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傳統婚俗:男嫁女方、做兩頭家、子媳緣親

一、男嫁女方(男方稱「當兒」,女方稱「贓兒」)

男到女方落戶,畲族中為數不少,甚至有的人家把女兒留在家裡「鹼兒」,而自己的兒子給別人家「當兒」。「招兒子」時,女方要付給男方家庭一定財禮,婚禮儀式與討媳婦基本相同。只是新郎來新娘家多步行,嫁妝也較少。嫁到女方的男子,改為女家的姓,享受親生兒子的家庭地位和財產繼承權。凡是大一點的畲族村,都有漢族男子來「當兒」,他們學會畲語,完全溶入畲族家規。嫁男最大好處是解決了窮人或一家兄弟多難娶親的困難,間接的好處是免除長期存在的較難處理的婆媳關係。最突出是體現生兒生女都一樣。

二、做兩頭家

「做兩頭家」,也就是夫妻倆要種兩家的田,贍養雙方父母。原因是夫婦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或有一方弟妹尚未成年,父母有病,缺少勞力,過幾年才能落戶對方。也有的是兩頭做,等幾年後,看哪邊好就到哪邊落戶。舉行這種婚禮,不要赤郎、行郎,也沒有嫁妝,先是女方到男方擺酒席,然後雙雙回到女家擺酒, 式的較簡單,雙方是獨生子的,須做一輩子兩頭家,等子女長再分別繼承一方。做兩頭家,現在越來越多了。

Advertisements

三、子媳緣親

子想緣親,也就是童養媳到婚齡進行婚配。在舊社會,許多人家生了兒子,怕娶不起媳婦,好心的父母,就去領養他人的女要,這種女嬰多半是被遺棄的。過去常有的人家生了男孩,會在某一天早上一開門,見到門口掛著只盛女嬰的籃子,遇到這種事,也無處查,只好把女嬰養大,拾來的女孩也象親生女兒一樣撫養長大,到了婚齡時辦一些新傢具,布置新房,選擇吉日,利討婦一樣辦「緣親」酒席,但沒有嫁娶婚禮儀義式,親戚、村怎同樣來喝酒,最窮的人家,有過年三十夜緣親之說,即趁過年有點東西,給到婚齡的兒子與童養媳殺只雞、煮碗點(心,請鄰舍來證婚一下,舉行拜堂,然後一起長大的小兩口同房就是了,沒有其他客人參加儀式。解放后,童養媳已極少見,在偏僻山區,還有少數「站表婚」的近親結婚情況存在,甚至有姑換嫂等不得以現象出現。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后,這些情況不存在了。

Advertisements

四,承銅;

承嗣是族中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通過他人把子女多負擔重的家庭子女或是一個家庭介紹恰孤寡老人組成新的家的做法。這種家庭先由他人介紹,再由家族中有威望的長者牽頭,集親戚叔伯和新認家庭成員簽訂協議書5。主要內容是確定寡老人和新認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屬「親生」的父子關係,子孫關係;新認成員有繼承老人所有財產的權利,也應盡瞻養老人的所有義務,同時應履行原有家庭中的一切社會關係的友好來往:如果帶整個家庭進入新組成家庭的,其中第三代男性要與原戶老人同姓。雙方違法協議,通過調解無效,可終止協議,現在這種協議是要通過法律部門公正的。畲村處處有這種家庭存在,景寧畲族自治縣王金垟村,就有漢族人帶全家五口到畲族老人戶承嗣,他們和睦相處過著幸福生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