曹丕治國:短歌微吟不能長

古代漢樂府詩歌有長歌與短歌之分,長歌多表達激情洋溢的積極情感,而短歌往往表達著低沉悲愴的消極情緒。身居」三曹「和」三祖「之一的曹丕深諳此道,所以他在寫《燕歌行》時自己感嘆道:短歌微吟不能長。同時,在我看來曹丕為政為人都幾為一首悲愴的短歌,可是誰又能懂呢?

曹丕,生於公元187年的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母親是曹操的妾室卞夫人,自己從小就多才多藝,通曉諸子百家,文武皆能,得到曹操的寵愛自然會多一些。原本為庶出的他將無緣繼承人位置的,可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197年)形勢開始發生變化。建安十二年,曹操逐鹿中原的腳步加快,他率領部隊征討宛城張綉,由於自己的大意疏忽造成了長子曹昂的死亡,同時曹操正妻丁夫人對於養子曹昂的死極為傷痛,誓言要與曹操離婚,結果在丁夫人返回娘家后曹操多次前往請求接回丁夫人,丁夫人不僅沒有答應,反而將已經織好的布匹割成兩段,表示兩人的緣分今生不再續,曹操也就心灰意冷。這件事對曹丕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好事,因為曹操回來不久就將卞夫人立為正妻,曹丕也就順理成章地從庶出變成了嫡長子,機會隨之而來。

曹丕在奪嫡地道路上可謂艱險無比。首先成為嫡長子並不能意味著曹丕可以順利接班,他需要得到父親的認可,可是就在此時父親認可了自己的小弟——曹沖,因為小弟天資聰穎,謀略膽識過人,曹操甚是喜歡,只是沒多久曹沖就因病去世了,曹丕再一次獲得奪嫡機會;後者與曹丕同時進入曹操法眼的還有弟弟曹植,因為曹植的較好表現,曹操對其暗賞讚許。由此,曹丕的威脅變得異常強大,兩人為了成為繼承人紛紛在身邊組織起了黨羽,陰謀詭計、權術詐術都輪番上演,最終因曹植自身失誤和賈詡的一句建言才奠定了曹丕的繼承人位置,可是一番鬥爭下來曹丕顯得身心疲憊,但新的征程卻又要開始了。

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曹操逝去,曹丕掌管漢帝國軍政民務,於同年十月十三日篡漢自立建立大魏帝國,開始了自己得七年治理歷程。在此期間,曹丕以違背曹操的政治夙願為條件建立了曹魏政權,對於東漢帝國留下的三大支柱採取限制、削弱和妥協的方式進行權力再分配,但是曹丕卻是一步錯、步步錯,至少他的決定葬送了曹魏政權的百年政治生命。

東漢帝國在臨近末年的時候已經行將就木了,苦苦支撐帝國延續下去的是三股力量:宦官、外戚和士族。宦官集團天生就是樂於爭鬥的特性,畢竟他們的政治生命完全依附於皇帝,所以對於其它兩個集團他們深惡痛絕,兩次黨錮之爭讓士族集團悄然躲避在地方,成為了處江湖之遠的豪強勢力,而外戚集團往往依附於后族,對於廟堂的政權爭奪外戚集團的熱情不低於宦官,所以東漢末年的政權爭奪主要體現在外戚和宦官之間。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相鬥的結果是兩大集團完全覆滅,帝國權柄下移,宗廟盡毀,天子傀儡化,這便是東漢帝國留給曹丕深刻的歷史教訓。針對上述的歷史困境,曹丕常常在父親的教誨下努力摸索,一開始他盡心儘力地學習,但是後來他發現父親永遠是孤軍奮戰,而且往往得不到預期地效果,為此,他另闢蹊徑,至少在他看來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父親的氐惆。

