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制度為何能在日本延續兩千五百多年?又是誰讓天皇走下神壇?

日本是最古老的君主制國家之一,這種制度至今仍在延續。那麼,天皇制度為何能在日本延續兩千五百多年呢?答案要從很久很久之前說起。據說,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登基於公元前660年。他的謚號是神武天皇,是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後裔。自日本誕生以來,天皇的身上就籠罩著一層神話色彩,日本民眾視其為神靈的化身,認為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傳說,日本的伊耶那歧神和伊耶那美神將佩劍上的水滴滴入海洋,創造了日本諸島。後來,伊耶那歧神遇到了雷神,在沐浴洗除身上的污物時,又創造了幾位小神仙:他的左眼生出了太陽女神,右眼生出了月亮神,鼻子生出了海洋神,然後,諸神開始管理宇宙。

在這些神靈中,太陽女神,也就是天照大神在日本最受尊敬。傳說她在跟兄弟海洋神發生激烈的爭吵后,躲進了一個山洞中,從此,整個世界陷入了一片黑暗。

天照大神躲起來后,其他神靈在洞外舉辦慶典,意圖引誘她出洞。神道教就是為誘惑天照大神出山洞而建立的宗教。神武天皇及以後的天皇都舉辦過類似的慶典。其間,參與慶典者會載歌載舞,目的就是重演傳說中的那一幕,以求光明永照人間。

據說,天照大神的直系後裔,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就出生在高千穗峽谷。在神道教中,只有天皇及其直系子嗣可以主持最重要的儀式,這些儀式都來源於天照大神將光明帶回人間的故事。這就是日本的天皇被視為神靈化身和神道教教主的原因。

二戰之後,天皇遭到了強烈的排斥,教科書中甚至刪除了天皇。現在在位的明仁天皇是日本第一百二十五位天皇,他是第一百二十四位天皇裕仁的第四個孩子,也是第一個兒子。他生於1933年,1952年成年後,被立為皇太子,1989年正式繼位,年號「平成」。

根據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必須受到全體國人毫無保留的尊敬。一些日本人相信,神武天皇確實存在,他是第一位統一日本的天皇。對外人來說,日本皇室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但要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非常困難,因為皇室不會同意對古代帝王陵墓進行發掘。有人說,日本皇族可能起源於朝鮮,也有人說,可能來自於中國,但是,這些都只是傳言,並沒有確鑿的證據。發掘皇陵是落實這些傳言的唯一途徑,進不了皇陵,我們就無法弄清日本皇室的早期歷史。

在十二世紀之前,天皇是日本的最高主宰者,之後,隨著幕府當權,幕府將軍作為事實上的君主,統治了日本七百年,此時,天皇成了傀儡。

在江戶時代,沒有多少人了解天皇,只有京都的人對他或多或少地有些了解,其他地方的人可以說是一概不知。天皇從未離開過京都的宮殿,所以,沒有人見過他。通過口口相傳,或者歷史教材,人們對幕府有著一定的了解,但是,卻始終不了解天皇,在人們眼中,天皇是個遙不可及的角色。

這個時期,天皇仍然是神道教教主,但掌權的卻是幕府將軍。可以說,天皇的存在保證了幕府的合法性。如果推翻天皇,他們可能會招來眾多敵人,而保有天皇,只讓他充當形式上的國家象徵,反而會穩固新政權。

這是日本歷史上一個腥風血雨的時期。從十三世紀到十六世紀,為爭奪統治權,日本內鬥不絕,國民飽受蹂躪。十九世紀,日本出現飢荒和經濟衰退,這一方面是因為德川幕府腐敗無能,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對其他國家極度不信任,使自己脫離了國際商圈。

1853年,美軍將領馬修·佩里抵達日本,以戰爭威脅幕府結束閉關鎖國,與美國開通貿易關係。通過與其他國家接觸,幕府將軍發現,對方往往要求會見天皇,由此可見君主制的重要性。

1868年,倒幕派發起明治維新運動,德川幕府被推翻。倒幕成功后,倒幕派領導人物決定讓天皇成為一種符號。縱觀日本歷史,天皇這個角色是經常被人在幕後操縱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只是徒有虛名。這些幕後操縱者決定利用古老的神話傳說和天皇的神聖起源重塑天皇形象。

