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的技巧和作用

太極推手是太極拳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備受太極拳家所重視。太極推手的發展以及養生、技擊等,也成為歷代太極拳名家與太極愛好者進行探索、研究的重要領域。

太極推手古代稱為「打手」、「揉手」、「擠手」、「搭手」等等,是陳王庭創立的以身體上肢軀幹為進攻部位,運用、捋、擠、按、采、、肘、靠八法,借力打力,使對方身體失去平衡的一種集文化性、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為一體的太極拳對抗形式。

傳統太極推手開展得比較廣泛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流派,都具有其獨特的風格特點:一是陳式太極推手,主要有管腳、拿關節;二是楊式太極推手,主要是勁大,以發勁為主;三是吳式太極推手,主要以柔化為主。

太極拳推手的練習技巧

舍正定橫。常言說「人少橫力」,尤其是在太極拳推手的過程中,儘管身體的周圍存在彈力,但是兩腿前後分開的時候對方雖有橫向之力,但橫力總是要少於縱力的。中心、重心,二點均在於縱,而進招引其離開支撐點,舍其正面,擊其橫面,對方因力點不能集中合一,一旦離開其支撐點,身形自然傾斜,橫面擊之,即行跌出。

Advertisements

進身欺人,把握人體「三節」。從整個人體來講,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足為根節,如三節被欺,即不能活便,更無法使招,而自身則運轉自如,左右逢源,是對方放處於背勢,因此說,「制梢節」、「欺中節」、「盤根節」三法,是武式太極拳推手之絕技。「身、手、足,上下相隨,以塌梢節、捋根節、堵中節,此為控制上肢兩臂之法。制梢節、欺中節、盤根節是控制對方身手足上下三節之法」。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大家庭中的一個優秀拳種,不僅具有健體養生的功效,更有實戰技擊的能力,如果喪失了實戰技擊技術,就成為了一種單純靠肢體運動來增強體質的體育運動形式,也就變成了一種體操。太極推手作為一種對壘技擊形式,對習練者不斷提高太極拳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Advertisements

太極推手的作用

提高套路演練水平。太極拳的套路,是以太極拳的技擊技法為基礎編排而成的,除了具備武術套路演練的一些規範要求外,必須將其技擊技法鮮明地刻畫出來,演練者對套路中各種技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決定著套路的演練水準。

加深對太極拳拳理、拳法的理解。太極拳「捨己從人」、「隨曲就伸」、「粘黏連隨、不丟不頂」、「引進落空」等技擊理念與法則,以及各種技擊技術,只有通過太極推手,才能夠切身的體會和掌握。

夯實基礎。武術技擊,是需要一定功力做保證的,否則,再巧妙的招法,也無法發揮出其神奇的威力。而武術功力,是需要按一些特定的方式方法進行長期訓練和積累的。千百年來,歷代武術家摸索積累了豐富的功力訓練手段和方式,這些專門的功力訓練手段,對武術功力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鍛煉膽量。常言道「勇者無敵」。由於膽量不足,臨戰迎敵「手忙腳亂,平日所學射法打法,盡都忘了」,平日武藝練得再精熟,也不一定能克敵制勝。「如用得平時一分武藝出,無有不勝,用得二分出,一可敵五,用得五分出,則無敵矣」。太極推手中兩人直面對手,你來我往,攻防轉換,是鍛煉膽量的有效手段。

增強反應速度。太極推手運動中,兩人遵循一定的規則,在招法的生克轉換之間感觸對方勁力的走向與技法的變化,從而走粘化打從容應對。通過長期的演練與摸索,能顯著增強身體各處肌膚的敏銳性以及大腦的應急反應速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