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爾哈赤傳奇的一生,你知道嗎?

4000多年前,遼東曾走出一位蓋世英雄。他靠自強不息,照就了一段傳奇人生。他25歲以十三副鎧甲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建后金,據遼東,連下明朝七十餘城,遷都遼陽,后遷都瀋陽,為大清入關奠定基礎,成為大清王朝真正的奠基者,他就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后金政權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其子皇太極稱清帝后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高皇帝。

早年經歷

他是幸運的,但他也是不幸的。說他幸運他出生在奴隸主的家庭中,最初不為衣食而憂。說他不幸,他在很小的時候由於後母的挑唆,便被趕出了家門。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的一天,在遼東建州左衛蘇克素滸河部西南的一個村寨(今遼寧省新賓縣西南的赫圖阿拉城),一個在母腹中孕育了十三個月的女真族男嬰哇哇落地,降生到人間。他的父親塔克世,對他的出生非常高興,希望他長大能聰明絕頂,堅強驍勇,胸懷壯志。因此為他取了乳名叫小罕子。

Advertisements

「罕」在當時的女真族(滿族)語中的意思是堅硬的野豬皮。這個小罕子便是後來的一代君王——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十歲時,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個大不幸,他的生身母親喜塔拉氏(名:額穆齊)病逝。

父親塔克世續娶一位福晉那喇氏,成了他的繼母。這位繼母天天在塔克世面前挑撥離間,說盡了努爾哈赤兄妹四人的不是,視他們為眼中釘、肉中刺,待他非常刻薄。因此,少年的努爾哈赤兄妹四人沒有享受到真正的母愛,常常受繼母的冷落。

後來父親塔克世偏聽繼母那喇氏的讒言,便給了努爾哈赤以微薄的財產,將他趕出家門。性格剛烈而倔強的努爾哈赤,拒絕了父親給與的微薄財產,他決心自立,不願意接受父親的關照。

Advertisements

由於家道中衰,年僅十二歲的努爾哈赤從此經常出沒于山林之中,採集松子、人蔘、木耳、蘑菇等山貨,到撫順的市場去賣錢。他常至撫順關馬市與漢人、蒙古人進行貿易活動。在此期間,努爾哈赤習得蒙古語,對漢語也有了基本的認知。努爾哈赤喜歡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自謂有謀略。據一些史集記載,努爾哈赤在撫順期間,曾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收養,成為其麾下侍從。

要不說這人見的多了,總有那麼一兩個不錯的關係。因此結識了不少漢族的知識分子,也認識了不少很大的地方勢力,流氓。包括那其後被他罵為「無賴」的蕭子玉,也是在這時候認識的;至於住過李成梁家,給李成梁當過乾兒子,還和李成梁學過課外讀物《孫子兵法》,那也是極可能的事。

王杲是建州女真部落中著名的首領之一,憑藉著自己雄厚的實力,逐漸與明王朝作對。公元1574年,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率兵消滅王杲,王杲及其家屬被殺,機智的努爾哈赤當即跪在李成梁的面前痛哭流涕,因而被李成梁收為隨從和侍衛。此後,自幼便練習騎射的努爾哈赤因在戰鬥中奮勇衝殺,屢建戰功而深受李成梁的賞識和器重,待努爾哈赤也形同父子。

三年後,對外祖父被李成梁所殺而懷恨在心的努爾哈赤借口回家成親,離開了李成梁,並在結婚後另立門戶,永遠離開了那個令他傷心的家。此後的六年時間裡,努爾哈赤遊歷於遼東地區,生活閱歷和軍事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父親意外被殺,遺甲起兵

到了25歲時,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在一次明軍討伐女真部落的時候意外被殺。噩耗傳來,努爾哈赤悲痛欲絕,憤然責問明朝駐邊官吏,為何殺死他一向忠於朝廷的祖父和父親。那官吏自知理虧,一再撫慰努爾哈赤,並讓他襲任祖父之職,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努爾哈赤強忍心頭怒火,接受了明朝的撫慰,從此與明朝結下深仇大恨。

