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除草劑,「有毒」!

目前冬小麥正處於幼苗期,而且未來幾天北方多是晴好天氣,十分適合進行麥田化學除草。

雖然化學除草高效,但是每年田間,因除草劑而造成的「藥害」時有發生

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強調一下用藥安全,一旦發生了藥害,需要及時地採取一些措施進行補救。

  • 除草時間有講究

研究發現,冬小麥除草劑最佳施藥時間為小麥幼苗期(11月中下旬)和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兩者相比,小麥幼苗期用藥效果更好。因為各地播期不同,具體來說,應該是小麥播種完,澆蒙頭水(第一水)40天以後,打除草劑最為安全有效。

此時小麥正值4葉或4葉1心期,對除草劑有了一定的耐受力,同時,大部分雜草已經出齊,而且草齡比較小,小麥又沒有分櫱,葉片不多,比較容易殺死雜草。

小麥4葉以前和拔節后不能施用除草劑。

4葉期以前,小麥比較嬌嫩,解毒能力和免疫力低,易產生藥害。

拔節期過後,麥進入孕穗期,也是一生中最脆弱、最關鍵的時期,此時用除草劑極易產生藥害,特別是2甲4氯,有時會引起麥穗抽不出,或畸形,嚴重影響最終產量。

  • 這樣除草更高效

1.溫度合適時用藥

除草劑一般會標有2℃即可使用或5℃即可使用,那麼這裡所說的2℃、5℃,究竟指的是什麼?是指使用時的溫度,還是最低溫度呢?

答案是後者。這裡所說的溫度指的是最低溫度,就是說最低溫度在2℃以上方可使用,而且打除草劑之前和之後兩天也不要低於這個溫度。

除個別除草劑(雙氟磺草胺,較耐低溫)外,一般除草劑在低溫天氣下效果都不理想,所以最好在日平均氣溫8℃以上用藥。溫度越高除草效果越好,因雜草吸收光照生長旺盛,氣孔張開,易吸收水分和藥液(溫度低則相反),能達到較好的除草效果。

2.天氣乾旱不用藥

除了溫度外,還要把握土壤的濕度。

在旱情嚴重的情況下,要抓住麥田澆水的時機及時施藥,確保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多數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在40%~60%時最有利於除草劑藥效的發揮。

3.惡劣天氣不用藥

大風天用藥容易造成除草劑飄移,效果不好不說,還可能會吹散到大棚作物或者其它作物上,造成除草劑藥害,所以大風天禁止用藥。

如果在霜凍、雨雪、冰雹、寒流等惡劣天氣下用藥,一方面會影響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極易造成藥害,所以也嚴格禁止。另外注意盡量不要在這些惡劣天氣前後用藥,所以一定要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

4.弱苗、病苗不用藥

有些秸稈還田的地塊土壤比較疏鬆,小麥可能會有一部分根系裸露,這樣的小麥很容易造成凍傷和缺水,若此時打除草劑容易對小麥造成傷害。

近幾年小麥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等種傳或土傳病害頻發,施用除草劑前要先確定一下自家麥苗有沒有生病,如果是生病的小麥,最好別用藥

5.與有機磷農藥要有施用間隔

小麥田用過有機磷類農藥,至少要間隔3~5天才能打除草劑,否則容易引起小麥發黃,出現燒葉現象。因為有機磷類農藥使小麥降解除草劑的能力降低,緊接著施用除草劑易導致藥害。

6.按說明用藥,不重噴、不漏噴

有的農民朋友打除草劑時會在草厚的地方多噴幾下,或者怕浪費將剩餘的除草劑一股腦地打到最後的地塊上。

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除草劑在正常濃度下對小麥安全,但如果過量施用,小麥自身無法分解,就會造成藥害。當然,如果漏噴或少噴,雜草受葯不均,防效肯定也不好。

7.一定注意進行二次稀釋

施藥前先將藥劑用少量清水稀釋成母液,用藥時在葯桶內先加入配製好的母液,然後補足所需的剩餘水量,混勻后噴霧。目前很多經銷商已經意識到二次稀釋法的重要性,賣葯時能及時提醒農民朋友按此方法用藥。

麥田除草劑多數以粉劑為主,有時根據地里雜草情況需多種藥液混配使用,二次稀釋法無疑是藥液均勻混合的最好方法,也避免了藥液混合不勻堵塞噴頭的現象,均勻的藥液也使除草效果變得更好。

出現藥害早補救

儘管經常強調用藥安全,但總有些人粗心大意,導致除草劑藥害頻頻出現。一般來說,採取反覆沖洗、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追施速效肥料、加強中耕鬆土等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害。

針對麥田常用的除草劑品種,還可採取對應的預防和補救措施:

1.苯磺隆+苄嘧磺隆藥害

產生原因:

