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骨折后的早期自我治療、親身感受和體會

春節前夕腳趾不慎受傷

門診、急診見過、處理過無數人不同部位i骨折,終於到我了。記得上學實習時一位主任股骨頸骨折了,他的著名宣言是「骨科醫生遲早都要親身經歷受傷『』。此話當時引起科內人員熱議,大家都以為然。學生只是聽眾,沒想到今日應驗了。

受傷當晚自我感覺:傷的不太嚴重,感覺有點漲痛,腳趾局部有壓痛,活動受限不明顯。以一個醫生職業的判斷,感覺可能會有骨折(移位不大)或者脫位,自己手法牽引複位 一下,感覺到彈響,自以為複位,感覺良好,疼痛可以忍受,冰敷了一下,睡覺,(不想因此影響他人)。

第二天

嚴重腫脹,皮下瘀斑,波及整個腳趾及足背,腳趾幾乎不能活動(主要是腫脹),認識到問題嚴重,但由於有其他事情要做,沒有及時拍片。依然按照原定行程,下肢、足踝外旋、足跟著地的異常步態繼續部分負重走路(鴨步),導致足跟痛、外踝痛、髖關節不適,足踝部位疼痛有超越受傷部位的感覺。

Advertisements

第二趾高度腫脹出血、波及足背及鄰近腳趾基底部

體會:

重視程度不夠。因為晚上受傷,偷懶,不願意麻煩,所以沒有做到早期及時就診拍片,喪失了第一時間手法複位的機會。骨折早期在局部還未腫脹之前比較容易複位,早期拍片、早期複位非常重要,骨折腫脹后根本無法手法複位;

冰敷不夠;患肢沒有抬高;沒有適當保護。每次都叮囑病人要做的幾件重要的事,自己做的不夠。

損傷導致疼痛,疼痛以不可預知的方式改變了動作模式,導致步態異常,其他部位疼痛。

由此可見:1、早診斷、早治療重要性。2、很多病人都是因為嫌麻煩或者偷懶,並未遵醫囑。3、遵守PRICE原則。

第三天

腫脹繼續加重,依然異常步態行走,到醫院就診攝X片,腳趾趾骨骨折

自我分析了骨折移位情況、穩定程度及治療方案、手術和保守治療利弊和不良後果

1、骨折部位為第二趾近節趾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波及關節面、有移位,關節面整體連續性有一定影響,關節面有分離但移位程度不大,整體還算平整。

Advertisements

2、骨折部位關節面劈裂、嵌插,比較穩定,一般不容易再移位;

3、第二趾為非主要負重區;

4、骨折端為松質骨,不癒合可能性不大。骨折癒合后可能局部略有畸形,但目前腫脹期一、三腳趾尚無異常不適,對負重和其他腳趾影響不大。

5、手術可以解剖複位,早期功能鍛煉,但有創,有切口、換藥、拆線、有內植物二次手術。。。。。。頭大

重要決定:保守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1、自我手法治療。足背是非受傷區域,此部位腫脹可採用手法治療,減輕局部腫脹,促進血液及淋巴迴流。骨折局部適度手法加牽引。

2、早期功能鍛煉。進行踝泵及踝關節繞環運動,腳趾在最大範圍內屈伸分離運動(疼痛評分控制在4分左右)。

3、減少負重但不能不負重。日常生活中必須負重時盡量採用正常步態部分負重,避免下肢及足踝外旋,預防或者避免其他部位損傷。防止肌肉萎縮。

4、冰敷,在有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抬高。

結果:一周后局部腫脹消退,部分負重,足跟及外踝、髖部疼痛不適緩解。

今日第一天上班,部分負重緩慢行走,居然沒人看出來明顯跛行,繼續早期康復鍛煉,最大限度預防及減少因骨折引起不良後果。

祝各位醫生節日快樂,身體健康,沒有傷害。

骨折過的可以交流一下自我感受。

願意和受過傷的醫生交流的請關註:骨折後期自我治療和感受。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