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雍正年制款珊瑚紅釉青花御用福壽賞盤賞析!

珊瑚紅釉青花御用福壽賞盤,高3.4cm,口徑17.1cm,底徑10.9cm,RMB168萬

雍正(1723-1735)朝時間雖短,但景德鎮御窯燒造的瓷器品種卻十分豐富,瓷器質量名列清瓷之冠。直接原因是,出現了唐英那樣的督陶官和景德鎮有大批技藝高超的匠師。

他到任后,細心鑽研製瓷技法,與工匠打成一片,深諳制瓷技巧。至雍正十三年,官窯燒造就已十分輝煌,仿古、創新品種不斷湧現。唐英在《陶成紀事》中記載了當時的各種仿古瓷器釉彩品種有五十七種之多,這些品種絕大多數有傳世品印證。與康熙民窯比,雍正民窯的傳世品少得多,但有許多製作精良的瓷器,與官窯相差無幾。

整體上看,器物體積比前朝略小,瓷器造型一改康熙古拙渾厚之風,代之以輕巧俊秀之貌,是清瓷中最為細潔精緻、賞心悅目的。在眾多的瓷器品種中,以青花、粉彩為兩大燒造主流,琺琅彩最為名貴。粉彩以白地為主,也有少量色地粉彩,青花以暈散的永樂、宣德風格為主,兼有晚明、康熙風格。

Advertisements

雍正瓷器的胎土淘煉精細,胎體堅硬、細膩潔白,但是沒有康熙時的胎緊密。器物底部處理十分講究,特別是官窯器的圈足部位,撫之有細膩柔潤感,呈滾圓的「泥鰍背」。民國年間仿的雍正器胎薄,可以由此識別。

器物胎體輕薄,形體規整,胎質堅細白潤。大器胎體勻稱一致,不顯厚重,小器輕巧玲瓏。仿官窯器物的胎體頗似宋器的黑灰色調,被稱為「鐵骨大觀」。仿汝窯器物,胎體為香灰色或微泛紅褐色,釉面瑩潤光潔。

青花器釉面有的呈現桔皮紋。釉色多數純白,青花器釉有厚薄,呈現白色或青白色。彩瓷或仿成化的青花器釉面,多為粉白細釉。白釉器釉面光潤,似永樂甜白。爐鈞釉,雍正器物多帶紅色、多有款,乾隆多為藍爐鈞、多無款、少有款的皆書三行六字款。

Advertisements

器物器足規整,足邊滾圓,露胎窄細。民窯器有的瓶、杯類,足部高深外撇,足里無釉,多有旋痕。官窯圈足修削十分認真,多為「泥鰍背」圓足。本朝前後的器物均無雍正器物之光華細潤。瓶、罐多為砂底細膩光潤,仿宣德的盤類圈足多數為較高的內收斜坡式,不同於宣德官窯的「抓不住」足牆,足脊呈光滑滾圓的「泥鰍背」。還有一種玉環形足,外高內低,多不施釉,常見於民窯器物。

雍正時的瓷器釉色滋潤,多為純釉,白度較高,仿宣德青花器的釉面白中閃青。雍正大件器,粉白釉厚而不平,如水浪狀,俗稱「水浪釉」,這是一個特徵。

雍正時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時的渾厚古拙,而呈秀麗多姿。賞瓶是雍正時的新器形。此外還有三孔連身葫蘆瓶、四聯瓶、如意尊、雙螭尊、花插、方藥瓶等品種。

器物款識主要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有六字雙行、三行或四字雙行等,楷書、篆書皆有。楷書早期為三行雙圈,晚期為雙行雙圈或雙框。篆書上述方式均有,多無邊框。堂名款比康熙明顯減少,還有人名款、吉語款、紀年款、花押款和題記等。最多見的為方形圖記款,俗稱「豆腐乾」。

雍正時相比於康熙時的瓷器,高端瓷器在價位和數量上都有了提升,超5000萬的瓷器有3件,比康熙時期多了兩件,TOP10總成交額為4.23億,是康熙時期的2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