因麥田主要雜草種群播娘蒿、薺菜產生嚴重抗性,豬秧秧等惡性雜草迅速上升,加之經銷商盲目推薦,該類藥劑畝用量無限制增加。又加上,不少農民見草施藥,草多地方反覆重噴,噴葯不勻,再遇降雨或低溫高濕情況,小麥就會發生藥害。

藥害癥狀:

小麥葉片失綠,不同程度變黃,植株生長受抑制,麥苗出現高矮不齊。小麥根系受損,次生根數量減少或發黑霉爛,重者點片死亡,農民形容為「花禿」。

預防與補救:

控制用藥量。有效成分畝用量苯磺隆不能超2克,苄嘧磺隆不能超1.5克,兩種藥劑復配應適當減少用量。

當藥害發生后,根據程度輕重,及時噴愛多收(又名豐產素、復硝酚鈉)和葉面肥2~3遍,並結合使用速效肥,乾旱田塊要澆水,濕度大的田塊要划鋤鬆土,增加土壤透風通氣,促使小麥植株紮根,恢復正常生長。

2.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藥害

產生原因:

基本同苯磺隆+苄嘧磺隆。因氯氟吡氧乙酸內吸性好,活性高,田間表現出較好除草效果,田間用量持續增長,相應也加大了產生藥害的頻率。

藥害癥狀:

小麥葉片失綠髮黃,有些葉片縱卷或扭曲不展開,其它癥狀同苯磺隆+苄嘧磺隆,但又偏重。

預防與補救:

控制用藥量,苯磺隆畝用有效成分控制在2克以下,氯氟吡氧乙酸在8克以下,如兩種藥劑復配,一定不超過單劑用量的2/3,其它同苯磺隆+苄嘧磺隆。

3.氟唑(酮)磺隆藥害

產生原因:

因氟唑磺隆對雀麥有極好防效並能很好防除野燕麥,近幾年用藥量上升較快,但缺少成熟用藥技術。用藥量大、復配藥劑不合理是產生藥害的主要原因,低溫天氣和葯后遇雨能加重藥害發生。

藥害癥狀:

受害麥葉嚴重失綠,葉片上半部乾枯,嚴重時麥株死亡。

預防與補救:

嚴格控制用藥量,70%製劑畝用量不能超4.5克,白天高溫在8℃以下或出現霜凍時暫停用藥,不能與苯氧羥酸類藥劑混用。

如冬前產生藥害,應適時澆返青水、追起身肥促麥苗早日恢復正常生長,並結合噴施葉面肥、愛多收等,連用2~3遍。當麥苗被嚴重抑制生長時,可適量加赤霉素

4.乙氟羧草醚藥害

產生原因:

該藥劑顯效快,價格便宜,在某些麥區仍在應用。該葯較難控制用量,用量少時,雜草有受害癥狀卻很易復活,用量大時,小麥易產生藥害,尤以在氮肥用量過大旺長的麥苗田及弱麥苗田為盛。

藥害癥狀:

輕時小麥葉片出現很多失綠斑點;中度發生時葉片失綠,水漬狀,出現枯死葉;重者點片死亡。

預防與補救:

麥田慎用或不用,單劑畝用有效成分不能超過3克,可與其它藥劑復配,減少其用量。補救措施是加強肥水管理,噴施速效肥,如大片出現死苗,應考慮及早翻種。

5.苯氧羧酸類藥害

產生原因:

該類藥劑因殺草譜寬,死草速度快,價格相對便宜,在麥田得以廣泛應用,同時也頻頻產生藥害,其中2,4-滴丁酯在麥田應用時間最早,至今還有一定用量,該葯也是對小麥產生藥害最重的藥劑之一,並且有飄移和葯械殘留藥害。2,4-滴異辛酯因分子結構鏈長,飄移藥害明顯輕。用藥量大,用藥時期不對,噴葯不均勻,氣候變化異常和低溫均能引起和加重該類藥害。

藥害癥狀:

該類藥害癥狀大同小異,麥苗不同程度矮化,營養生長滯后,麥葉蔥管狀,莖稈扭曲、畸形,穗小粒少。

預防與補救:

嚴格控制用量是防止該類藥劑的最有效措施。單種製劑畝用量,57%2,4-滴丁酯EC、86%2,4-滴異辛酯EC、56%2甲4氯鈉可溶粉均不能超過50毫升(克),如復配應適量減少。

小麥4葉前,春季拔節后不能用該葯,5以下不用,不可與多效唑混用。根據藥害情況,噴施愛多收、赤霉素、萘乙酸,綜合調節恢復小麥正常生理功能,促使細胞加快分裂,促進紮根生長。

6.唑草酮藥害

產生原因:

該類藥劑近幾年上量較快,隨之也加重了藥害的發生。主要原因有用藥量大、復配藥劑不合理、製劑劑型不適宜、稀釋方法欠科學、噴葯不均勻、彌霧機噴葯和噴葯時再加增效劑等。

藥害癥狀:

