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甲老師講方劑學的學習方法

三、方劑學的學習方法

在緒言方面,我們還要討論一下方劑學的學習方法。每一門學科都有相應的學習方法,對於方劑學來講,我們這裡提(出)了主要的五個方面針對學科特點的學習方法。

第一,(是)緊密聯繫已學各科知識。從方劑學來看,它的內容和前面所學習的《中基》、《中診》、《中藥》密切相關。你學習組成和方解,如果不熟悉《中藥學》的知識,就難以理解、難以分析;它的功用、它的主治也是聯繫到《診斷學》的知識和《中基》裡面治則方面的知識基礎。所以要密切聯繫已學各科的知識。學習《方劑學》的同時,經常針對有關問題要去複習原有的課程,而且學習《方劑學》過程中,也能使你加深對原有基礎課程的更深入的理解,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印證的關係。

Advertisements

第二,要正確處理理解和記憶的關係。過去(在)學習《方劑學》的過程中,很多學員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死背,那就是說背湯頭我背得越多越好,我理解不理解,先把它背了再說,傳統的跟師學徒是有這個特點,因為往往年齡還小,先背下來,以後慢慢理解它。先背下來,這個(經驗)是可以吸取,但是決不能在現代的教育中停滯於這個程度,更重要的是理解。很多(方劑)理解之後,結合邏輯推理可以加強記憶,這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兩個方面的結合,(是)理解和記憶的關係,特別是理論和實際聯繫的關係。

第三,《方劑學》是個橋樑課,它雖然有很多基本的理論,但直接接觸、面對臨床的應用。所以如果說學習《方劑》,僅僅是理論學習好了,沒有臨床實踐的機會的話,或者是自己不重視臨床實踐運用的話,對方劑的理解是不深刻的,所以一定要理論聯繫實際。《方劑學》這門學科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進行的,實際上只進行了一半,更主要的是要在臨床上學習,不僅僅是在臨床的實習、見習當中的學習,而今後工作過程當中,還要不斷地通過實踐去反覆地深化、反覆地理解。這是學習中要注意的第三個問題。

Advertisements

第四,學習《方劑學》要注意(的)第四個方面呢,我覺得背誦一定數量的方歌很重要,但要講究背誦的方法。因為近一二十年來,背誦方歌這一點上產生了很多問題。因為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給學生一般強調是背兩類方歌,後面我們還會提到這個問題。這裡先說一下。(在)各論,教材後面附有方歌,基本上都是按照傳統的大家運用最多的方歌,以《湯頭歌訣》為代表的,(即是以)汪昂的《湯頭歌訣》的編寫方法為代表的這一類方歌,到目前為止也(是)運用最多的,傳統運用也(是)最多的方歌。這類方歌,它有方名,同時還有功用,有主治,藥物組成,簡明扼要比較全面、比較實用,所以才成為人們首選的、運用最多的。背誦方歌,歷史上還有另一類選擇,那就是以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為代表的方歌編寫方式,它把藥物的用量比例,或者是絕對用量,都編在裡面。那對於深入研究經方,研究張仲景的方,以在臨床運用中(深入)體會,是比較有效的。也就是說很多(人)在初步學習以後,提高的階段,喜歡背陳修園的這類方歌。它和《湯頭歌訣》這類方歌有什麼區別呢?一是沒有方名,沒有這張方子的名稱。(由於)沒有方名,時間久方背(得)多了以後,就互相混(淆)起來。比如有的方還好說,酸棗仁湯,按照《長沙方歌括》,「酸棗二升先煮湯,茯知二兩佐之良,芎二甘一相調劑,服后恬然入夢鄉。」當然這個藥量比例都有了,所以安神方面的功效也反映出來了,幸好第一味葯君葯——酸棗仁大家容易背出來,但是你如果換一個方,「澤膠豬茯滑相連,咳嘔心煩渴不眠」,好,葯都在裡頭,都記下了,最後時間久了,這是個什麼方呀?就想不起來豬苓湯這個方名了。這樣,湯頭背多了以後,沒有方名引出下面的內容,對整個方的記憶上會造成影響。這是第二類(形式)的方歌。這類往往(對)提高臨床(階段)體會經方的配伍嚴謹、用量恰當這方面有作用的。但是近年來,具體講有將近二十年歷史了,出現了一種背趣味方歌,我把它叫做趣味方歌類的這種方法,背趣味性方歌。開始是一些學生自發編的,後來形成一些方劑的年青老師也參與(其)中幫學生編,我們學校也有,而且不少出版社出了這類趣味方歌的書。

它的方式呢,用一種人們熟悉的人和事,或者比較有趣詼諧的一些語言、同音字來寫方歌。它既沒有方歌的名字,因為它要求簡短,而且也多數用諧音,這種方法只能(用在)很短時間內應付考試,它只能在臨時(在)你複習時,有幾個方背不下來,那明天要考試了,我今天編一句順口溜,進考場前趕快把它背一下,一打開卷子,看有沒有這個方,沒有就忘掉了,(有)就趕快把它寫下來。趣味方歌背法只能這樣,(對)長期臨床應用,特別學生,學員開始學習的時候,用這種方法後面效果是很差的。你比如他們編了個方歌跟我講,暖肝煎,那兩句話很好記,那個班上都傳開了,「烏龜狗肉香又香,加點茯苓和生薑」,這很好記呀,到最後「香又香」,都是什麼香呀,早就不知道了。中醫有多少「香」呀?不要說是到將來用,就說到學期結束考試(時)哪個「香」他都已經搞不清了。所以背這類趣味方歌我歷來反對。

我們現在能背一些方,基本上都是在讀書的時候、年青的時候背的,也很多背湯頭,當然(後來)臨床用得多了,逐漸地就不是依靠背湯頭了,而是依靠它的結構關係來記住它(了)。在初期學習,開始學習《方劑學》的時候,那背誦一定數量的方歌,正確選擇這些方歌,這是很重要的。最後(在)學習方法(方面),還要強調一(下)預習和及時複習(的問題),我歷來強調預習,預習過和不預習過聽課,完全不同。這一點,在(19)84年的時候,現在說起來是19年前了,我們就做過這個實驗,叫同學們預習。開始他們沒抓緊,發現教育(學)效果(差),下課以後到第二天,他(們)把課上的東西已經忘掉很多了。後來我們就來個實驗,這個實驗是叫同學們一個班分成兩個組,第一天晚上叫一個組的同學來,明天兩節課我要講四個方,(就)這四個方分別提點問題你們就看(書),另外一組不通知,然後第二天上完課以後,晚上又來,(通知)這個班都來了,預先不通知,出幾道題,包括組成、包括功用、包括主治,還有一些方中的君臣類的重點藥物的它這個含義、配伍意義。最後結果,頭一天叫他們預習了(的),實際上時間限定半小時,也就是這四個方看一遍就行了,考慮一下這幾個問題就行了,就半小時,他們(一般)能夠寫出百分之六十以上,對下了課還沒有複習的,晚上就來,(最)好的寫到百分之八十,另一部分同學呢,就明顯地差很多,有些(寫)四個方,一個都寫不出來。這兩個比較結果叫同學們討論,以後他們都預習了,自動都要預習。實際上預習的時間能夠減少後面複習的時間,預習好了,複習時間就少了。所以我強調呢,《方劑學》的學習方法(是)加強預習,當然及時複習也是很重要的。溫故而知新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