1867年,孝明天皇突然辭世,隨後,神武天皇第一百二十二代後裔,睦仁皇子繼承皇位,成為明治天皇,他將都城從京都遷到了東京。幾年後,明治天皇改變陳舊裝束,脫下了傳統的神道袍,換上了同時代的西方禮服。

當時,剛剛經過動亂的日本需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從歷史進程來看,這與都處在民族統一時期的德國和義大利有著相似性。因此,明治時期的官僚也堅信,重塑天皇形象可以實現這種民族認同感。一種消逝已久的思想再次盛行起來: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只有他才能主持神道儀式。

1869年,明治天皇便建成並開放了靖國神社,這是日本歷史上一個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時刻。在明治天皇的統治下,日本國力迅速增強,十九世紀末,日本決定展現強國姿態和軍事實力。

1895年,日軍與清軍作戰獲勝,震驚了世界,但是,這還不能滿足日本的胃口。在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打敗沙皇俄國,從而確立了大國地位。因此,可以說,在一戰初期,日本是世界上一個不可忽視的強國。但作為強國,它侵略的慾望也越來越強。隨後,日本開始以天皇的名義四處擴張。軍事上的勝利令天皇崇拜在二十世紀初達到頂峰。

然而,1912年,明治天皇患上了嚴重的胃癌,7月30日,天皇駕崩,這讓民眾既震驚又悲痛。利用這一機會,明治天皇背後的權貴通過鼓吹和宣傳令天皇再次成為了民族的精神領袖,這為締造一個亞洲帝國奠定了基礎,並最終導致日本參戰。

明治天皇去世前,制定了皇室家族法,規定只有天皇的長子有資格繼承日本皇位。然而,這一規定為日後未生育兒子的天皇設置了障礙。明治天皇只有皇太子嘉仁一個兒子,因此,皇室只能立其為天皇,史稱大正天皇。大正天皇只統治了十四年。在孩童時期,他曾染上過腦膜炎,並因此留下了後遺症。1916年,大正天皇的健康狀況變得極不穩定,皇室官員開始考慮由誰來繼任。大正天皇永遠得不到父親那樣的名聲,但有一點他比父親強,那就是生下了四個健康的兒子,長子裕仁被扶植為繼任天皇。

後來,皇室決定讓裕仁訪問歐洲,讓這個健康的未來天皇了解西方的皇室對手。歐洲之旅讓裕仁大開眼界。回國后,裕仁主動訪問了國內各地。這一行,無數人見到了神聖的未來天皇,百姓們都感覺自己已經與太子心連心,整個過程他們都在高喊「太子萬歲」。當天皇和民眾真正合二為一時,日本就實現了民族認同。

1926年,在飽受病痛折磨后,大正天皇駕崩。年輕的裕仁正式登上了皇位。裕仁繼位后,改元「昭和」,但是,日本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戰爭,「昭和」一詞不能不說是個諷刺。自此,日本進入了一個侵略擴張的時期,它在侵佔了中國東北地區后,又將魔掌伸向了中國的中原地區。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天皇根本無力阻止這種侵略,因為,根據明治憲法,天皇並不參與政治或軍事事務,而這也導致了迄今為止最受爭議的話題的產生,那就是日本天皇該不該為二戰負責。

戰後,美軍將領麥克阿瑟進駐日本。為了找一個真正的傀儡配合美國維持局面,天皇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免於起訴。戰後,包括前蘇聯在內的眾多國家都要求廢除天皇,但美國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沒有尊重這些國家的意願。早在日本投降后,美國政府就已秘密決定,赦免裕仁。

天皇一直被視為神的象徵,因此,神風敢死隊成員才願意為他去送命。在日本天皇上千年的神話背景下,美國人說服裕仁天皇放棄神性是不容忽視的一件大事。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不是神,只是人,這令國民大為震驚。這一舉動讓天皇的「天子」神話在瞬間灰飛煙滅。大概在日本歷任天皇中,只有裕仁一個人說過:「我是個普通人!」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