此後,努爾哈赤以13副遺甲起兵,除掉了仇人女真圖倫部的尼堪外蘭,接著乘勝平定了哲陳部、完顏部。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努爾哈赤相繼打敗了建州女真界凡、薩爾滸、董嘉、巴爾達四城聯軍和漠河、章嘉、巴爾達、薩爾濟、界凡五城聯軍,並攻破了安圖瓜爾佳、克貝歡和托漠河城。之后,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到公元1593年,努爾哈赤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統一。在這期間,努爾哈赤於公元1587年在煙筒山下建赫圖阿拉城稱王。

將建州女真收歸麾(huī)下后,努爾哈赤的目標又盯上了海西女真。海西女真主要的葉赫、哈達、輝發和扈(hù)倫回等部的首領,對努爾哈赤的強大非常恐懼。其中的葉赫部自恃擁有強大的實力,企圖將努爾哈赤的擴張消滅在萌芽狀態,順便自己也征服建州,稱雄女真,於是率先與努爾哈赤開戰,先後糾集了海西女真、長白山女真和蒙古族等九部共三萬人馬向建州進攻,結果被努爾哈赤率軍擊潰,葉赫部的貝勒布齋也在戰鬥中被殺。

此戰過後,努爾哈赤實力大增,征服海西的雄心日益高漲。這時,海西女真中的哈達部和葉赫部發生衝突,哈達部首領便以自己的三個兒子為人質,請求努爾哈赤出兵援助。天賜良機,努爾哈赤求之不得,立即派兩千兵馬前去救援。沒想到,哈達部的首領孟格布祿在葉赫部的威逼利誘下,竟然想反戈一擊,努爾哈赤勃然大怒,親率大軍攻陷哈達城,生擒哈達首領孟格布祿。此戰受到與哈達關係密切的明王朝的重視,於是命令努爾哈赤恢復哈達部。努爾哈赤深知自己的實力還無法與強大的明朝抗衡,於是恢復了哈達部,但是到了公元1601年,還是將其滅亡。

隨後,努爾哈赤於公元1607年派人化裝成商人潛入輝發城,裡應外合,一舉攻滅輝發。公元1611年,努爾哈赤攻滅扈倫回部。並於公元1619年剿滅葉赫部,從而將海西女真收歸自己麾下。在此期間,努爾哈赤還使用征伐與招撫兩種手段,將東海女真各部統一。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稱帝,建立后金。隨後將大部分精力用於發展后金的社會生產上。

努爾哈赤首先發展的是農業,將游牧的女真各部組織起來,進行屯田,並擴大農耕範圍,使建州大片荒蕪之地得到開墾。他還非常注重發展手工業,建立了能夠煉鐵、採礦並製作精良兵器的作坊。在此基礎上,努爾哈赤與漢族地區積極展開貿易,以彌補建州經濟上的欠缺。

努爾哈赤對女真政權作的重要貢獻便是建立八旗制度和創製滿文。八旗制度的雛形是女真部落的狩獵組織,後來成為女真貴族發動掠奪戰爭的工具,但一直都是臨時性的組織。努爾哈赤把它改造為常設的社會組織形式,公元1601年,他以黃白紅藍四色旗為標誌,後來隨著兵力的不斷增加,又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色旗,從而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一種軍民一體、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它的實行,提高了女真的戰鬥力,也促進了滿族社會的發展。創製和頒行滿文,是滿族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滿文主要是參照蒙文,結合女真語言拼讀成句,從而完成了滿文的創製。這加強了滿族內部和滿漢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進一步促進了滿族社會的封建化。

後來努爾哈赤與明軍作戰,佔領了遼河流域。努爾哈赤便將都城於公元1625年遷到瀋陽,以便鞏固對遼河流域的統治,並推行了「計丁授田」和「按丁編庄」制度,將遼河流域荒廢的土地分給后金士兵,並將所有被俘獲的漢人奴隸編入田莊,使莊田變為官田。這標誌著后金初步完成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努爾哈赤還與蒙古各部互相交好,對蒙古各部實行以撫為主的政策,為日後統一蒙古諸部奠定了基礎。