首先對於宦官集團,曹丕首先將「集團」兩個字去掉了,他大力削減宦官人數,徹底杜絕宦官參與政治的機會。黃初二年,曹丕親自起草詔書對於宦官的人數做了限制,對於宦官的任職他甚至直接明言:「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這樣一來宦官集團基本與核心政治無緣,終魏一朝宦官始終屬於靠邊站的角色;而後對於后黨,曹丕這一點深刻學習自己的父親,從曹操開始就對於正妻的候選人基本鎖定平民或者不帶有名氣的女子,至少正妻不帶有世家大族的背景,從曹操的卞夫人、曹丕的郭女王以及曹叡的毛皇后、郭皇后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甚至有人懷疑曹丕之所以殺掉甄宓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幾句怨言,更重要是她背後的河北甄氏的存在。所以,這些后族最多的就是獲得榮譽性獎勵,卻沒有辦法參與實質政治,從這方面也杜絕了外戚的干預,所以在黃初二年的開局詔書里言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這樣一來曹丕從制度上杜絕了宦官、外戚的權力。

但是對於宗親與士族曹丕顯得過猶不及了。對於宗親的政策,曹丕並不是吸取東漢的教訓,因為東漢的宗親早就不成氣候了,但是曹丕的奪嫡之爭歷程給他造成了深重的芥蒂。尤其是在與曹植的爭奪中,曹丕費盡心力,見不得宗親與政權走得太近,所以在稱帝以後從曹丕對於宗親多番刁難,甚至對於曹操的諸多兒子採取封爵而無實權的措施,將他們發配到相對較遠的地方,而且時常讓眾多弟弟更換駐地。比如曹植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會兒是臨淄侯,一會兒是陳王,即使名義上曹植是陳王,但是時時刻刻處於曹丕的監控狀態。加之曹丕心胸不如曹操博大,對於兄弟姐妹沒有那番容人之仁,甚至他將這份狹隘的心胸施之開國功臣,曹洪作為曹操一手培養的軍事將領就因為曾經沒有借錢給曹丕,後來被曹丕多方找茬,最後被廢為庶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丕防範宗親甚於防川,這也就是後來為什麼曹爽一直要牢牢抓住權力的原因,這也成為後來司馬氏篡政無宗親阻力的重要原因,至此宗親成為了曹魏政權的累贅。

對於士族豪強,曹丕卻是以出賣父親的政治夙願為交換條件爭取了士族的支持。眾所周知,曹操治國從來都是唯才是舉,並不考慮對方的出身,甚至在德才選擇上曹操側重於後者,這也是讓士族很不喜歡的一點。在地方上形成了豪強勢力的世家大族極其仇視曹操的唯才是舉政策,他們甚至覺得曹操如此作為就是擾亂了士族接掌帝國的順序,所以曹操施政期間遭受了巨大的阻力,終此一生可謂逆流而上奮鬥不止。看到曹操如此作為,曹丕很為難,也不想跟士族爭鬥了,畢竟士族已經成為北方重要的政治角色,所以在決定篡漢稱帝的同時曹丕親自找到以陳群為代表的士族談話,此次談話可謂赤裸裸了。言語間,曹丕談到漢室已亡,新政當立,我曹丕有心繼承父輩遺志開創新王朝,你覺得如何?陳群非常客氣,他承認漢室已亡,新政當立,但是現在時機不成熟,至少安定的北方需要一個正常的政治秩序來作為保證,當曹丕就問你有什麼好主意的時候,陳群把醞釀已久的九品官人法獻給曹丕,曹丕立馬就明白了這場交易已經明朗化了,所以曹丕就直接了當地說此辦法可行,稱帝一事你們就多費心了。很快,曹魏政權廢除曹操的唯才是舉政策和屯田措施,採取實行九品中正制度,門閥士族的政治特權在制度上得到了確立和保障,曹丕換來的是門閥士族對曹魏政權的支持。自此,曹丕交換條件換來了曹魏政權的合法地位,但門閥士族壟斷政治、人事的局面再也管理不了了。

但是,曹丕再大的野心也抵擋不住身先死而願未成,在臨終之際曹丕再次審度政治局勢,他無可奈何地又違背了自己的最初夢想,他不得不在宗親與士族之間徘徊,所以他最後選擇了宗親曹真、曹休掌握國家軍政,而委任士族代表陳群、司馬懿掌握國政,讓他們在彼此爭鬥中維繫曹魏的政權。

一番作為下來,我們回顧曹丕治國,是一場悲愴的短歌,他開立曹魏政權又親自為曹魏政權埋下了亡國的禍根,即便有聰明的兒子和勇敢的孫子,曹魏帝國的猝亡也在所難免。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