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天皇」就是東渡日本的徐福嗎?

本的古代史是一篇糊塗賬,一半是無稽的神話,另一半是捏造的偽史。其實捏造史實並不稀奇,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行為,自稱是神的直系後代,更是人類常有的誇耀,不過厚著臉皮硬要和中國比古老,把自己的祖先一直追述到千餘年前,就未免過分了。

現代的日本人,恍然於編纂偽史的無聊,才漸漸敢於說真話,不過有時又過火,認為他們的歷史都不可信,尤其不願意承認他們的皇室是由中國傳流下來的。但是我們的學者衛挺生博士,在他不朽的大作中,確實證明了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日本之有正史始於第40代的天武天皇。在壬申之後,這位君主認為當時所傳的史實誤謬頗多,真實的情形常常過了一段時期之後,便走了樣,必須制訂正史。他於是命令了一位28歲有照相板記憶力的稗田阿禮,根據史料《帝紀》、《舊辭》等,重加整理,去偽留真,來制訂一部正史,以傳後世。

Advertisements

但是經過30餘年後,稗田阿禮並沒有能完成他修史的大業,而阿禮已經老邁不堪,到了元明女帝時代,不能不另外敕諭一位文筆非常秀麗的太朝臣── 安萬侶,來幫忙阿禮共同續寫那未完成的著作,這就是所謂的《古事記》(公曆712年完成)。在古事記之外,天武天皇還創立了一所歷史編纂館,任命了一大批編纂委員,要他們仿效中國的《史記》、《漢書》的纂寫方式,廣搜數據成為一部完備的國家紀錄。

經過整整40年的工夫,這部巨作完成了,就是現今還流傳的用漢文寫下來的《日本書紀》,公曆720年完成,共30卷,一、二兩卷是神話,第三卷是日本正史的開始 ──《神武紀》。《神武紀》是神武天皇本紀,其中最重要的描述,是東征的一役,雖然很像是一篇神話,但敘述的行蹤忽東忽西、忽行忽止,尤其他在不同地區留滯的期間忽長忽短,不像是故意的虛構。據衛博士的考證,根據《神武紀》的記載: 一、「可確知神武天皇不生長於日本,乃乘天盤船自高天原飛降者。天盤船謂航海之樓船。『飛降』謂操縱風帆而來,『高天原』乃指海外之一地而言。」

Advertisements

二、當時日本文化的程度,停留在繩文文化時代,並沒有任何衝擊,能使日本忽然飛躍到青銅的彌生文化。據衛博士的研究:「近年,自筑紫至遠賀川口,出土青銅器時代之刀劍戈矛鎔范甚多,與《神武紀》所云,居『吉備』數年以蓄兵食之語相應,『兵』即兵器。神武東征途中先折而西行,停駐遠賀川口多日,因其地為其兵器製造區,故親往視察製造情形,從已出土之兵器而言,其形式與先秦之大陸中原之刀劍戈矛無異,可見神武兵工之技工來自大陸。

日本產銅之各地,多在伊豫安藝以東,而當日製造兵器之場所,反集中九州島的西北,去礦場甚遠,顯然當時日本銅礦尚未被發現,不得已乃自大陸齊楚沿海運銅入倭,銅礦笨重,故將其冶鑄集中於日本去齊楚海岸最近之港灣,因而自唐津以至岡田皆成其冶鑄之工業區。」以上說明了神武東征武器的來源。

神武是誰呢?衛博士肯定地說,他必然是徐福。徐福到了日本之後,為了避免秦始皇的追蹤、偵訪,甚至於討伐,他利用了語言的隔閡來保持他的秘密。

他禁用當時通用的中國語言,甚至採用了秦始皇的愚民政策,認為人民有了知識之後,便會興風作浪,「以古而非今」了。文字是罪魁,是知識思想最可怕的媒體,所以他根本廢棄了文字,在文字還沒有流布很廣的時候,便扼殺了它。那時其手下還有幾千名由齊楚各地徵調而來的童男女,他不授以中國文化,反而讓他們倭化。

這時大局已平定,他這批青年戰友,一個個也已長大成人,便讓他們和當地土著男女婚配,創立家業,斷絕他們思鄉的念頭。他為了示範,娶了原始居民木族中的賀茂氏的女兒──媛蹈鞴五十鈴媛為正妃,翌年並立她為皇后。他自己在辛酉年即位於橿原宮,稱帝了。

