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150例濕疹臨床分析,以採取疏風、 涼血、解毒、利濕為主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濕疹是皮膚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發 病多在頭面、四肢或軀幹部, 呈丘狀,孤立 或成群的散布在皮膚上。在急性病例中, 其疹潮紅、流水、流膿、糜爛結痂, 瘙癢難 忍, 同時伴有發燒、厭食、泄瀉或便秘等全 身癥狀。在慢性病例中, 全身癥狀雖不明 顯, 但患部皮膚顯著增厚, 皮紋加深,可有 少量痂皮落屑, 皮色暗紅, 浸潤程度,瘙癢 無度。本病常反覆發作, 由急轉慢, 病程遷延經久難愈。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我院收治濕疹患者 150 例, 男 100 例 (66. 7%) , 女 50 例 ( 33. 3%)。幼兒發 病為 多, 老年較 少。 其中 24 天 ~ 1周 歲 的最 多, 有 78 例 ( 52%); 2~ 5歲的患者 9例 ( 6%); 29 ~ 39歲的患者 34例( 22. 7%); 55~ 62歲的 患者 29例( 19. 3%)。

患病時間: 患病日 數 5天 ~ 3年。

發病部位: 本病多發於頭 面部 150 例 中, 發 於 頭 面 部者 78 例 ( 52%); 發於全身者 60例(40%);發於 下肢者 12例( 8%)。

治療方法: 以疏風、涼血、解毒、利濕為主, 內服、外治, 表裡兼顧。同時要結合 臨床辯證投藥。

內服方:丹皮、雙花、甘 草、川連、滑石、蠶退、防風、苦參、白鮮皮、 蛇床子。

外洗方: 苦參、白鮮皮、蛇床子、 荊芥、防風、艾葉、大黃, 水煎溫洗。 外擦 洗、濕疹散; 枯礬 6g , 雄黃 5g , 滑石 15g ,煅 石膏 24g , 甘草 3g ,冰片 5g ,共為細末香油 調擦。

治癒標準 : 治療后, 癥狀完全消失,皮 膚恢復正常, 追訪未再發者為痊癒。

結果

治療效果: 150例治療后 ,痊癒者 137 例( 91. 3%) ,好轉者 8例 ( 5. 3%)。在全 部病例治療中, 服藥最少 2例, 最多 28 例。

例 1: 患者,男, 4歲 , 2007年 12月 26 日初診。患者頭及兩耳周圍發癢氣泡流 水已 20天,經某醫院診為急性濕疹, 治療 無效而前來我院診治。 症見在頭耳外周 圍有大小不等之水皰、膿包, 糜爛、潮紅、 流水、劇烈瘙癢。近幾天並咳嗽、厭食、口 渴、煩躁不安,啼哭不休, 大便秘,小便黃。 脈象滑數, 指紋青, 舌苔白, 舌尖紅, 體溫 37. 8℃,診為濕疹。 此證屬心火太過, 腠 理不密, 風邪侵襲皮膚, 濕熱之邪留於血 分所致。

治則: 疏風、清肺解毒、利濕。

方 用: 雙花 15g ,梔花 15g ,生地 12g , 苦參 9g , 白鮮皮 9g , 滑石 12g , 杏仁 6g , 桑皮 9g , 甘 草 6g , 蛇床子 6g , 花粉 6g , 水蒸, 日服 3 次, 每次服二湯匙。

外洗方: 荊芥 12g , 防風 12g , 苦參 15g , 白鮮皮 9g , 大黃 9g ,艾葉 9g ,川椒 6g , 水煎溫洗。

外擦方:濕疹散 以香油調擦患部。

2008年 1月 5日復 診: 服上方 3劑及外洗, 擦藥后, 頭耳水 泡、膿包基本消失, 皮膚落屑, 奇癢大減, 嗽除納增, 二便通利 。再按原方加減, 共 服藥 6劑, 癥狀完全消失,水皰、膿包全部 脫落, 皮膚已恢復正常而痊癒。追訪未再 複發。

討論

致成本病的原因 ,多為感受風濕熱毒 之邪, 腠理開合失權, 加之內熱太過,濕毒 久困肌膚, 邪氣逗留血分, 發於皮膚,浸淫 成瘡。

對於本病的治則, 筆者以採取疏風、 涼血、解毒、利濕為主。在臨證時還要根 據病情的緩急辯證施治。如風盛癢甚者, 用防風、蟬蛻、蛇床子 、白鮮皮等以疏風為 主; 血熱者加丹皮、生地、犀角等以清熱涼 血; 重毒過盛者用雙花、滑石、地丁、連翹、 苡仁等以解毒利濕。對病情遷延日久,皮 膚增浮之慢性病型, 治療時除選用上述治 則外, 還要適當加入桃仁、紅花、當歸等化 痰養血之品,以恢復其絡脈的功能, 否則 皮膚增厚, 皮紋難以復原。

本病治療以內外兼顧, 收效較快, 若 服藥困難, 洗擦之法也有效。

本病治療中, 應嚴格忌腥辣之物及酒 類。否則影響愈期或反覆加重。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安卓用戶獨享——雙11超低價抄底VIP,限時搶購,不容錯過 。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