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王仲方同志

編者按

民主與法制社名譽社長、中國法學會原黨組書記、會長王仲方同志,於2017年1月1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王仲方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后,中央有關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中國法學會領導同志向王仲方同志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幾位曾經在王仲方同志身邊工作的同志以不同的方式,回憶了自己與王仲方同志的同事之緣、師友之緣。

驚聞王仲方同志不幸仙逝,我們深感無比悲痛。

仲方同志是三八式的老革命,革命搖籃延安培育的老幹部,新中國成立后在不同崗位擔任重要職務的老領導。

我於1982年中國法學會恢復重建之初調入中國法學會工作,因而有幸成了仲方同志領導的學術性團隊的一員。這既是歷史的機遇,也是個人的緣分。他在中國法學會任職期間所展示的平易近人、虛懷若谷、禮賢下士、嚴於律己、與人為善的人格魅力;所體現的黨性修養、政治敏銳、思想解放、作風民主、實事求是、聯繫群眾的領導風格;所充滿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精氣神、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雷厲風行的開拓形象,不論在法學會機關內部還是法學界的專家學者中,都是有口皆碑,人人稱道。因而也成了我們引以為自豪與驕傲的學習楷模,終身受教的良師,忘年之交的益友!

Advertisements

推動全國法學會的健康發展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同志強調指出:對於「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現在也需要趕快補課」。(見《鄧小平文選》二卷180—181頁。)仲方同志到中國法學會上任后,切實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廣泛發動、依靠法學法律界同仁,積極組織、帶領法學會機關的全體團隊,在實踐中認真補課,在補課中努力創新,盡心儘力盡責地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研究事業的新局面而奮鬥。

仲方同志明確提出,中國法學會作為全國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應當面向全體法學法律界,把它辦成法學法律工作者之家。在組織推動法學研究事業繁榮發展的實踐中,為他們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有力支持,做好有效服務。為此,他身體力行,說到做到,正如他在自己所著《九十有餘》一書中所說的:「無怨無悔的是我在中國法學會重建時,為國家的法學研究事業辦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實事。」在此,我們由衷地憶起仲方同志那些富有創新之舉的業績。

Advertisements

推動地方法學會的發展,首先成了仲方同志大力推進的工作。隨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學會的成立,中國法學會報請中央政法委員會,爭取到300名行政編製。根據省、區、市的大小,法學研究隊伍的規模,通過國家人事和財政部門分配不同數額的編製,為地方法學會順利開展工作,發揮職能作用,提供了人力和財力的有力保障。同時,中國法學會還每年召開一次省、自治區、直轄市法學會會長參加的聯席會議,協調全國性的學術活動計劃,組織跨地區的學術活動安排,分工負責地去落實學術研究計劃和完成各自承擔的課題。

成立法學分支學科研究會,則成了仲方同志重點考慮的工作。從1984年起,先後成立了憲法學、法理學、刑法學、訴訟法學、民法經濟法學、婚姻法學、行政法學、比較法學等十一個學科研究會。由各學科研究會分別制定章程,選出學術領導班子,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自領域的學術研究活動,每年分別召開一次全國性的學術年會,彙報、檢閱、交流、總結本學科的年度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安排下年度的重點研究課題,從而推動全國法學研究不斷地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開闢學術園地 開展對外交流

創辦《中國法學》雜誌,可以說是仲方同志在任期間的開創性工作。1983年3月,由中國法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中國法學》(雙月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為廣大的法學、法律工作者發表法學研究精品佳作,開闢了嶄新的學術園地。《中國法學》肩負的主要使命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貫徹「雙百」方針,注重反映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實踐中,所提出的重大法學理論問題和政法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向國內外展現和傳播我國法學研究的狀況和學術成果,交流法學學科建設和政法實踐工作的經驗,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體系和法侓體系的繁榮發展與逐步完善。

編纂《中國法律年鑒》,應當是仲方同志對法學會發展的歷史性貢獻。由中國法學會組織編纂的第一部《中國法律年鑒》於1987年問世,填補了新中國成立之後37年的歷史空白。《中國法律年鑒》是記載我國各個年度法制建設的重要事實和法學研究動態的大型資料性工具書。它以翔實的內容和豐富的資料,全面、客觀、系統地反映我國完善立法、加強司法和發展法學研究的新情況、新成就、新經驗。它既是向國內外宣傳我國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實行依法治國、繁榮法學學術理論研究的重要陣地;也是刊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巨大成就,加強法學研究取得學術理論成果的重要史冊。它不僅是廣大從事法律實務、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書,而且是開展普法教育、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的必備讀物。

開展對外法學學術交流和友好往來,是仲方同志始終如一的主張。為此,中國法學會內設了對外聯絡部,專門負責安排出訪和接待來訪事宜。先後分別與日本、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開展法學學術交流活動和法學專家學者的友好往來。其中,仲方同志還應邀親自率團訪問了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並被選為美國法律協會名譽會員、亞太法律協會理事。

為學術活動奔走呼籲

組織籌劃並主編《中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理論與實踐》,同樣也是仲方同志的一大貢獻。它既不是一般的論文集,也不是普通的調研報告。它具有四個突出亮點:(一)它是由中國法學會直接組織,面向現實的重大研究課題。從方法論上講,可謂為法學界如何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開展法學研究,樹立了一個樣板。(二)它是由中國法學會選派專題調查組,分赴不同地區,深入基層調查,了解鮮活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收集了豐富多彩的素材。從內容上講,可謂純屬中國元素。(三)它是由中國法學會主持召開各種形式乃至全國性的大型專題討論會,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充分而深入地進行研討。從成果上講,可謂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四)它是由仲方同志親自挂帥,組織專門寫作班子,費了一年多的時間,下了很大的功夫,共同撰寫的著作。從品質上講,可謂名副其實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獨具中國特色。

仲方同志還非常關心為法學學術活動籌集資金工作。一是創立中國法律諮詢中心,並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香港等地設立分中心。二是成立天平律師事務所。三是設立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用仲方同志的話說,採取這些措施「募集資金,以解決法學研究的經費之不足。目的不在於營利,而在於為法學研究與法律實踐的結合創造條件」。

從仲方同志所辦的實事好事中,我們看到了他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學事業的發展進步,付出了十年的辛勞,歷史將銘記他的無私奉獻!

和民主與法制社的不解之緣

對民主與法制社來說,永遠不會忘記的是,仲方同志始終如一呵護民主與法制社的持續發展壯大。《民主與法制》雜誌,原來是由上海市社科聯於1979年8月創辦。中國法學會成立后,經申請,改由中國法學會主管。同時,由中國法學會主管、民主與法制社主辦的《民主與法制時報》也於1985年創刊。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全國性整頓報刊的浪潮中,民主與法制社的一刊一報也面臨著保留或撤銷的兩難局面。當時撤銷的呼聲大於保留的聲音,而仲方同志主張必須保留。他認為《民主與法制》的名號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標誌性意義,如果把它撤銷掉,難免會在中外尤其西方輿論界造成某些負面的不良影響。

為此,他頂住壓力,精心謀划,多方協調,理順關係。經中國法學會黨組集體決策后,採取了過渡性的辦法,將民主與法制社的總部由滬遷京,重新註冊,掛牌開張;它的內設機構和駐社記者、編審、內勤等原班人馬留滬不動,保證了社務有序運行,一刊一報照常發行。從而,為《民主與法制》雜誌和《民主與法制時報》這種具有政治、法律、道德、倫理和社會屬性的法治綜合類新聞報刊,把根留住、增添活力、更好發展,開闢了新天地。

(作者: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陳為典 )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