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真有扒灰兒媳婦嗎?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耳熟能詳的詩便是朱熹的《觀書有感》。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位列十二哲者中。

然而如此一位大師,在生前卻遭到了不合理的待遇,被當時用莫須有的罪名——偽學逆造,打倒在地。弄得狼狽不堪,斯文掃地,含恨棄世。

南宋朝廷一直有求和派與抗戰派之爭。而朱熹主張,南宋王朝以臨安(杭州)為首都是不利於生長的,應該遷都到長江邊上的南京,並伺機恢復華夏。這種激進主張獲咎了那些習慣於偏安,妥協的當權派。

1181年浙東飢荒,朱熹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任職期間連上六本奏疏,彈劾貪贓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唐仲友和當朝宰相王淮是姻親,王淮便授意吏部尚書鄭丙鞭撻打擊朱熹,說什麼"近世士大夫所謂道學者,欺世盜名,不宜聲譽。"宋孝宗輕信其言,道學此後成為一個政科罪狀。

Advertisements

宋寧宗即位后,朱熹希望通過匡正君德來限制君權的濫用,引起宋寧宗和執政韓侂胄的不滿。韓侂胄唆使親信捏造朱熹的罪狀:"侵吞故人家財、引誘兩個尼姑做他的小妾",誣衊朱熹的名望,把清正清廉的朱熹搞得聲名繚亂。此後,政壇上對朱熹的鞭撻打擊一天比一天兇猛。

在沉重的政治高壓下,心力交瘁的朱老爺子不得不違心地向皇帝檢討,並沒有辯駁強加於他的罪狀:私故人之財、納尼女為妾,甚至是扒灰兒媳婦。為了表示認罪立場的懇切,他還被迫說了一句:"深省昨非,細尋今是"。

最終,在""運動中朱熹以偽學罪首落職罷祠,朱子門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嚴重打擊。慶元六年,71歲的朱熹在孤獨中於是長辭。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