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何時不當「小白鼠」?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癌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為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中國每年乳腺癌新發病例約24.9萬;根據比例換算的話,意味著中國每年約有5萬名三陰性乳腺癌新發病例,這些三陰性乳腺患者至今只能一輪輪地試驗不同的化療方案以尋求一絲生機,究竟到何時,她們可以不再當「小白鼠」呢?

三陰性乳腺癌是什麼?

三陰性乳腺癌被認為是乳腺癌類型中的兇險之最,具有侵襲力強、惡性程度高的特點,並且內臟轉移及局部複發率高,其發生遠處轉移的部位主要為骨、肺、肝、腦;同時,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較大,組織學分級高,病理類型通常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往往較短。TNBC約佔所有乳腺癌的15%,其許多生物學特性和基底細胞樣型乳腺癌相似,但兩者之間存在某些基因表達譜和免疫表型上的差異,因此亦不能完全等同。TNBC因缺乏內分泌及抗HER2治療的靶點,尚無針對性的標準治療方案。三陰性乳腺癌臨床表現為一種侵襲性病程,其遠處轉移風險較高,內臟轉移機會較骨轉移高,腦轉移幾率也較高。三陰性乳腺癌的中位腫瘤大小為2cm,50%有淋巴結轉移。此類乳腺癌的組織學分級多為3級,細胞增殖比例較高。腫瘤侵襲性強,易發生局部複發及遠處轉移,與基底細胞樣乳腺癌和BRCA1基因突變相關性乳腺癌有較多相似特徵。三陰乳腺癌的預后與腫瘤大小和淋巴結狀況關係不大,複發迅速,1-3年是複發高峰,5年內是死亡高峰,腦轉移發生率高,迅速出現遠處轉移而導致死亡。

TNBC最首發的癥狀是腫塊,多數腫塊位於外上象限,然後是內上及乳頭乳暈區,下方比較少。腫塊大小不一,邊界不清楚,活動度比較差。病變時乳房局部皮膚凹陷,在早期即會發現,在患者的手臂上下活動時會很明顯,會有發紅及腫脹情況,如果是癌晚期會出現皮膚破潰情況。通常表現為乳腺刺痛,脹痛或者隱痛,如果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的會出現周期性疼痛。當腫塊較大的時候,乳腺會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當腫瘤累及皮膚或者胸肌時,乳房會變硬、縮小。乳頭會扁平、回縮最後縮入乳暈下。乳頭溢液伴有腫塊,溢液可以是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現水樣、血樣、漿液性或者膿性。

三陰性乳腺癌的漫漫治療路

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早期、中期、中晚期的乳腺癌病人,只要身體狀態能耐受手術,均應首選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是使原發腫瘤及區域淋巴結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減少局部複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必須根據腫瘤的部位、患者年齡、要求及醫生的經驗、病理檢查的結果來決定手術方式,目前並沒有一種公認的最好的手術方式。

放射治療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局部治療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常用的放療設施較難達到「完全殺滅」腫瘤的目的,效果較手術遜色。因此,目前多數學者不主張對可治癒的乳腺癌行單純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多用於綜合治療,包括根治術之前或後作輔助治療,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療。術後放射治療主要適用於單純乳房切除患者;根治術后病理報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結轉移者;根治術后病理證實轉移性淋巴結占檢查的淋巴結總數一半以上或有4個以上淋巴結轉移者;病理證實乳內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原發灶位於乳房中央或內側者作根治術后,尤其有腋淋巴結轉移者。但是放射治療本身存在強烈的毒副作用,對人體長久刺激會產生極大的毒副反應,遠期療效並不顯著。

當乳腺癌發展到大於lcm,在臨床上可觸及腫塊時,往往已是全身性疾病,可存在遠處微小轉移灶,只是用目前的檢查方法尚不能發現而已。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使原發腫瘤及區域淋巴結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減少局部複發,提高生存率。但是腫瘤切除以後,體內仍存在殘餘的腫瘤細胞。基於乳腺癌在確診時已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全身化療的目的就是根除機體內殘餘的腫瘤細胞以提高外科手術的治癒率。同放療一樣,化療也會產生毒副作用,遠期治療效果不理想。

生物治療的出現彌補了傳統手術、放化療的不足,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更能調節恢復機體內的免疫功能,殺死成形的腫瘤細胞,抑制新的腫瘤細胞的形成,阻斷腫瘤複發轉移的本源。在這一問題上,生物治療魅力凸顯,被稱為「最具人性化的治療方法」,是符合人的生物學規律的治療方法。生物細胞免疫治療是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後的第四大治療癌症的手段,它是通過抽取患者外周血中的單個核細胞來進行體外的培養和增殖,然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癌細胞的清掃。生物細胞免疫治療因為採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所以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副作用。這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同時也可以輔助其他三種療法使用,可以讓治療效果更好。

何時能告別「小白鼠」命運?

與其他類型乳腺癌相比,三陰性乳腺癌對化療、放療敏感性較高,但如果只是常規的標準治療,其預后依然很差,無複發生存和總生存較低。目前還沒有針對三陰性乳腺癌的治療指南,其治療一般按預后差乳腺癌治療常規進行,術后輔助化療選擇含蒽環類紫杉類方案。新輔助化療中在接受含紫杉類和蒽環類的新輔助化療后,可獲得較高的病理完全緩解率。鉑類藥物用於新輔助化療正在研究中。

為了對抗三陰性乳腺癌,越來越多地科學家們開始從基因、蛋白質層面尋求突破,深入探討三陰性乳腺癌的生物學分子特徵,尋找新的可能治療靶點,對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或許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在LINK-A調節性信號通路中發現了4個此前未知的磷酸化位點,這一系列事件可以幫助預測TNBC患者機體的較差預后結果,而相關結果也表明LINK-A信號通路在疾病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同時也為開發新型治療性手段提供了潛在的治療靶點,LINK-A相互作用的激酶和受體或許可以作為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潛在靶點。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可以告別「小白鼠」的命運,能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讓她們對未來多一絲期待吧。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