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張學良戒毒始末 是什麼讓他下定決心戒毒?

1925年底,張學良的老師兼部下郭松齡為了實現民主,騎兵反對張作霖,張學良權衡再三,決定對抗郭松齡,12月,張學良在瀋陽南邊的巨流河打敗了郭松齡,而自己的嫡系也遭到損傷,張學良本想保護老師,送郭松齡出國,之後回國再重用郭松齡,但當時的總參議楊宇霆由於與郭松齡不和,假傳張作霖的命令將郭松齡殺害。張學良當時痛苦萬分,由於身體不好,無法排解,再加上張作霖當時對張學良多有責怪,張學良在別人的勸說下開始吸食鴉片。

鴉片在當時是上流社會的一種時尚。長期吸食鴉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喪失,引起體質嚴重衰弱及精神萎靡。

九一八事變,主政東北的張學良堅決奉行「不抵抗主義」,備受國人指責,頭上被扎紮實實扣上了「不抵抗將軍」的帽子。

當時的張學良因常年吸毒,病容滿面,形容枯槁,萎靡不振,國讎家恨早已被吞雲吐霧,飄飄欲仙的快感取代。

晚清時期富人吸食鴉片的場景↓↓↓

後來,張學良也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準備戒掉鴉片,在醫生的勸說下,開始使用一種藥物戒煙,借調鴉片的同時,他又對這種藥物產生了依賴,這就是嗎啡。張學良後來嚴重到每隔20分鐘便要注射一次嗎啡。之後,張作霖於海、東北易幟、楊常事件、中原大戰、「九一八」接連發生,張學良只能靠嗎啡支撐自己。

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帥

被毒魔控制的癮君子

高純度海洛因

1932年,張學良在宋子文、杜月笙的勸說下,在米勒醫生的幫助下開始戒毒。張學良親筆寫下「陋習好改志為鑒,頑症難治心作醫」掛於牆上,告誡自己。

1932年,張學良下野,準備遊歷歐洲,在出發前,聽從宋子文的建議,準備戒掉嗎啡,他把自己綁在椅子上,先是服用一種葯,使人睡眠,醒來之後就是掙扎,人很難受,張學良在戒毒之前,曾經交給副官一把槍說,誰要是敢來給我送葯(嗎啡)或是鬆綁,當場槍斃。

戒毒的過程是異常痛苦的,張學良四肢被捆在床上,眼淚鼻涕一起流,掙扎哀嚎,如萬箭穿心又如烈火焚燒。終於,張學良憑著頑強的意志力戒除了毒癮。

張學良晚年回憶說,那種滋味就是肉外面沒有皮。整整七天七夜,張學良不斷掙扎、尖叫,終於借調了毒品,同時他的兩位夫人,也戒掉了毒品。

張學良是中國有記載的成功戒斷海洛因的第一人!戒斷毒癮后的張學良脫胎換骨,重獲新生。如果沒有戒毒,少帥不可能活到一百零一歲,更不會有後來的西安事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