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黃帝內經》素問 第三十五篇 瘧論(四)

黃帝說:醫經上說有餘的應當瀉,不足的應當補。今發熱是有餘,發冷是不足。而瘧疾的寒冷,雖然用熱水或火,亦不能使之溫暖,及至發熱,即使用冰水,也不能使之涼爽。這些寒熱都是有餘不足之類。但當其發冷、發熱的時候,良醫也無法制止,必須待其病勢自行衰退之後,才可以施用刺法治療,這是為什麼?

岐伯說:醫經上說過,有高熱時不能刺,因為這正當邪盛氣逆的時候,所以不可立即治療。瘧疾剛開始發作,陽氣並於陰分,此時陽虛而陰盛,外表陽氣虛,所以先寒冷發抖;至陰氣逆亂已極,勢必復出於陽分,於是陽氣與陰氣相併於外,此時陰分虛而陽分實,所以先熱而口渴。因為瘧疾並於陽分,則陽氣勝則發熱。由於密切關係感到的風寒之氣變化無常,所以其發作至陰陽之氣俱逆極時,則寒熱休止,停一段時間,又重複發作。當其病發作的時候,像火一樣的猛烈,如狂風暴雨一樣迅不可擋.所以醫經上說:當邪氣盛極的時候,不可攻邪,攻則正氣必受傷,應該乘邪氣衰退的時候攻之,必然獲得成功,便是這個意思。因此治療瘧疾,應在未發的時候,陰氣未並於陽分,陽氣未並於陰分,便進行適當的治療,則正氣不致於受傷,而邪氣可消滅。所以醫生不能在瘧疾發作的時候進行治療,就是因為此進正氣和邪氣交爭逆亂的緣故。

Advertisements

黃帝問:瘧疾將發,正是陽將要相移時,它必從四肢開始。若陽氣被邪氣傷,則陰分也必將受到邪氣的影響,所以只有地未發病之前,以索勞四肢末端,使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兩者不能相移;牢縛以後,審察絡脈的情況,見其孫絡充實而鬱血的部分,都要刺出血,這是當真氣未與邪氣相併之前的一種「迎而奪之」的治法。

黃帝說:瘧疾不發作的時候是怎樣的情況?岐伯說:瘧氣留舍於人體,必然使陰陽虛實,更替而作。當邪氣所在的地方是陽分,則發熱而脈搏躁急;病在陰分,則發冷而脈搏較靜;病至極期,則陰陽二氣都已衰憊,衛氣和邪氣互相分離,病就暫時休止;若衛氣和邪氣再相遇合,則病又發作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