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五大對策

發展現代物流業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由於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涉及到不同的政府或企業的職能部門。因此,制定各項有關物流對策時應從眾多角度考慮,做到多管齊下,促使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物流企業以及理論研究、教育與培訓等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有機整體。目前適合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五大對策,如下:

1、我國物流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為了取得規模效應而發生資本運作的條件日益成熟,正在進入物流企業的資產整合和重組階段。應通過物流企業之間的聯合、參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強勢戰略合作聯盟。例如,我國的中鐵行包與中鐵快運的整合、中郵速遞與中郵物流的整合、中遠物流、中外運股份和中儲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證明了這一趨勢。物流企業應大力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物流企業的管理經驗,不斷創新物流服務,改進傳統的物流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現代物流管理體系,並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適合我國物流業市場環境的物流管理模式,進而提升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高品質的物流服務。加快物流技術的應用,迅速提升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特別是要注重關鍵技術的應用,比如物流標識的射頻技術(RFID)、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SI)。同國際優秀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組成專業化物流企業,或是根據自身發展條件或優勢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加快物流業整合。

Advertisements

2、進一步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使信息化貫穿物流業的各個操作層面。發揮政府在物流信息化基礎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促進物流信息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許多標準不僅要做到國內統一,還要與國際接軌,加快一些急需標準的制定,比如企業間電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標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標準等。企業應轉變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對於物流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用市場競爭機制來促進我國企業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特別是中小物流企業在資金不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合適的信息化軟體,避免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而不能解決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的信息系統。企業進行物流信息化建設必須立足於高科技,充分考慮先進的物流技術的應用,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發展搶佔先機。

Advertisements

3、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域應當有不同的發展思路。物流的發展不僅應當符合中國發展的國情而且應當符合不同領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不同領域中,對外貿易物流、商業物流、工廠物流、重要產品物流和農業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發展的對策。這必將有利於包括由專業物流企業、傳統倉儲運輸企業轉化的物流企業、工商企業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門和物流公司、外資(合資)物流企業和物流軟體供應商等我國各類物流企業的共同與協調發展。在理論研究上要強調務實。在跟蹤國際物流業理論研究動向時,更應該具體分析我國具體國情和物流企業的具體條件。例如,在研究市場競爭對手時,對短期內不能改變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我們應該把它作為約束條件來研究。對我國當前倉庫分散的現狀,要加強信息技術,合理調配,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再例如,在研究發展第三方物流時,可通過鼓勵合資、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擴大現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規模。

4、充分結合中國實際,培養全方位的物流人才。以教育機構培養為主,科學規劃、正確定位物流專業各層次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利用先進的物流系統模擬物流供應鏈過程,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在企業建立專業實習基地或與企業開展培訓及技術項目合作,為學生生產實習提供場所與技術支持,培養具有紮實的物流理論基礎、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企業可以通過與院校、勞動技能鑒定中心合作,組織實施有針對性的培訓服務,建立面向未來的「雙贏」合作機制。由於我國物流人才的培養相對來說起步較晚,而這個專業的畢業生,他們大多流向專業性的物流公司,真正投入物流教育行業的很少。因此專業化物流師資力量的培養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至關重要。培訓教育作為正規學歷教育的有效補充,應逐步發展為物流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但是,這方面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對培訓機構的資格嚴格把關,杜絕無師資、無場地,只以盈利為目的的培訓機構擾亂市場。針對職業資格認證,從國際慣例來看,一般是在行業協會的指導下進行的。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物流業職業資格認證應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指導下進行,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逐步完善建立包括物流員、物流師在內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

