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天地:從「山管人丁水管財」說起

【易觀天地】從「山管人丁水管財」說起

原創-易奇文化編輯部

風水學中有句婦孺皆知的話語:「山管人丁水管財。」

翻譯為現代文,大意就是:一個地方的人丁是否能興旺,與山巒的好壞有關;一個地方的財富是否能積聚,與水流的好壞有關。

可是,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風水學界的大師們在應對眾小白提出這一疑問時,大多會沿用以下兩種路數:

路數一:這個嘛,所謂「山為陽,水為陰」,山不一定為「山」,水也並非指的是「水」……@#¥%@%……(玄之又玄,以各種「深奧」理論繞圈子)

路數二:反正代代相傳就是這麼個說法,看風水何必問「為什麼」,有效用就可以了……(我無知,我光榮)

事實上,風水學與中醫學、命理學、武術、氣功等其他中國傳統學科一樣,之所以會被許多人從西方文明(或者說是「現代文明」)的立場上質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路數(「故弄玄虛」及「無知無畏」)。

Advertisements

西方文明講究層層遞進的邏輯推論,對於一切事物的研究及說明都追求「理論」及「實證」。這是現代科技及文明發展成如今狀態的基礎,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文明最為缺乏的。若是站在這一立場上看中國古代文明,則傳統的各種學科理論都顯得「胡說八道」。

殊不知,中國古代文明與西方文明是完完全全兩套系統,源於截然不同的兩套哲學理論。中國古人追求「大道至簡」,將萬事萬物的原理都歸結到一套根本理論(「陰陽五行」理論)之中。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使得許多傳承至今的理論,變得只看得見「頭」和「尾」的現象,卻無法看清「中間」的推論。例如,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中醫將其歸類為「消渴」的範疇,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陰虛燥熱」。這在西方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有「陰虛燥熱」這一「頭」,也有「消渴」這一「尾」,那麼中間這一大截的病理過程去哪裡了呢?事實上,「中間」的推論過程並非沒有,只不過是中國古人只看重實效罷了。

Advertisements

有點扯遠了。那麼,「山管人丁水管財」這一條風水理論,是否也能找到「丟失的中間」呢?

先來看「山」。遠古時期,無論是「北京猿人」、「馬壩猿人」、「山頂洞人」等人類始祖,均在山上岩穴中居住。原始人類的生育率低,生存條件差,要增加族群的存活率,則必須選擇一個環境更好的地方居住。而到了農耕時代,人類遷徙至平原地帶,也並不會遠離群山。良好的山勢可以為人類聚居地阻擋惡劣氣流,讓天氣更加穩定,農作物受到的侵害更少。「山肥人富,山瘦人飢」,若居住的山區具備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植被豐富、地勢平緩等優勢,人類在此必然能夠更好地繁衍生息,安居樂業;反之,則會使得人們總得為獲取食物而煩惱奔走,民風彪悍。

再來看「水」。水是生命之源,當人類從原始社會走出,則是河流帶領人類走進文明時代。地球上的四大古文明,尼羅河文明、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文明、恆河文明、黃河文明,無一不是與河流有關。「文明」是什麼?文明就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各類財富。生存需要水,灌溉需要水,建築需要水,航運需要水,水源充沛,自然會讓生活及生產更加便利。即便是到了現代,我們也會發現,國內外主要的大城市裡,都會有江河經過,而國內幾個由江河沖刷出來的「三角洲」地帶,更是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當然,不是所有的古代風水理論都能找到確切的推論過程。但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我們也沒必要妄自菲薄,更不能因此否認其效用。從前幾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八回世界易經大會」可知,如今,海內外有大批易學、風水學者都在貢獻自己的努力,期望推動傳統理論的現代化發掘及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傳播。崇尚科學與理性,是完全必要的;而我們也應當看到,要解釋這一系列源於古代的「神秘理論」,仍需要等待現代科技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理性探索。

公告:原創文章,涉及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易奇八字APP。侵權必究,謝謝合作!「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掌握命運規律,成就美好人生—微信號:yiqibazi。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