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艾灸神闕穴,慢性腹瀉不留根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如水樣的一種疾病。古人將大便溏薄者稱為「泄」,大便如水注者稱為「瀉」。因此,腹瀉在中醫學中又被稱為「泄瀉」。

泄瀉日久不愈,歷時達三個月以上,反覆發作,時重時輕,即被稱為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病位以脾為主,以脾為先,繼而涉及肝、腎二臟。

慢性腹瀉必然會導致脾氣虛,在此基礎上還會造成脾陰虛與脾陽虛。脾氣虛則肝氣易郁,肝愈郁而脾愈虛,二者相互影響;此外,久瀉脾虛則腎火不足,火衰則脾氣更虛,最後甚至水谷腐熟運化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慢性腹瀉是因各種原因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或元氣不足,脾腎虛衰所致。艾灸對於治療慢性腹瀉效果很好,每次取3~4穴,溫和施灸,可以治療腹瀉。

艾灸神闕穴

(1)隔姜灸神闕穴(肚臍眼)

神闕穴是寒氣入侵人體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驅除寒氣也可以從神闕穴下手。切好生薑一片放置在神闕穴在把艾灸儀放在生薑自上,施灸時間是每日灸1~2次,每次灸15~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具有溫經祛寒,平和陰陽,調理氣血的功效。

(2)灸中脘穴

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處。用灸脈通艾灸儀溫和灸。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3)灸天樞穴

肚臍兩側約3橫指寬處。施灸方法是溫和灸。用灸脈通艾灸儀溫和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施灸時間是每日灸1次,每次灸15~20分鐘,一般10天為一個療程。具有疏通大腸腑氣,使津生而便通的功效。

艾灸足三里穴

(4)灸足三里穴

位於膝蓋下方凹陷約2橫指寬的地方,左右各一。用灸脈通艾灸儀溫和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施灸時間是每日灸1次,每次灸15〜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能使氣血源源不斷生長。

慢性腹瀉患者的飲食宜精心配製,靈活掌握。

一般飲食原則應當是少油膩、少渣滓、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烹調方法以蒸、燉、煮、燴為主,忌用炸、爆、煎制菜肴。優質蛋白質食物中魚、瘦肉、蛋類及各種豆製品少油膩、富營養,可適當選用。為了增加維生素C又不使腹瀉加劇,可選用含纖維素少的水果,如香蕉、菠蘿、蘋果泥或煮熟的蘋果。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想諮詢更多艾灸知識,請關注頭條號「灸脈通「。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或者私信小編。我們艾灸老師都會一一回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