努爾哈赤七大恨

努爾哈赤與明朝之間的戰爭是從公元1618年開始的,這一年的春天,努爾哈赤在精心準備后,率領眾軍民,祭祖告天,宣讀了「七大恨」誓詞,宣布伐明。這「七大恨」:「一恨是無端殺我父祖;二恨是撕毀盟約,出兵助葉赫;三恨是明軍連年入境掠奪,並扣使臣11人,逼我殺10人換取;四恨是將原許配於我的葉赫之女改嫁給蒙古;五恨是發兵驅逐我部所統的三地民眾,不讓三地民眾種田收割;六恨是我奉天征討葉赫時,明偏信葉赫之言,遣使對我辱罵;七恨是明逼我把所俘虜的哈達人退還,結果被葉赫所掠取。」這「七大恨」之第一恨,只能算是努爾哈赤個人的恩怨,其他六恨儘是些芝麻大小的事情,努爾哈赤只不過是為了伐明而選擇一個很好的借口罷了。宣布完誓詞后,努爾哈赤又申明軍紀,然後率大軍南下攻明。

努爾哈赤的目標首先便是明朝的軍事要塞和互市的重要場所,位於臨渾河邊的撫順城。努爾哈赤智取撫順,又將前來援救的明軍全殲,繳獲了大量武器輜重輜(zī)重: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隨後又智取清河城,殺死守將和軍民萬餘人。明朝當朝皇帝,昏庸不堪的朱翊(yì)鈞坐立不安,派明軍10萬人分四路進攻赫圖阿拉城。明軍各路大都行動遲緩,只有明將杜松一路按時趕到了薩爾滸。

在敵我軍事力量懸殊的形勢下,努爾哈赤決定發揮后金軍隊運動作戰能力強的優勢,採取集中優勢兵力消滅的戰略手段,設計包圍並全殲了薩爾滸的明軍,明軍主將杜松也力戰而死。隨後又策馬北上,殲滅消極防守的北路明軍,僅有主將馬林及等少數人逃脫。之后,努爾哈赤聽說另外兩支明軍同時從東、南兩個方向逼近赫圖阿拉,為避免與兩支明軍同時交戰,努爾哈赤又心生一計,將繳獲的杜松令箭讓明軍降卒去催促東路軍前來作戰。然後將東路軍誘進埋伏圈,一舉全殲,其主將劉鋌也力竭身亡。得知另外三路大軍被殲滅的消息,膽小怯弱的南路軍統帥李如柏帶著士兵落荒而逃。

薩爾滸戰役堪稱軍事史上的又一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尤其可貴的是採用了運動戰術,在運動中集中兵力消滅敵人的軍事策略,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薩爾滸之戰后,后金與明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逆轉,努爾哈赤開始由防禦轉入進攻。隨後,努爾哈赤率領后金軍隊於公元1621年春在遼瀋之戰中取勝,取得了整個遼東地區,後來幾經征戰又奪取了遼西地區。從此,努爾哈赤將進攻的矛頭對準了山海關。

明朝在屢次大敗后,明崇禎帝任用了名將袁崇煥,參與對后金的防守。袁崇煥走馬上任后,向當時的主帥孫承宗提出了守山海關必須先守寧遠的建議,並重建了寧遠城,以及錦州、松山、杏山、右屯等城池,分別派兵防守,這樣一條以寧遠和錦州為中心的防線建成了。

後來,明朝內部黨爭又起,孫承宗被魏忠賢的同黨高第取代。高第上任后,就下令撤走了錦州等地的守軍全部退回關內,只有袁崇煥堅持留在寧遠。努爾哈赤在完成遷都事宜后,得知明軍撤換主帥全線後撤的消息后,決定立即出兵。公元1626年年初,還沒有過完新年的努爾哈赤就親率10餘萬大軍向遼西殺來。

