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方法

支原體肺炎(MP)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導致的一種肺炎,肺炎支原體是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已知能獨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呈多形性,可在體外進行自我複製的非典型微生物。儘管在地域、氣候或是時間上存在差異,但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支原體肺炎感染每3~7年發生一次的流行高峰,流行時間為幾個月到數年都有可能。人體分離的16種支原體中,5種對人有致病性,即肺炎支原體(M.pneumoniae)、解脲支原體(Ureaplasmaurealyticum)、人型支原體(M.homins)、生殖支原體(M.genitalium)及發酵支原體(M.fermentans)。一般常見於5~15歲的小兒感染支原體。

傳播方式

呼吸道飛沫傳播,有的兒童病癒后可攜帶病原體。

潛伏期

約2~3周(8~35天不等)。

病程

自然病程可自幾日至一個月不等,有發熱的患兒在8~12日左右退熱,恢復期約需1~2周。

但X線陰影消失會比癥狀消失后再延長2~3周,偶爾可見複發。

臨床表現

癥狀輕重不一。大多起病不急,可出現發熱(體溫約在37~41 ºC,大多數在39 ºC左右,可為持續發熱或弛張型發熱,或是僅有低熱或不發熱)、厭食、咳嗽、畏寒、頭疼、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癥狀。

大多數咳嗽癥狀較重,初期為乾咳,繼而分泌痰液(偶爾可見少量血絲),可為陣咳,特別在夜間咳得很厲害。

偶見噁心、嘔吐及一過性的斑丘疹或蕁麻疹。

一般無呼吸困難表現,但嬰幼兒患者可出現呼吸困難或是喘鳴。

理化檢查

支原體培養:只要檢驗結果陽性就可以確診,但因為檢出率比較低、培養周期長,所以缺乏早期診斷支原體感染的價值,臨床使用局限。

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目前臨床上用來診斷支原體的主要手段。其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但是不易判斷是急性感染或是既往感染。

PCR檢查:近年來較為廣泛使用,有助於支原體的早期診斷。

X線檢查:約80%以上的患者多表現為單側病變,且多數在肺下葉,體征輕微而胸片陰影顯著是本病的特徵之一。

併發症

其他系統和器官的病變,如麻疹樣皮疹、肌痛、遊走性關節疼痛、肝功能損害、溶血性貧血、腦膜腦炎、心肌炎、心包炎、腎炎等。

藥物治療

支原體對大環內脂類抗生素敏感,故紅霉素為首選,但是紅霉素相對來說副作用較大,近年已用阿奇黴素代替,阿奇黴素作用時間長,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副作用相對較少。如出現刺激性咳嗽,或者喘息,常臨床加用霧化普米克、口服孟魯司特等聯合治療。

一般藥物需服用2~3周,不能癥狀好了就停葯,否則容易複發。

推拿治療

1.清肺經

位置:肺經位於無名指末節螺紋面,從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為清肺經。

功用:宣肺清熱,讓肺中的痰順利排出。

方法:從指根向指尖的方向直推,約100次。

2.分推膻中穴

位置:前正中線,兩乳頭之間

功用: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方法:用兩拇指自穴位中點向兩旁分推至乳頭,約50次。

3.拿肩井穴

位置:在肩下,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功用:宣通氣血,發汗解表。

方法:雙手提拿或按揉肩井穴部位肌肉約50次。

4.分推肩胛骨

位置:位於後背,兩側各一。

功用:宣肺止咳,幫助炎症吸收。

方法:沿著肩胛骨內側緣,從上往下、往兩側做分推,手指要用些內力,約100次。

5.捏脊

位置: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5厘米處)一直推到大椎穴

功用: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肺部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

方法:從下方往上,邊推邊捏邊放,捏四次往上提一下,5次。

因為是飛沫呼吸道傳染為主,咳嗽時需教導小孩捂著嘴巴,也不能隨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氣,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孩;平時要適當的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及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這才是預防及對抗疾病的根本方法喔!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