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槓桿」效果「弱化」,我國規模企業擴張下豬價成「背鍋俠」

儘管離春節長假僅一步之遙,儘管整個畜禽市場交投已經明顯轉淡,儘管禽類產品價格已經進入節日氣氛,但是,國內的毛豬價格依然延續「腹瀉式」的下跌行情。據JCI了解,目前東北局部地區外三元豬價已經跌破6元整數關口,自繁自養模式下的生豬養殖效益也已經瀕臨「奔潰」,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等地區也已經全面退回6.0時代,且華北地區在滑向6.0。隨著我國豬價全面持續下跌養殖戶們怨聲載道,認為屠宰企業是此輪價格下跌的「劊子手」,但事實真的如此么?JCI認為,隨著環保「槓桿化」效果褪去,持續性擴張后的「人禍」開始顯現其威力,豬價自然成為了供應量持續增長下的「背鍋俠」。

1、環保減產VS規模擴張:階段性「利器」不敵長效性趨勢KO!

Advertisements

儘管我們認為環保治理是政府長期目標,但從其對於養殖業的影響程度來看,效果依然是以階段性為主(即環保不可能無止境的遏制整體產能,是指在某個時間段內對生豬供應產生劇烈影響),而相對從生豬養殖業規模擴張來看,動輒需要3~5年的時間投入,且在後期的供應方面若不出現重大疫病、自然災害等因素下,其供應將保持一個穩步增長的趨勢,今年生豬養殖效益水平還將繼續下降或弱態運行,短期內難以有明顯的反彈行情。

2、散戶養殖VS規模企業:任性式養殖不敵量化式養殖KO!

過去我國生豬養殖業受周期性價格波動影響突出,規模化比重較低(量化力度不足)和散戶比重高(「任性」進出行業)是導致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規模化養殖企業的擴張、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未來量化式養殖將給生豬養殖業帶來穩定的增長。如圖:

Advertisements

當然,由於散戶長期以來沒有或者不重視風險性保障工具(如保險、期貨、期權),在行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處於市場的「弱勢群體」,在我國生豬養殖業行業門檻不斷提高(技術、環保、補貼、成本、人工、防疫、保險等等)的大趨勢下,散戶「不求變」最終將被市場淘汰。

3、東北地區生豬養殖擴張速度快於市場預期,產能戰略轉移背後仍有風險

近兩年,中國生豬養殖開啟了「大遷徙」模式,南豬北養,北豬南運的現象普遍增加,大東北地區作為生豬產能轉移的戰略中心之一,「承接」了全國知名養殖企業落戶。同時,隨著大批企業的入駐,未來生豬養殖業所面臨的風險也是越來越大,猶如玉米深加工一樣,燃料乙醇在東北大踏步的擴張為不僅為其行業埋下風險性因素,同時也讓未來養殖業面臨和深加工搶糧的局面。

要知道,過去的幾年中,東北三省的生豬整體出欄量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下降趨勢。按照目前東北地區生豬產能擴張的情況來看,2017年東北三省的生豬出欄總量同比增幅或達到3%~5%,2018年還將增長5%~10%。

另外,隨著我國玉米價格逐漸市場化和進口穀物的增加,東北地區的玉米比較價格優勢也在逐漸下降。尤其是豬價和玉米價格之間存在微妙的聯繫,長期來看,東北地區的養殖企業不僅僅要和深加工企業搶玉米,還要和南方使用進口穀物的飼料企業拼成本,日子或許還不是那麼「一帆風順」。

題外話:截止至今年2月,東北地區已經有不少飼料養殖企業在東北落戶的養豬項目啟動,牧原在東北地區新建的養殖場已經全面「開花」,大多將在今明兩年完成投入使用,大北農在黑龍江哈爾冰的育種/養殖/飼料基地也已經進入勘察設計階段,預計在2020年前後完成施工,大企業都將開始進入量化供應階段了,試問下,2018我們真的準備好迎接新一輪豬市風暴了么?看來,我國已經批准的生豬期貨品種的套保功能要等到下一個養殖周期裡面去運用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