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用什麼「白夜追兇」?

歲末一部國產網劇《白夜追兇》紅遍大江南北,在口碑爆棚甚至被美國電視巨頭Netfix買下海外發行權的同時,激起了廣大網友對警察偵查破案題材的熱情。然而,縱觀全部劇情,偵查技術似乎還停留在物證技術階段,有點落伍,缺乏高大上的技術運用——譬如「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是大小超出常規的資料庫工具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合。實際上,數據的流動使得人們處理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使得人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透明化。實際上,人類已經逐步從IT時代步入到了DT(Data Technology)時代。大數據時代,忽略數據的雜亂性,強調數據的量;忽略數據的精確性,強調數據的代表性;忽略因果關係的探求,重視整體規律的總結。大數據改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並將在相當程度上改變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大數據時代,怎能沒有酷炫的偵查技術運用呢?

實際上,在目前的警務和偵查中,大數據得到了大力的倡導和號召。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發揮大數據在偵查中的作用,實現信息化偵查模式與傳統偵查模式的有機統一。

公安機關要想更好地駕馭當前的社會管理局勢,把握公安工作的主動權,就要牢牢把握DT時代下犯罪的新動向、新特點,努力探索打擊違法犯罪的新機制。

DT時代偵查革命勢在必行DISCOVERY

隨著DT時代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流量的激增和速度加快,使得違法犯罪呈現出地域性、流竄性、突發性、隱蔽性、針對性等特點,給社會治安管理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同時也為公安偵查破案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DT時代有什麼樣的犯罪特點?

首先是地域性。當一人或一個犯罪團伙在外地作案成功后,會將其經驗分享給來自同一地區的老鄉,這樣基於地緣或血緣關係的「組團犯罪」,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都集中從事某類犯罪,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徵。

其次是流竄性。交通網的架構、即時通訊的飛速發展,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犯罪分子的逃竄創造了條件。有的犯罪嫌疑人A地作案、B地銷贓,有的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即前往另一地市另行作案,有的犯罪嫌疑人C地預備犯罪、D地作案、E地藏匿等等。這些都給案件的偵破和追贓帶來了難度。

第三是突發性。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勞動力和農民工集中湧入東部沿海發達城市,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對城市生活或新的生活環境不適應,由於處於從事體力勞動的最底層,產生了較重的自卑失衡心理,極易因為一些偶發小事而宣洩不滿情緒,使簡單糾紛矛盾複雜化,直至形成後果非常嚴重的刑事案件。

最後是隱蔽性。同以往的盜竊、搶劫、傷害等傳統型犯罪相比,電信詐騙、手機簡訊詐騙等犯罪具有極強的隱蔽性。犯罪嫌疑人往往以虛假的信息和偽善的謊言為誘餌,對特定群體的受害人實施詐騙。這類案件不但有很強的隱蔽性,同時也極大增加了案件取證的難度。

儘管這些犯罪給偵破案件帶來了巨大挑戰,但是犯罪分子在犯罪前後都會留下一定的蛛絲馬跡,他們在電子商務、金融、物流快遞、汽車租賃、電信等相關行業部門的伺服器上都會留下數據碎片,暴露其行為特徵以及犯罪痕迹。只要我們善於利用數據,刨根問底就能快速找到偵查線索搶佔先機。實際上,運用好大數據確實會使得個人毫無遮蔽可言,大數據完全可以使個人成為透明人,甚至對其行為作出預判,這是大數據給現代法治帶來的全新契機。通過數據的系統整理和研判,讓有犯罪心理的人無處作惡、無處逃匿、無處掩飾,通過大數據實施「白夜追兇」,以刺透一切的方式實現法治是這個時代必須面對的命題。

實際上,公安機關目前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卓有成效,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大數據時代下科技強警的最新成果:

昆明公安採集整合41類信息數據3.1億條,並以日均50萬條的速度遞增,目前共有10007個公建視頻報警監控探頭、253套車輛抓拍系統、599套道路視頻監控、915套電子警察等「天網工程」,輔之移動警務平台、350M無線集群系統、攜帶型指揮圖像傳輸系統等「網路集群系統」。

重慶公安機關著力構建公安信息化運行體制,建立了公安信息聯動機制,防控彈性化、巡防網格化機制,人防、技防優勢互補機制,技能整合、全警信息化機制等等。

舟山公安積極推進「雪亮工程」、物聯網、網路管控、智能卡口等科技項目的建設和應用工作,重點加大高清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車輛智能卡口以及電瓶車物聯網建設等工作。實際上,各地公安機關都在嘗試通過搭建智能化的數據云端,探索打防管控一體化的指揮和情報體系,致力於實現扁平化的高效指揮系統,對違法犯罪實現精確打擊。這為大數據時代偵查革命的開啟提供了極佳的契機。

大數據+偵查是否存在隱患?

