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讀書筆記——人文主義革命

當達爾文的進化論推翻宗教關於「神造萬物」的觀點后,是什麼維持著世界的正常運轉?要知道,歷史不允許有空白。答案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在乎的是人類自己的體驗,而不是《聖經》怎麼說。正如文中作者舉得例子,一個人有了外遇,他不太可能盲目接受神父或者某本古書的判斷,而是仔細審視自己內心的感受。理論上,現代的心理治療師並沒有一本定義善惡對錯的《聖經》。他會用一種溫暖關懷的聲音問:「那你對這一切有什麼看法呢?」

關於書中《人文主義革命》這一章,摘錄經典段落如下:

現在契約給了人類力量,但條件是我們不再相信整個世界有一個偉大的宇宙計劃能讓生命有意義。

現在社會在政治、藝術和宗教方面的斐然成就,為人類的生命找到了意義,但找尋意義的過程與偉大的宇宙計劃沒有關係。

Advertisements

向內心探尋

正是人文主義,讓人類擺脫了人生無意義、存在沒依據的困境。

人文主義認為是人類體驗為宇宙賦予了意義。根據人文主義的觀點,人類必須從自己的內在體驗找出意義,而且不僅是自己的意義,更是整個宇宙的意義。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訓誡: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

因此,現在性推動的主要宗教革命並不是對神失去信心,而是對人類有了信心。

幾個世紀以來,人文主義一直想讓我們認為,人類自己就是意義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的權威。從小,我們就不斷聽到各種人文主義的口號:「要聆聽自己的聲音,對自己真誠,相信自己,追隨自己的心,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大多數心理學家相信,唯有從人的感覺出發,才有權判斷人類行為的真正意義。

Advertisements

人文主義告訴我們,只有這件事讓人感覺不好,才有可能是件壞事。

在政治方面,選民又怎麼知道該選誰?至少在理論上,選民要探索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受,順心而為,但這並不容易。想要觸碰到自己真正的感受,就得先過濾掉那些沒有意義的宣傳口號、無恥政客無盡的謊言、狡猾名嘴放出的各種煙幕彈,以及被收買的專家提出貌似專業的看法。先清掉所有這些喧囂嘈雜,才能聽到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在倫理和政治上是這樣,在美學也同樣適用。今天,人文主義者認為藝術創作和美學價值的唯一來源就是人的感受。

最後,人文主義思想的興起,也徹底改變了教育制度。現代人文主義教育則要教導學生自己思考。因為意義和權威的本源在於我們內心,所以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對於天使和魔鬼的概念,已經從漫遊在森林和沙漠中的實體,轉換為人類心靈中的內部力量。天堂和地獄也不再是雲層之上和火山之下的實際地點,而是人類內在的精神狀態。只要你心中燃起憤怒和仇恨的火焰,就是經歷地獄和苦痛;只要你原諒敵人、懺悔錯誤、與窮人分享財富,就是想有天堂的幸福。

踏上綠野仙蹤的黃磚路

人文主義假設每個人都有一個真實的內在自我,但是當我們去叩門的時候,卻常常沒有響應,或是眾聲喧囂。

人文主義還提供了一種選擇。等到人類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之後,一個獲取倫理知識的新公式出現了:知識=體驗×敏感性

體驗是一種主觀現象,有三個主要成分:知覺、情緒及想法。在任何時刻,我的體驗都包括了我的一切感知(熱、愉悅、緊張等),我感覺到的情緒(愛、恐懼、憤怒等),以及一切出現在我腦海中的想法

敏感性又是什麼?敏感性包括兩方面:第一,注意到自己的知覺、情緒和想法;第二,允許這些知覺、情緒和想法影響自己。當然,並不是略有風吹草動就反應激烈,重點是要對新的體驗持開放態度,允許新的體驗改變自己的觀點、行為甚至個性。

沒有必要的敏感性,就無法體驗到某些事物;沒有長期的體驗,就無法培養敏感性。

19世紀初,建構現代教育系統的最重要人物威廉•馮•洪堡曾說,存在的目的就是「在生命最廣泛的天中,提煉出智慧」。

人文主義的分裂

人文主義主要有三大分支。第一是正統派,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獨一無二的內在聲音、永不重複的一連串體驗。每個人都像一道不同的光線,從不同的角度照亮世界,為這個宇宙增添色彩、深度和意義。由於這種正統派強調自由,也就稱為「自由人文主義」。

第二是社會人文主義(包括各種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第三是進化人文主義(以納粹為最著名的代表)。

社會人文主義走的路則非常不同。社會主義責怪自由主義過於注重自己的感覺,而不顧他人的感受。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並不鼓勵自我探索,而是主張建立強而有力的集體制度,為我們解讀這個世界。

進化人文主義起源於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衝突是福不是禍,能夠促成自然選擇推動進步。畢竟,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更優越,而在人類體驗有所衝突時,最適者就該勝出。

像文化比較這種雷區,自由主義會小心繞開,以免做出政治不正確的失態舉動。社會主義是一切交給政黨來處理,要找出通過雷區的正確途徑。進化人文主義卻是開開心心跳進來,把所有地雷都引爆,享受這場混亂。

電力、基因學、伊斯蘭激進主義

到了2016年,除了由個人主義、人權、民主、自由市場組成的自由主義一攬子方案之外,我們似乎沒有什麼真正值得考慮的替代方案。

宗教和科學總是跳著一隻優雅微妙的探戈。

塑造歷史的,往往是一小群向前看的創新者,而不是向後看的大眾。

21世紀初,進步的列車將再次離站,而且這可能是「智人」這站發出的末班車。錯過的人,永遠都不會再有上車的機會。想上車,就必須了解21世紀的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和計算機演算法的力量。

21世紀的主要產品將會是人的身體、大腦和心智。

它成功的時候,可能也已播下敗亡的種子。

本書第三部分認為,為了實現這種人文主義夢想,將會出現新的後人文科技,從根本上顛覆人文主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