最後一次敗仗

后金軍隊長驅直人,直攻到寧遠城下。被連續的勝利沖昏頭腦的努爾哈赤認為此戰必勝,於是採取了先招降後用兵的戰術,結果袁崇煥拒絕了后金的招降,與不到3萬的士兵堅守寧遠城。努爾哈赤征戰多年,第一次敗仗就是敗在袁崇煥的手下,他以10餘萬兵力攻打寧遠城,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結果是后金士兵死傷無數,努爾哈赤自己也受了傷,但寧遠城在袁崇煥的堅守下,依然固若金湯,巍然屹立。

在寒風中,努爾哈赤眺望著暮色中的寧遠城,長嘆一口氣,率領殘兵撤回了瀋陽。

這次平生未有的失利令努爾哈赤難以接受,撤回瀋陽后不久,年近七旬的努爾哈赤一病不起,於公元1626年病逝享年68歲。

史書評價

《清史稿》:「太祖天錫智勇,神武絕倫。蒙難艱貞,明夷用晦。迨歸附日眾,阻貳潛消。自摧九部之師,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餘年,建國踐祚。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瀋陽,規模遠矣。比於岐、豐,無多讓焉。」

人物評價

顧誠:「清廷統治者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多爾袞,都以兇悍殘忍著稱於史冊。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是說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後不分軍民,不論參與抵抗或未參與抵抗,通通屠殺或掠取為奴婢。」

周遠廉:「正是在女真人渴望統一的形勢下,努爾哈赤應運而興,以短短三十餘年時期,完成了幾百年來沒有完成的統一女真各部的事業,並促使女真人與來自不同地區的蒙、漢等各個民族的數十萬人,融合為新的民族共同體——滿族。這是努爾哈赤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努爾哈赤從小部落酋長一躍而為金國的可汗,對統一女真各部、大敗明軍於薩爾滸、攻取遼瀋地區,建立和壯大后金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進入遼瀋以後,努爾哈赤也作了不少錯事,如殘酷屠殺遼東軍民;大規模編立農奴制拖克索,使遼東大多數漢民淪為封建農奴;確立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破壞統一的君權、削弱后金國力的倒退的落後制度;懷疑漢官、疏遠漢官,影響了滿族貴族與遼東漢族地主階級的聯合,加劇了遼東的動亂。這些弊政大大地破壞了遼東地區的生產,造成人民的苦難。努爾哈赤在這個過程中起了不應該起的消極作用。但畢竟是瑕不掩瑜,功大於過。」

閻崇年:「在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歷史人物的星海中,有兩顆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顆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顆是滿洲族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奠基的清帝國,綿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與業績,不僅垂諸於中國史籍,而且載記於世界史冊。他活躍在中華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歷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過,瑕不掩瑜。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當年明月:①一代梟雄努爾哈赤死了,對於這個人的評價,眾多紛紜,有些人說他代表了先進的,進步的勢力,衝擊了腐敗的明朝,為歷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云云。我才疏學淺,不敢說通曉古今,但基本道理還是懂的,遍覽他的一生,我沒有看到進步、發展、只看到了搶掠、殺戮和破壞。我不清楚什麼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只明白,他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先進生產力,沒有國民生產指數,沒有經濟貿易,只有屍橫遍野、殘屋破瓦,農田變成荒地,平民成為奴隸。我不知道什麼必定取代的新興霸業,我只知道,說這種話的人,應該自己到后金軍的馬刀下面親身體驗。馬刀下的冤魂和馬鞍上的得意,沒有絲毫區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剝奪的權力。

②努爾哈赤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至少我是這樣認為。作為一名沒有進過私塾,沒有上過軍校,沒有受過系統軍事訓練的游牧民族首領,努爾哈赤懂得什麼是戰爭,也懂得如何贏得戰爭。他的戰役指揮水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