以上是衛博士根據《神武紀》,再考證了我國各書類中有關徐福的記載而推斷的,合情合理。顯然的,神武確有其人,確有其事,唯獨有一點不能符合的是神武即位之年。照《神武紀》中明確的記為辛酉之年,為紀元前660年,約當春秋齊桓公葵丘之會一匡天下的時候,距離徐福之生,四百有餘年,所以徐福似乎不可能就是神武。

不過神武時代,日本根本尚未紀年。日本本來無歷,是從欽明天皇時代,由百濟的歷博士一位名叫觀勒的高僧傳授得來,到了推古女帝九年辛酉,才由當時主政的聖德太子推行曆法於全國。除了曆法之外,聖德太子還制訂了冠位、朝儀、憲法,確實應了中國讖緯家的預言,辛酉是個革新之年。聖德太子為了修史,不能不訂一個大吉祥的日子,作為日本的開國之期,因此他認為辛酉年最能象徵革故鼎新,而為了表示日本是與我國相埒的古國,於是訂了推古九年辛酉以前的第21個辛酉,為神武即位之年。

是神武千餘年後,他40餘代的子孫硬替他裝上去的,焉能可信!不過辛酉每逢60年必有一次,假定真的是辛酉年,如若不是第21個,而是第17個辛酉,那也能吻合了。

總之衛博士的研究,解答了歷史上的大謎。為什麼徐福3次出海?3千童男女的蹤跡何處去了?日本何以忽然由繩文時代,一躍而到了精美的青銅器時代?不過這並不能使得我們與日本之間更密切,徐福的原意似乎就是想隔絕日本與大陸的關係的。

姑不論日本的學者有沒有雅量來承認這一事實,日本的第一位君主的來源,我們總算是清楚了。神武以後,根據《古事記》與《日本書紀》,有八代帝王,而無事迹。據日本學者水野佑的研究,這八代帝王根本無其人,名字是虛構的。這當然可能。那是因為把神武的存在提前了四百年,當然產生了很長的空隙,為填這四百年的空檔,至少需要八代以上的君主,當然只能是有名而無事迹的闕史時代了。由於把神武提前了四世紀,日本的古代史的真偽更難確定。真實可考的史實,要從仁德王開始了。

令中國人大吃一驚:日本天皇血脈或源於中國 關於日本天皇的血脈一直有三種推斷,天皇是起源於中國?朝鮮?還是亞洲的某個游牧民族?長期以來,由於日本皇室被神化、關於皇室的史料記載充滿斷層,日本皇陵又嚴禁外人進入,天皇的「身世」始終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謎團。隨著部分皇陵開放,日本國內對天皇血脈的爭議越來越大,但是依照目前掌握的材料,還難以對此下定論。 早期皇陵身份成謎 日本歷史對天皇祖先的記載非常模糊,只說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一直到第十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實際文物支持。以至於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其實,不光學者懷疑,就連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問。天皇明仁過68歲生日(2001年)時就曾談起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日本考古協會的專家和其他一些學者也一直在懇求官方開放部分皇陵,以「驗明正身」。但專門負責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務——當然也包括皇陵的日本宮內廳以擔心打擾已故天皇靈魂安息為由,一直拒絕向公眾開放天皇陵墓。

不過,在漫長等待之後,日本宮內廳能夠答應開放皇陵。據了解,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就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內的896個皇室墳地。這些皇室墳地中,古墳大多利用天然地形造墳,建於山頂、山腰位置。根據古墳堆土的形式,有圓墳,方墳,前方后圓墳,上圓下方墳等等的區別。其中以前方后圓墳的規模最為雄偉,形狀也十分優美,再加上它是國外沒有而日本獨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稱為日本高冢式古墳的代表。根據古墳外形的發展演變,一般又可分為前、中、后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國家開始統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後走向衰亡這一過程相一致。

座落於大阪府堺市大仙町的仁德天皇陵佔地面積47萬平方米,被認定為現存最大的天皇陵。日本人還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甚至大於胡夫金字塔和秦始皇陵。19世紀,明治政府根據傳說和部分日本史料,認定其中的部分古墳為古代天皇陵墓。但是,由於有關古代日本的史料極其缺乏,這些陵墓究竟是不是仁德天皇或者其它天皇的,其實也很難確定。

