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識記:五加皮的鑒別與功效

五加皮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乾燥根皮。

相關名

五加、五加皮、木骨、五佳、五花、加皮、追風使、南五加

產地

主產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

採收加工

夏、秋二季採挖根部,洗凈,剝取根皮,晒乾。

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則卷簡狀,長5~15cm,直徑0.4~1.4cm,厚約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瘢痕;內表面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灰白色。氣微香,味微辣而苦。

性味歸經

辛、苦、微甘,溫。歸肝、腎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燥,甘溫補利,入肝、腎經。善祛風濕而止痹痛,能補肝腎而強筋骨,為治風寒濕痹、筋骨軟弱或四肢拘攣之要葯。兼利水,治水腫、腳氣浮腫可投。

功效

Advertisements

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

主治病證

(1)風濕痹痛,四肢拘攣。

(2)肝腎不足所致腰膝軟弱、小兒行遲。

(3)水腫,腳氣浮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浸酒。

藥理

本品有抗炎、調節免疫功能、鎮痛、鎮靜、抗疲勞、抗應激及降低血糖等作用。

故事

五加皮入葯已有2000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記載:「五葉交加者良,入葯系用其根皮,故五加皮。」《巴蜀異物志》稱為「文章草」,且詩云:「文章做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又云:「五加者,五車星之精也。」即言:「青精入莖則有東方之精,白氣入節則有西方之津,赤氣入花則有南方之光,黑精入根則有北方之粘,黃煙入皮則有戊己之靈。」所謂「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可知醫家、養生家無不稱許。

Advertisements

說起「郅中和五加皮酒」、歷史上流傳一段佳話:在很久以前,浙江西部嚴州府東關鎮(今建德境內)的新安江畔住著一個叫郅中和的青年,他為人忠厚,並有一手祖傳造酒手藝。有一天,東海龍王的五公主佳婢來到人間,愛上了淳樸勤勞的郅中和,后結為伉儷,仍以營酒為主。五公主見當地老百姓多患有風濕病,她建議郅中和釀造一種既能健身又有治病的酒來。經五公主指點,在造酒時加入了五加皮、甘松、木瓜、玉竹等名貴中藥,並把釀出的酒取名為「郅中和五加皮酒」。此酒問世后,黎民百姓,達官貴人紛至沓來,捧碗品嘗,酒香撲鼻,人人讚不絕口,於是生意越做越興隆。由於該地屬嚴州府東關鎮,后又有人稱之為「嚴東關五加皮酒」。此酒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並經久不衰。五加皮酒有舒解疲勞的功能和祛風濕強腰膝的作用,善治筋骨拘攣,手足麻木,關節酸痛,腰疼腿軟等證,酒味甘香可口,且無藥味,無病之人常服可健骨強身,益壽延年。近幾年來,據有關科研工作者鑒定,五加皮酒天天喝一杯,能預防膽結石,能抗癌,並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因而享有「健康食品」的美稱。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說:「五加皮,煮根莖釀酒飲,益人。」古代醫家認為,很多中藥均可浸酒,「惟獨五加皮與酒相合,且味美」,「其氣與酒相宜,酒得之其味較佳也」,「添酒補腦,久服延年益壽,功難盡述」,「昔張子聲、楊延和、王叔牙、於世彥等,皆服五加皮酒,不絕房室,得壽三百歲,有子二十人」。取南五加皮,以粗長、皮厚、氣香、無木心者為佳,洗凈后煎汁,和曲釀酒,或切碎袋盛浸酒服。

五加皮在我國醫用和養生中深得重用,如《桂香室雜記》贊詩曰:

白髮童顏叟,山前逐騮驊。

問翁何所得,常服五加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