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 夜!

夜,是日的延續,還是它的反面?

夜景,是城市的「晚妝」,

還是城市的自我表露?

夜景照明,是該追求晝夜同輝,

還是凸顯夜之獨特?

照明規劃,是讓人欣賞燈?

還是助人了解城?

……

——請聽馮工一一道來。

來,先裝一下高大上

然後,我們回到家長里短

什麼夜生活

說,深圳晚間最熱鬧的地方,當然不能避開城中村——上下沙、白石洲、崗廈等是很多人到深圳后的第一處落腳地——她帶著邋遢的氣質迎接每一位滿心抱負的外來人,並告訴對方:

來了可能就是深圳人

城中村的實惠與便利是其它地方不能比擬的——吃飯睡覺剪髮捏腳日雜百貨——一塊活脫脫建立於直接需求的城市片區,就像賴特的塔里埃森一樣——想開店就架個招牌,想招租就立堵薄牆——城市的建設當然要規劃,但總覺得多了些主義和刻意,少了點自在——城中村是塊自在的土地

Advertisements

從吹牛的角度來說,城中村的業態和全球最發達地區一樣——絕對的服務業主導,這一特徵在晚間更為突出,烤串火鍋麻辣燙美容美髮修褲腳乃至街角不起眼的雜貨鋪子,無一不扛著服務的大旗,服務著來來往往的當地人外地人。晚間走在城中村的橫街豎巷,你發現自己是這樣的接地氣,可以肆無忌憚地撓頭摳腳罵臟吹牛逼——城中村是塊讓人放肆的土地

有人這樣形容深圳的城中村:「燈下髒兮兮的街道里,時隔多年依然有妖艷的老闆娘在對路人擠眉弄眼,還有小販拎起半死不活的魚罵街道這特么還不新鮮?!旁邊有小孩背著書包咬著手指看對面理髮店裡小姑娘在給客人揉著肩,真實的城市本不該只有深南大道的鱗次櫛比和玻璃幕牆,還要有角落裡冒著濃煙的燒烤攤,還要有嘴裡塞著牙籤說著不乾不淨言語調戲打工妹的社會青年,他們手不是很乾凈鞋不是很乾凈但臉上的表情是真的苦辣酸甜……」

Advertisements

很真實,城中村是塊真實的土地

說起來深圳的城中村和北京的地下室很像,都為初來乍到的人服務,都為生產鏈末端的人服務,多年後都會有人再回來看看找找回憶——那是關於努力和無力的回憶,不一定甜,但耐嚼。

晚間的城中村是熱鬧而凌亂的,一張帆布棚子,兩盞破燈,三五張桌子,滿桌排檔和大聲勸酒的年輕人,他們白天可能都乾淨整潔西裝筆挺,晚上出來放鬆一下,聊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苟且……

這才是城中村的氣質,真實的氣質

和城中村的氣質形成鮮明對比,深圳的另一個夜生活高發地是寫字樓,加班是這座城市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每次做夜生活相關問卷的時候,大家都會習慣性地在「晚間活動」中加一個「加班」的選項,而且命中率還挺高。

被譽為「深圳加班第一樓」的科新科技園,暫時領跑全市加班這件事,接下來用不了多久,前海、超總等一系列「超級片區」,相信也會是加班重症患者。我們分析過深圳辦公區域的夜間活躍度,類似福田中心區、車公廟、科技園這樣的寫字樓聚集區,夜間活躍度居然超過了許多居住區,僅次於開放空間和商業區,了不起!

加班帶來一個新的下班高峰期,前不久馮工寫了一篇小文,覺得對這件事描述的還算客觀,抄來用一下:

「長期坐地鐵上下班,發現兩個下班高峰,

一個下午6點,一個晚上10點,

6點這批人步速要緩一些,不緊不慢,

10點的要快一些,不斷抬頭看著地鐵到沒到站。

深圳的夜生活,主要是6點這批人在支撐。」

晚間十點半經過南山大沖,人行橫道綠燈亮起,兩側人流簇擁通過,匆忙而高效,強烈的東京既視感。

看景不如看人,此時的人很好看

這是深圳的人,深圳的氣質

什麼夜景

三年前馮工從重慶來到深圳,看慣了以夜景著稱的山城,忽然覺得深圳作為一線城市怎麼沒有像樣的夜景,三年後的今天,依然如此。

北上廣深,北京奧運系列,上海外灘周邊,廣州珠江兩岸。深圳呢?萬象城?海岸城?海上世界?購物公園?像,也不像,或有規模沒視點(如福田中心區)或有視點沒規模(如萬象城)。

福田中心區夜景

圖片來源:www.nipic.com

萬象城夜景(圖片來自網路)

當時一位前輩是這麼解釋的:「和很多城市相比,深圳夜景一直在控制,因為沒有確定到底該怎麼發展,怎樣才是正確。」當時的馮工是年少輕狂的,心中暗自噴出表情包:「明明就是沒做就是落後嘛,還說是控制的好」。

三年來馮工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是控制,還是落後?