輕度藥害為小麥葉片出現失綠斑點,稀疏不一,藥害加重時斑點連片,葉片枯死。新生葉片無斑點,但植株矮化,田間高矮不齊,嚴重時點片或大片死亡。

預防與補救:

控制用藥量,40%製劑畝用量在5克以下,復配時要適量減少。不能與精噁唑禾草靈EC、多效唑混用。要二次稀釋,使藥劑充分溶解混勻。田間噴葯要均勻,不能用彌霧機噴葯,噴葯時不可再加有機硅等增效劑。出現藥害后及早噴施速效肥、葉面肥,切實加強肥水和栽培措施管理,大片死亡后應考慮及早翻種。

7.甲基二磺隆藥害

產生原因:

該藥劑對麥田多種禾本科草都有效,並對節節麥、早熟禾、多花黑麥草等惡性草有特效。又由於剛過專利期,登記數量和田間用量快速增長,隨之產生大量藥害。田間用藥量大,噴葯不勻,用藥時期不對,小麥為敏感品種,低溫用藥,各種弱苗田用藥均易產生和加重藥害。

藥害癥狀:

小麥葉片或植株失綠黃化,生長發育嚴重受抑制,田間麥苗高矮不齊,地下爛根或不紮根,嚴重者點片或大片死亡。2014~2015年在不同麥區大面積發生。

預防與補救:

嚴格控制用藥量,3%製劑畝用量不超過35毫升

用藥最佳時期是冬前小麥4葉期以後,春季盡量不用藥,當麥株超30厘米高,小麥已進入穗分化期,對藥劑很敏感,不能用;溫度低於3℃時停用;高濕水漬田、病苗田、鹽鹼地、漏根麥苗田不可以用。

強筋角質小麥品種,如揚麥158等對該藥劑敏感,應先試驗取得經驗后再應用;不能與2,4-滴等長效除草劑混用;稻茬麥積水田要整平土地,加強田間排水。

用藥后,應加強田間觀察,如發現藥害應及早噴施愛多收,連噴2~3遍。

過濕麥田應進行田間划鋤,增強土壤透氣性,利於促進小麥正常健壯生長;大片死亡麥田應儘早翻種。

冬前正常施藥時,小麥苗出現輕度黃化,若春季返青正常生長,不需任何補救措施。

8.辛醯溴苯腈藥害

產生原因:

該葯屬觸殺型藥劑,活性高,易引發小麥燒葉。

藥害癥狀:

典型癥狀為小麥葉片失綠,產生枯死斑。

預防與補救:

控制田間用藥量,22.5%製劑畝用量在160毫升以下。二次稀釋,噴施均勻能有效減少藥害發生;施用時不要再加增效劑;加強田間肥水和栽培措施管理,是產生藥害后的有效補救措施。

9.炔草酯藥害

產生原因:

該葯雖對小麥比較安全,但超量使用和復配不合理仍會產生藥害。

藥害癥狀:

小麥葉片尤其心葉發黃,麥苗矮化,生長慢。

預防與補救:

不能超量應用,15%製劑畝用量控制在40克以下;不能與苯氧羧酸類藥劑混用;當發生藥害后,及早噴施愛多收等進行調節,並加強田間肥水管理。

10.磺醯磺隆藥害

產生原因:

該葯活性高,用量少,尤以對禾本科雜草表現出很好防效。但如果控制不好用量,很易對下茬玉米造成藥害。

藥害癥狀:

下茬玉米植株生長發育受嚴重抑制,葉片變黃,植株矮化瘦小。

預防與補救:

有效成分畝用量不能超2克在小麥、玉米連作區,尚未有成熟應用技術,最好暫緩推廣。

11.其它藥害

磺醯脲類對下茬闊葉作物藥害:

最典型的是苯磺隆對下茬花生藥害。在小麥、花生連作區,當連年種植小麥,畝用苯磺隆有效成分超2克,且用藥時期晚和套種花生田,很易產生藥害。

表現為花生葉片黃化,植株生長受嚴重抑制,尤以沙土地更為明顯。預防措施為減少苯磺隆用量,注意后茬敏感作物間隔期,並與花生等敏感闊葉作物錯茬種植。

異丙隆藥害:

異丙隆具用藥期寬,禾、闊雙除且成本偏低等優點,在江蘇一帶應用較為廣泛。但遇異常變化氣候,暖尾冷頭或低於5℃時或高濕田用藥很易對小麥產生藥害。

預防措施為掌握好田間用藥量,注意收聽天氣預報,避開低溫期用藥。

田間用錯葯情況:

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後果是毀滅性的。一定要注意避免。

豐收邦專註植保技術服務與普及,解讀行業熱點,傳播農資乾貨。

想了解更多,可以下載手機APP,關注【豐收邦微信公眾號fengshoubang長按可以複製哦~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