5、規範物流行業標準、完善物流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政府在物流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政府不僅應對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整體環境有很清楚的認識,還應及時根據我國的實際制定有關物流產業的相關物流規劃和物流發展政策,支持制定並推廣物流行業標準,,完善物流方面的相關法律,促進物流市場的合理有序發展,將物流納入經濟發展總體戰略目標之中。政府應努力促進物流新技術的推廣和合理利用,但對於物流企業的發展,還是應該秉承以引導為主,其他的還是要以市場競爭機製為主導。政府對物流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將為物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在現代物流管理體制上,由於涉及到物流企業、經貿、財稅、工商、內貿、外貿和交通等多個部門,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門牽頭的、協調物流企業、財政、金融、稅收、吸引外資、產業政策等方面的綜合機制,以加強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協作性,創造一個有利於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體制、規劃、政策和物資基礎環境的綜合體系。

  在切實制定好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3點。

首先,對於不同物流領域和不同地域在對策研製、方案實施和調整措施的過程中應該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規劃在「十一五」期間著重發展三類物流,即陸、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業零售行業的配送物流和依託信息平台的電子商務物流,從而為今後對策研製、方案實施和調整措施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具體目標。

其次,應用比較研究方法,將實證分析、理論探索與對策制定緊密結合起來。在廣泛吸取國內外物流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上,進行橫向與縱向比較,從中探索有益於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切實可用的對策。例如,在與沃爾瑪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覆比較的基礎上,做出我國企業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擇。

最後,應採取「拉動」的思維方式,即完全有必要採取宏觀的調控措施來拉動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一方面,讓我國一些重要地域和領域的物流企業能夠率先使得物流市場得以快速健康的發展,然後去拉動其它地域和領域的物流發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論研究成果有檢驗場所和用武之地,通過不斷地進行實踐反饋,更新物流理論,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同時,我國不同規模、地域的現代物流業還應該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

從制訂政策的原則上來看,適應現階段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對策應實現以下3個方面的重大轉變:一是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二是從數量型發展向質量型發展轉變;三是從物質型發展向知識型發展轉變。

  物流產業發展非常迫切,但不能操之過急,中國物流業發展非常迫切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的經濟總量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拉動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是我國的經濟總量人均水平以及運作成本,又處於世界的落後水平。我國GDP與物流總成本之比從2001年以來一直超過18%,而發達國家在10%左右,差20——30年。所以,我國要真正成為世界大國、經濟強國,必須改變中國「大而全」、「小而全」的經濟模式,發展現代物流。

第二,中國已是世界製造業大國,而各國之所以把產業轉移到中國,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土地、環保等成本很低。現在中國的這些成本也在不斷提升,這就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中國要真正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製造業強國,主攻問題之一就在於物流成本的控制。

第三,中國模式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創造的這種特有的模式非常吸引發展中國家和一些落後國家。很多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都認為中國的模式是一種方向。中國特色的物流模式也需要我們去積極探索。

  但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又不能操之過急,原因在於:

其一,認識不一致。首先對於「什麼是物流」的認識不一致,不同人對於物流的認識是五花八門,有了標準術語也沒有用。其次,對於「物流業能否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認識不一致。有些人明確表示,「物流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說法不科學,甚至有人認為,物流業很有可能成為今後經濟發展新的泡沫。而對於專門研究物流的人來說,我們也拿不出充足的數據來證明物流已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第三,對如何管理物流業認識不一致。第四,對物流業如何運作的認識也不一致。物流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在很多問題的認識還沒能達成一致。

其二,製造業從整體上物流還擺不到位子上。在我國「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運作模式還非常嚴重,而製造業物流成本又在全國物流總成本中佔大頭,所以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首先要從製造業突破。但製造業都要搞一體化物流、供應鏈物流是不現實的。我國製造業自身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相當多的企業現階段還根本顧及不上解決物流問題。

其三,農業物流剛剛起步。三農問題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問題。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適應現代農業的物流產業。

其四,政府的物流管理沒有形成合力。物流管理成本佔GDP的比例,發達國家一般只有0.5%左右,而我國高達2.4%。這包括行政管理成本。中國的物流管理很分散,集中度低,社會化程度低。

由於地位的特殊性,物流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多方的重視,各種舉措也應運而生。從觀念到技術再到業務模式與市場發展,中國現代物流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機遇與挑戰,也並存危機和繁榮。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