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正確認識「食物酸鹼性」

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高發的飲食原因

1.忽視穀類的作用,動物性食品攝入過多很多人認為吃主食會發胖,實際恰恰相反:動物實驗發現單純食用主食,即使食用量巨大亦很難製造出肥胖模型。穀類食物提供人體生理活動的絕大部分能量:心臟跳動、大腦功能、肝臟代謝等,因此少吃或是不吃主食對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主食200-400克(4-8兩),最好其中40%來源於粗糧雜豆和薯類,因其中含有對健康好處多多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

我國居民食用動物性食物較多,尤其是豬肉消費過高,肥肉、動物內臟和葷油是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引起肥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量:魚蝦類50-100克(1-2兩),畜禽肉類50-75克(1-1.5兩),1個雞蛋。

Advertisements

2.油脂和鹽食用過量

我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入烹調油和鹽的量分別為42克和12克,已遠高於推薦量30克和6克,食用油和食鹽過量所引起的的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我國城鄉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烹調時,用油和鹽一定做到心中有數,儘可能少用:一湯匙油=10克;一湯匙鹽=8克,併合理選擇烹調方法,減少烹調油鹽的首選方法:採用蒸、煮、燉、拌、快炒的烹調方法,充分享受食物的原味。

3.三餐分配不合理,缺少運動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經常忽略承擔著一天當中最繁重任務的早餐,簡單吃個麵包或是不吃,這都是對健康不利的。早餐不但要吃好還要吃得豐富,早餐應包括穀類、肉或蛋、奶類、蔬菜,如果只有兩類營養不充足。中餐不但要吃飽,還要儘可能吃得豐盛,晚飯則要吃得少吃得清淡,很多人喜歡安排晚上和朋友聚會,大吃一頓然後回家睡覺,引起肥胖,同時睡覺時胃腸道也需要休息,但卻還要消化主人晚餐時的大魚大肉,長此以往引起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堅持長期低強度體力活動,如慢跑、快走、打太極拳、游泳、打球、騎自行車等,每天30分鐘就可以,持之以恆的運動能夠讓人感覺精力充沛,預防肥胖等多種疾病的發生。

【感謝關注,圖片皆來自網路,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