青島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在全國首批引入一套圖偵系統,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來獲取線索和有效證據。

儘管成就頗多,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當前公安大數據工作建設存在的問題有:

1信息資源「孤島」現象嚴重,存在壁壘障礙

如今社會信息資源紛繁複雜,公安機關的外部資源與公安機關的整合存在儲蓄佔有的壁壘障礙,在實踐中,公安機關往往過度依賴信息交換、友情獲取的途徑來打破「信息孤島」。另外,在公安機關內部,情報主導偵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目前的偵查體制並不能很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擁有數據資源的部門不辦案,負責偵查的部門缺乏進入數據系統許可權,因數據格式、埠等缺乏統一標準,出於利益保護以及信息管理理念的滯后,治安、刑偵、網安、反恐、反邪教、禁毒、信訪、情報等部門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統,關聯性、融合性不強。

2信息收集理念過時,難以防範潛在危險

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的信息系統建設仍有待完善加強,網路化、信息化應用履蓋面低。實際工作中,因受傳統工作思維和自身知識結構的影響,民警缺乏基於大數據的工作理念,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和惰性思維。在思想認識層面尚未架起通向互聯網時代的橋樑,對如何打擊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的違法犯罪行為無從下手,缺乏全盤研究和周密謀划。

3實時信息深度分析不夠,難以做出迅速反應

視頻監控能直接或間接地記錄犯罪過程,直觀展現犯罪嫌疑人的圖像、行為特徵和其他相關信息,對提升治安管理效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監控產生的大量非結構化形式的視頻、圖像信息需要實時採集、動態錄入。為精確打擊犯罪提供導航,就需要調查重點範圍和異常行為特徵。但當前基層公安機關過分強調依靠落後的專業手段方法,停留在「回放—發現-分析」的「從案到人」的事後應對模式,同時存在取證中重要數據的發現、獲取、提取的冗餘,雜訊數據較多,導致監控信息重複使用效率低下,不重視事前預警的「視頻巡邏」,缺乏對大規模取整數據的整理和裁減從而確立重點調查範圍的能力。

4大數據專業人員匱乏,信息化意識亟待提升

實現大數據技術發展關鍵靠「人」操作。目前警務人才培養模式滯后,缺乏信息化意識、大數據思維以及各類系統平台熟練應用操作的高級警務人才,同時導致各級公安機關聘用的外部技術人員頻繁流動,存在很大的泄密安全隱患,這嚴重製約了以信息化為核心的公安工作轉型發展。儘管近年來,公安系統加強了相關教育培訓,但公安民警仍然對大數據缺乏全局性考量和具象化認識。

DT時代如何開展「白夜追兇」?

公安大數據應用背景給人臉識別應用帶來了機遇

公安工作應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更新變化,因此需要創新打擊理念,注重頂層設計。考慮DT時代下違法犯罪新工作思路。既要在情報研判、情報導偵和提高打擊工作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也不能忽視摸底排查、刑嫌調控、圍追堵截、併案偵查、刑事特情等傳統偵查手段的運用。

要加強軟體開發和硬體投入,實現以公安情報平台為基點,與社會信息資源的有效對接及內部系統平台的整合與共享,解決數據應用效能價值低、信息資源分散的問題。堅持以共建共享的原則,主動與政府合作,搭建統一的應用系統和業務協同平台。建立內外部門信息共享的資料庫建設,統一數據格式和埠標準,做好信息採集、錄入和維護的基礎工作,為公安雲平台建設做準備。根據重組的資料庫建設,不斷提高信息使用效能、儲蓄和運算處理能力,將相關資源信息收集、預警、反應、聯動指揮、發布、動態監測、統計分析等集成在統一平台上,由該平台負責指揮調度、組織協調、監督評價,實現治安管理工作一體化,並且適時對外開放部分公安雲,讓外部也享受部分公安雲資源福利,從而為有效打擊預防犯罪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基於DT時代下犯罪體現出的集團化、跨地域、流動性、隱蔽性等諸多新特點,一個警種、部門的單打獨鬥已經遠遠不能夠適應當前發展,僵化的串聯式偵查會帶來偵查周期長、破案率低等一系列弊病。因此,深入推進多警種的合成作戰是當務之急。以刑偵部門為核心,多警種、多部門、跨行業間協調配合,在同一時期內對重大疑難案件進行集中打擊,制定科學的戰略戰術,建立上下聯動、多維反應的指揮系統,科學部署偵查資源,加強與各行業間的信息共享與溝通,創新融合,才能實現變革。

建立與時代發展進步相適應的警務人才培養體系:一要建立保值增效機制。加大基層幹警信息化教育培訓力度,挖掘潛能,滿足短期內信息化建設要求。二要開通人才選調綠色通道。要優先保障縣級公安機關急需的信息化技術人才,確保有足夠的技術人員開展基礎工作信息化建設。三要建立「訂單式或超前型」人才培養模式。由基層公安機關提出人才需求,反饋到公安院校或其他高校,爭取使院校在專業科目設置上作出相應的調整,對具有信息化意識、大數據思維以及各類系統平台熟練應用操作的高級警務人才進行定向培養。如此,才能有效推動公安信息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