日本官方已經為8世紀前的絕大部分天皇分別認定了陵墓,比如奈良縣的一座古墳就被認定為神武天皇的陵墓。打開這些「天皇陵墓」后,如果其中的遺體年齡與既有的說法對不上,將會對日本皇室的正統性構成極大的挑戰。 天皇起源的三個版本 根據日本史學界的公開材料,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公元前660年即位,他一直被日本神道教傳說為「天照大神」的後裔。而考古學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 這使日本關於天皇的記載充滿了許多斷層,由此便衍生出了關於天皇起源的各種版本,一種最為普遍而又備受爭議的看法認為:天皇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血統說之一:中國人 在中國史學界曾經比較盛行的觀點認為,神武天皇就是當年秦始皇派遣出海求仙藥的徐福。其最主要的歷史論據是: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穀子種」,乘船泛海東渡,成為迄今為止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

不光中國人這麼認為,連日本國內也有很多人持同樣的觀點。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日本人都尊徐福為「司農神」和「司葯神」。至今,日本仍保留著包括徐福墓、徐福宮、徐福上陸紀念碑在內的許多遺址。每年秋季,佐賀縣人民都要向供奉在「金主神社」中的徐福敬獻「初穗」。每隔五十年,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祭奠。 但也有史學家認為這些不足以說明天皇起源問題。他們認為徐福東渡這個故事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爭議,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即便是真的,《史記》中也並沒有講明徐福渡海到了何處。 一些史學界觀點認為,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確有些部分起源於中國,生活特色、信仰特徵也比較類似。但這並不能證明中國人就是日本天皇的祖先。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李卓認為:「雖然秦、漢代遠古時期,中國戰亂,有大批中國人逃亡到日本移居,(但日本天皇)是不是起源於中國很難說。」

血統說之二:朝鮮人?

與天皇血統來自於中國相比,天皇之根脈來自於朝鮮的說法似乎更具有遺傳學上的「論據」。考古學家在1980年代,曾為一副日本原住民骸骨進行DNA測試,得出的數據和現代日本人差異很大,僅和北海道一批現存的少數族裔穩定;東京大學醫學院的德勇勝士也在2003年,比較了東亞各國人第六號染色體的HLA遺傳基因,結果發現日本人不像沖繩人或北海道阿伊族人,反而更像朝鮮人。

另一個被廣為流傳的例子就是,明仁天皇68歲生日那天承認,桓武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他的依據是日本編年史上的明確記載:「公元781年即位的桓武天皇的母親就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的王族中人。」

不過史學界對此也存有質疑:「明仁天皇之所以這麼說,有可能出於其他的目的,比如外交的考量等等。還有即便最後證明是朝鮮人,這無形中給當年日本侵略朝鮮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血統說之三:亞洲游牧民族? 另有考古證據證實,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當時處於部落戰爭時期,由於生產力比較發達,所以來自中國和朝鮮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戰爭中佔據有力的位置,最終統一其它部落,並進而成為第一個天皇。

從陪葬品的考古結果來看,早期天皇古墳的陪葬品以鏡、刀為主要祭祀用品。而中期天皇古墳與早期古墳相比,陪葬品中多了很多大陸化的貴族生活物品,如金飾、玉飾等,還出現了馬具。部分學者據此結合其它史料認為,5世紀以後的天皇和此前的天皇實際上並不屬於一個家族,目前的天皇家族是從北九州一帶東征而來。

部分史學家認為,天皇的起源最終可能還要從日本大和民族自身去尋找。

日本國內爭議不斷

日本人能容忍皇靈被「打擾」,而且可能有朝一日被告之天皇是外國人嗎?關於日本天皇的起源,日本國內考古學界看法不一。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四年級的保田德明認為,「以前宮內廳以怕打擾天皇靈魂安息為由拒絕開放天皇陵,這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背後肯定有對皇室真正血統的擔心。但天皇對於日本人來說還是個比較神秘的存在,如果什麼都公之於天下,多少會有些抵觸感。」 雖然日本人現在已經不把天皇當神一般朝拜,但血脈論的爭議充斥著日本各大網站的論壇中,其中包括很多關於天皇陵開放的討論,很多人都對禁止進入天皇陵調查的制度感到不滿,認為有必要對考古專家開放。一位考古專家說,開放天皇陵甚至允許挖掘天皇陵,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但應該在技術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行。

(來源:網路)

古典書城(微信號:gudianshucheng)最受古典文化愛好者歡迎的公眾號,為您分享關於中國的方方面面。

全球通史(微信號:quanqiushi)縱觀全球歷史文化風貌,趣味解讀世界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