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征討遼東實行的政策,讓幾百年後的唐太宗傷透腦筋了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司馬懿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而在平定遼東后,實行的政策產生極為惡劣後果,而且波及到幾百年之後的隋唐時期,讓幾個皇帝吃盡苦頭,連唐太宗李世民這樣才幹超群的有為之君,都為此事傷透腦筋。

司馬懿

漢末三國之時,天下大亂。中原王朝對周邊小國控制力幾乎不復存在。高句麗人很想乘勢而起,但是公孫氏政權統治下的遼東郡是漢帝國在東北邊疆的遺產。公孫氏政權的創始者公孫度正是沿著漢帝國典型的邊疆長官的升遷軌跡獲得的遼東太守職位,而他任職之後所履行的也是優秀的漢代邊郡太守應盡的職責。在公孫度以及公孫氏後人的統治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遼東郡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強盛。高句麗在公孫家族強大軍事壓力下,勢力範圍和發展極度受限,幾乎沒有出頭之日。但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間,局面發生逆轉。

Advertisements

公孫淵繼為遼東太守后,對魏更加不遜。景初元年,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遣使南通孫權,封拜邊民,誘呼鮮卑,侵擾北方。魏明帝強烈不滿,於景初二年,派遣太尉司馬懿率領大軍兵發遼東,討伐公孫淵。

公孫淵雖然厲害,但司馬懿更厲害。結果公孫淵父子被殺,公孫家族武裝力量被徹底毀滅,不僅如此,司馬懿為永絕後患,公孫淵轄區範圍內十五歲以上男子被捕殺數千人。並下令說:「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僅殺其中頑固兇惡的人而已。各位被公孫淵所連累的人,全部寬恕。中原人願意返回故鄉的,各隨己願。」這些舉措極大地加速了遼東郡作為一個邊疆行政單位的衰落,而遼東郡衰落則最終導致了漢人失去了對東北亞秩序的控制,慕容鮮卑和高句麗相繼填補了這一權力真空並走向了崛起。除去了頭號勁敵,也給高句麗迅速發展壯大,提供了足夠空間。此事件可以稱為高句麗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時刻,自此之後,高句麗就踏上了快車道,在遼東地區漸漸處於無人匹敵的地位。

Advertisements

唐太宗

因此,中原王朝重歸一統之後,從隋朝開始,就注意到高句麗的潛在威脅,屢次用兵攻伐,想徹底剷除這個隱患。隋朝一共出征四次,卻無一例外遭遇慘敗。到了唐朝開國后,李世民依然秉承了隋朝的做法,"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必欲除之而後快。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御駕親征,兵出遼東。這也是唐朝開國以來,組織的最大規模戰役之一。雖開始出征還算順利,但隨著戰線深入,傷亡加重,士氣漸漸衰退,最後頓兵於安市城下,歷經數月艱苦的圍城戰,最後未能攻克。

隨著寒冬臨近,唐軍糧草供應的緊張,李世民最終失意而還。其後,李世民又命令唐軍多次發動對高句麗的進攻,但均未取得明顯成效。直到他去世,高句麗問題也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後來唐高宗在位期間再接再厲,才徹底平定高句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