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川貝母嗎?你知道川貝母有什麼秘密嗎?

「其貌不揚有神威,生於人間無人曉」各位觀眾老爺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夏。今天小夏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植物,名字叫做川貝母,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川貝母 (百合科貝母屬植物)

青藏高原暗紫貝母

川貝母(Fritillaria praewalskii maxim ex Batal),百合科植物,川貝母生長在溫帶高山、高原地帶的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中,土壤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川貝母為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療效卓著,馳名中外。

川貝母既是專有名詞,也是貝母家族分類(按產地分為四大類: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伊貝母,按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中的種類名稱,均有藥用價值。

Advertisements

形態特徵

川貝母

植株長15-50厘米。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1-1.5厘米。葉通常對生,少數在中部兼有散生或3-4枚輪生的,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3-5(-10)毫米,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花通常單朵,極少2-3朵,紫色至黃綠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數僅具斑點或條紋;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苞片狹長,寬2-4毫米;花被片長3-4厘米,外三片寬1-1.4厘米,內三片寬可達1.8厘米,蜜腺窩在背面明顯凸出;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3/5,花藥近基著,花絲稍具或不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長3-5毫米。蒴果長寬各約1.6厘米,棱上只有寬1-1.5毫米的狹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川貝母種子具有后成熟特性,濕度和溫度保持在5~25℃,胚胎繼續分化。播種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纖細,僅1匹葉;葉大如針,稱針葉。第2年具單葉1-3片,葉面展開,稱飄帶葉。第3年抽莖不開花,稱樹兜子。第4年抽莖開花,花期稱燈籠,果期稱果實為八卦錘。

Advertisements

在幼苗期即開始生長鱗莖,但僅僅有米粒大,以後每年隨植株發育而增大。川貝母植株年生長期約90~120天左右。

生長環境

川貝母可治療哮喘

川貝母喜冷涼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濕、喜蔭蔽的特性。氣溫達到30℃或地溫超過25℃時,植株就會枯萎;海拔低、氣溫高的地區不能生存。在完全無蔭蔽條件下種植,幼苗易成片曬死;日照過強會促使植株水分蒸發和呼吸作用加強,易導致鱗莖幹燥率低,貝母色稍黃,加工后易成「油子」、「黃子」或「軟子」。

分佈範圍

主要產西藏(南部至東部)、雲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3200-4200米。也見於甘肅(南部)、青海、寧夏、陝西(秦嶺)和山西(南部),海拔1800-3200米。(但後幾個省的標本很少,花色與形態也略有區別,很可能是新的類型,必須進一步採集、研究。)通常生於林中、灌叢下、草地或河灘、山谷等濕地或岩縫中。也分佈於尼泊爾。

川貝母治療哮喘偏方

貝母

川貝母、生名膏、橘紅茶30克,杏仁20克,前胡15克,生甘草10克,雪梨6個,冬瓜條100克,冰糖150克,白礬適量。先將石膏、杏仁、前胡:甘草共煎取汁的一小碗,待用;將冬瓜條切成黃豆大顆粒,貝母打碎,橘紅研成粉,雪梨削皮搗爛調入白礬水,入冬瓜粒、冰糖、貝母、橘紅粉,再倒入葯汁,共盛一大碗內和勻。置於蒸鍋中隔水蒸約50分鐘,合成粘稠膏狀即成,分次酌量食用。

本方清熱,止咳,平喘,適用於熱性哮喘者。

溫馨提示:哮喘病專家提醒患者,偏方始終是偏方,大多數的偏方都是未經過科學驗證的,患者切勿盲目使用偏方。大量臨床數據表明,許多患者因為盲目使用偏方或是貽誤治療時機或是造成病情惡化和其它臟腑器官的損害,所以我們在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向專業醫院的醫生進行諮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