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喝大酒?《Nature》說,酒精給DNA造成永久傷害

大酒傷身小酒怡情?但1月份的《Nature》雜誌發表最新研究告訴我們,雖然脫離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但在喝酒這件事上真的沒商量。最好一口也別喝!

【中國哪個地方最能喝?】

每年春節,在一片熱鬧紅火的酒桌飯局背後,因飲酒而引發的健康風險卻少有人關注。搜狐健康曾對春節期間全國網民的飲酒情況做過調查,數據顯示,「最喜歡喝酒的省市」前十位分別是:北京、山東、河北、遼寧、江蘇、河南、山西、安徽、上海與天津。「最能喝酒的省市」第一名則為重慶,人均飲酒量中,每日飲酒中所含純酒精數為244.6毫升,相當於每天喝1斤1兩45度白酒或10瓶600毫升裝啤酒;其次分別為浙江、內蒙古、湖南、北京、新疆、安徽、上海、陝西、甘肅。

Advertisements

春節喝酒最多的都是什麼人?調查發現,26—35歲的酒友所佔比例最大,為48.8%;36—45歲酒友佔28%;18—25歲酒友佔23.08%。值得一提的是,未滿18歲就開始喝酒的未成年人,居然也佔了0.12%。在飲酒者的性別比例上,男性喝酒人數是女性的16.7倍,但女性人均飲酒量大於男性,每日平均攝入192.5毫升酒精,相當於八兩半45度白酒或8瓶600毫升瓶裝啤酒。喝酒女性最多的前五大省市分別為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和山東。

【喝酒為什麼會致癌】

比完了各地的酒量,讓我們看看喝酒危害的研究成果:在這篇《Nature》雜誌發表的最新文章顯示,有著「諾貝爾獎孵化器」之稱的劍橋分子生物學研究所MRC實驗室,這次把目光放在了酒精(乙醇)及其體內代謝產物乙醛身上。也就是說,乙醛會導致DNA雙鏈斷裂,導致染色體重排,並永久地改變DNA序列,從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

Advertisements

研究描述的「損傷」主要發生在造血幹細胞中。研究人員通過染色體分析和DNA測序發現,酒精的初級代謝產物乙醛會導致小鼠造血幹細胞DNA雙鏈斷裂。此前已有研究證實,在體外細胞培養試驗中,乙醛的確會導致癌症。

其實喝酒傷身這事真的挺老生常談的了,喝酒大部分的毒害都來自於乙醇在體內的氧化產物——乙醛。乙醛是個堅決的搗蛋分子,見到DNA就要衝上去破壞一下。不過上帝如此寵幸人類,自然也給我們準備了後路。人體內,就有那麼兩道針對乙醛的防線。

第一道,就是我們都特別熟悉的乙醛脫氫酶(ALDH2)。這種酶能夠將乙醛分解成無毒害的乙酸鹽,作為細胞的能量來源之一代謝掉,這也是酒的熱量所在。不過ALDH2是個不太乖的基因,攜帶ALDH2功能缺失突變的人非常常見,全世界大約有5.4億,而且大多是東南亞人。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ALDH2突變攜帶者能夠佔到總人口的36%。

不過這些有這ALDH2突變的人,也不過就是一喝酒就臉紅,危害似乎並沒有特別明顯。這就要靠第二道防線,FANCD2蛋白帶來的保護效果了。FANCD2是一種DNA交聯修復蛋白,在DNA受到損傷時,經過它的「手」,通過同源重組(HDR)和非同源性末端結合(NHEJ)把DNA修正到正常狀態。FANCD2是個非常重要的基因,它的缺失會導致染色體不穩定、很容易斷裂,DNA修復也會出問題。

這兩道防線的配合真的是太重要了。本項研究的通訊作者KatenPatel教授在研究中證實,同時敲除ALDH2和FANCD2,在給小鼠喂酒的情況下,DNA修復能力和對乙醛的抵抗力都降為了正常的1/600;就算不喝酒,小鼠也很容易產生癌症和造血功能障礙,甚至白血病。

【從微觀到宏觀:影響到底有多嚴重?】

實驗對象都是小鼠中抽取的骨髓細胞,而骨髓里很重要的一類細胞就是造血幹細胞。於是,科學家對這些造血幹細胞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並檢驗了它們的生理功能是否受到影響。結果發現造血幹細胞在受損DNA的影響下,活性出現了顯著降低。用研究人員的話說,這些「造血幹細胞在功能上嚴重受損,並和衰老的造血幹細胞有著類似的特點」。不幸的是,這些異常會被傳遞到無數源自這些造血幹細胞的血細胞中。當這些在人體中承擔重要生理作用的血細胞出現異常,人又怎麼健康得了呢?

【飲酒導致至少7種癌症】

在《成癮》(Addiction)期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中,紐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珍妮·康納(JennieConnor)集結既往研究文獻,再次向世人強調了飲酒可導致的健康風險。

酒精早已被IARC列為1類致癌物,人體至少有7個部位的癌症都和它有著明確的聯繫:口咽、喉部、食管、肝臟、結腸、直腸和乳腺。在這其中,隨著飲酒風險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口腔、咽部和食道部位的癌症。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平均每天攝入酒精50克以上的人在這些方面的患病風險大約是不飲酒者的4—7倍。

【喝酒有利心臟:這項結果到底可不可信?】

成年人選擇少量飲酒,承擔輕微增加的癌症風險,這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如果只從健康角度考慮,「不喝」是更好的選擇,畢竟飲酒不能帶來任何明確的健康益處,也沒有任何營養物質是必須從酒中獲得的。

那「少量飲酒有益心血管」呢?這一次,康納也專門強調了這個問題。一些釀酒行業的利益相關者尤其喜歡宣傳這一觀點,但與「致癌」的確鑿證據相比,「少量飲酒有益心臟」的爭議性要大得多。

雖然在不少研究當中,少量飲酒的人看起來都比不飲酒者心血管病風險更小,但是必須要強調,這種趨勢很可能來自研究分組的失誤:如果只調查當下飲酒情況,就會把戒酒者錯誤地划進「不飲酒組」,這會拉高基線患病率,造成虛假的下降趨勢。另外,少量飲酒對心臟的「保護作用」也還沒有足夠合理的原理解釋。

【少量飲酒低風險,但並非絕對安全】

目前,各國健康機構對於飲酒的建議一般都是「限量」,例如中國建議成年男性每日的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美國腫瘤協會(ASCO)的建議是:「女性每天飲酒不超過1份,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1份酒精=1聽(341毫升)啤酒,或1杯(142毫升)紅酒,或1小盅(43毫升)烈性酒。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是對「適度飲酒」的定義。如果女性擔心乳腺癌風險,還應該進一步限制飲酒,每周不超過3-4份酒精。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給出的限量建議其實並不是絕對的「安全劑量」,而是「低風險劑量」。從癌症風險的角度來看,沒有辦法劃出一條絕對安全的線。

吉因寶基因檢測-比你更懂你的基因健康品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