2012年深圳開始編製全國第一個覆蓋城市全域的照明規劃——《深圳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具體工作由中規院承擔,總體層面規劃提出X點X線X面總體結構,針對各區提出細化指引,同時提出「技術+管理」雙渠道保障規劃落地blablabla(馮工知道你們對技術內容沒興趣所以就不廢話了,你們知道有這樣一件事就可以)。

這次規劃提了幾條關於深圳夜景建設的核心思路,我們可以聊一聊:

1. 分期分批消滅城市暗區(簡單來說就是把路照亮);

2. 住宅盡量不要做,如果非要做那也盡量少做;

3. 表演性質的內容(「biubiubiu」或者「嗖嗖嗖」那種)要慎做,要集中精力在核心片區做,不能滿地開花;

4. 把內透光作為夜景表現的重要手段。

規劃得到了行業專家和管理部門的高度認可,已經順利通過規委會,今年市燈光環境管理中心已經安排各分區推進下一步具體工作。

規劃中還有很多技術內容馮工就不一一細說,因為這四條已經可以看出這次規劃乃至管理單位深圳夜景的基本態度了:

1. 關注民生,讓老百姓晚上出門覺得很安全;

2. 關注品質,晚上睡覺不要有太多光污染侵入到室內;

3. 關注精品,深圳不是遊樂場,不用所有地方都好玩,只在最核心的地方做最精彩的展現;

4. 對標國際,杜絕「不裝燈就不是夜景」的錯誤思維——紐約曼哈頓、東京商務區、巴黎拉德芳斯、倫敦金融城等全世界最發達的地區,都是高密的摩天樓,但夜景「建設」基本屬於「不建設」——簡單而直接的內透光。

這四條中前三條是態度,每個城市都可以說。第四條是格調,國內有膽提出這樣要求城市屈指可數,深圳正在試著做

之前有位甲方說「馮工啊,我知道內透光好,但你做事情得讓領導看到,要搞了建設出了效果才行」,馮工表示真心理解,卻也不由感慨。

什麼套路

——來聊聊貌似高大上的內透光——

內透光很好理解,晚上房間里的燈亮著,光線透出窗外,從外部街道看起來「萬家燈火」的感覺就是。

近年照明行業正在嘗試把內透光作為夜景表現的手法之一,推進的並不順利,其一是由於「看起來像沒做夜景」,其二是人工手段實現的內透效果普遍較差。

中規院最近在做《前海燈光環境專項規劃》,目標之一就是「打造中國首個內透城市中心」——未來前海是高層、超高層的聚集區,業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其中有相當比例的業主是跨國公司,這樣的前提決定了前海具備內透條件——「高密集群+24小時工作模式」。

前海「內透城市中心」的提法有兩個目的:

1. 打造國際一流夜景風貌

2. 引領未來中國類似定位城市片區的夜景建設

注意!是引領「類似定位的片區」,前海是適用內透光的,但不是哪裡都適用,如果建設對象換作一條生活性街道,兩側都是5、6層的住宅或辦公,內透手法就不足以支撐夜景氛圍的需要——此時人工手段就需強勢介入——您總不能要求上海外灘做內透光吧?內透是一種表現手段,但絕不是唯一的手段

近兩年我國城市照明建設呈現出對「媒體夜景」、「亮度夜景」的瘋狂追捧,「要靚!要亮!要量!」已然成為核心思想,這很危險!回過來看前海,如果以媒體立面方式去建設前海,那前海不是「深圳未來中心」,而可能會是「深圳娛樂中心」。

那麼媒體化夜景的適用性在哪裡?雖然想起這件事馮工腦中瞬間就會有一萬匹神獸奔騰而出,但篇幅有限,這事以後有機會再聊。

什麼問題

回到「落後還是控制」這件事。以客觀事實來說,深圳當然落後——建設量太小。但如果以制度來說,倒可以理出別的思路:深圳和其它城市的很大不同在於,政府組織進行的規模性建設很少(類似當下全國風靡的「一江兩岸」、「三江六岸」,全部由政府主導,動輒數億投資),深圳的管理者對於夜景的態度是「鼓勵自發建設」——這和發達國家或地區很像,除非重大城市事件,很少會看到哪個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領導人會說「來!把這條街亮起來!」——深圳作為改革開放最成功的城市,城市管理者與業主的關係和發達地區很相似——關聯而又獨立,更多的是制定基本原則,然後鼓勵業主自行建設,這可能也是目前深圳一直沒有推行「讓深南大道亮起來!!!」之類運動式建設的原因,也便沒有了「燈光秀」,也便看起來「落後」了。

但這不是深圳夜景「落後」的借口,深圳夜景的軟肋確實太突出——沒有和人發生關係——遠看福田中心區夜景很上檔次:高樓林立氣質非凡,但誰會為了拍一張照片繞城好幾公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卻發現周遭只是一個空蕩蕩的小廣場呢?

人體尺度的夜景街道(類似於上海南京路、重慶解放碑、南京夫子廟)在深圳非常少。表面來看萬象城、益田假日、海岸城、歡樂海岸都屬於人體尺度街道,細節精緻尺度親切,但為什麼不能讓大家形成「夜景印象」呢?短板在於停留時間不足——大家一頭就扎進了商場或餐廳里,街邊景色只是「路過看一眼」,即使一直走在街上,從頭到尾也不過十分鐘的光景,不足以形成「體驗性空間」和「記憶性空間」。對比起來海上世界、東門稍好一些,但能讓人停下來看看風景拍拍照片的地方,卻還是少之又少。

好的夜景空間需要三件事:便於休憩的街道+有趣的景緻+適宜的行走距離

這樣的空間,深圳暫時還沒有。

什麼深圳

拋開每座城市都有的購物餐飲散步遛狗,深圳夜生活的特別之處在於人,在於城中村的地氣,在於CBD的匆忙,這兩個地方不是城的風光,而是人的景緻,有時候,人比景更有味道——深圳特有的人情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