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香學 香道

喜香是人類的本性。可能從人類誕生之日起,人類對大自然中的香氣便有了特殊的需求和喜好。人之喜香,如木之向陽、蝶之戀花,是人原始本性的顯露。

在我國,用香的習俗應該始於黃帝之前,而且在那個被許多人認為是虛幻的時代,人們用香就已經到了非常奢侈的地步。從滿足保健養生的基本需求,發展到成為權利和身份地位的象徵。人們不僅塗香、佩香、食香、釀酒,香柴築屋、香藥鋪地,香泥塗壁以至濫用。更為浪費的是祭壇上、宮殿外的高台上香葯堆積如山,晝夜不停的焚燒,光芒萬丈,香聞百里。自然界中的香類植物受到了毀滅性的採伐,那些需數百上千年才可長成的檀木林成片的消失了。

開始膨脹的慾望,帶來的不僅是對自然的破壞,更重要的是一顆顆平靜的心開始出現了不安和躁動。錦衣玉食、歌舞歡宴、高屋大廈、濃香、美酒、妻妾成群,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目標。社會秩序和人們的身心健康,人天和諧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為了防止為物慾所累,導致人天秩序的崩潰,黃帝發出了「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的詔令。希望人們能不為物慾所惑,抱朴歸真,保持性命的相合以順天應地,使人類真正健康的發展。

黃帝告訴人們,香氣對養生有著獨特的作用:「五氣各有所主,唯香氣湊脾」,但過之則傷。脾胃和則體健,五臟和則本性安、德根堅、智慧生。在後世的發展中,中國人用香始終把養生養性作為其根本目的。使之性命和合、心境平靜、真情坦露,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相處。以此,才萌發出了有利於人類健康發展的創造力,恬淡雅緻與芬芳的和諧生活。

一、馨香古韻,蘇東坡與香之情返現出宋代文人的雅緻生活

香是形而上的雅物,對人的作用超越了味覺和感官的享受,是養性、養生的良藥。我們只有貼近於它,才可領略到哪香透心脾的芬芳與高雅之中蘊含的神奇力量。

隋唐以來,特別是到了宋代,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族史上文化高峰的到來,文人熟諳香學就與皆明醫理一樣。上到帝王,下到一般的知識分子,雖學有雅俗、藝有高低,和香、用香好像已經成為一門必修的學問和生活的必然。

無論是香品的普及,香葯的用量,和香的質量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舉國上下幾乎到了無處不香的境地。香葯貿易市場繁榮,收入最高時竟占居了國家收入的四分之一。蘇東坡、王安石、黃庭堅、蔡襄、李清照、丁謂、歐陽修、徐鉉等文壇巨匠更是把和香、品香與個性、與生活、與情趣、與道德修養融為一體,留下了一個個雅趣橫生,流芳百代的感人故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