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朋友圈「九」大牙齒謠言,你信了幾個?

因位很多朋友對實情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我們不應當概嘆「為何謠言傳的那麼快」,而是應該反思「真相為何總遲到」,更不應責怪有人「不明真相」,而是想辦法拿出二兩乾貨來降住這些謠言。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戳破這些流傳甚久的謠言!

真相闢謠:

洗牙后牙縫變大的原因:是因為你牙石太多,導致這些牙石就像「銅牆鐵壁」一樣堆積在你牙齒周圍刺激著你的牙齦,當你洗牙后,這些掩蓋真相的「銅牆鐵壁」被醫生清潔掉,使得原本被牙石佔據的空間露出來,牙齦慢慢消腫,所以才有種牙縫變大的錯覺。

另外,洗牙后牙縫變大是你本身存在著牙周疾病,要引起重視。

真相闢謠:

牙膏管尾的深色條紋與牙膏成分無關,它僅僅是與生產線包裝對齊有關。牙膏底部的深色條紋,俗稱 「電眼」或「游標」,用於生產線上,牙膏管封尾設備與牙膏管自動對位。

Advertisements

  根據電眼對位后夾緊加熱,進行封尾操作,不同品牌的生產線所使用的顏色不同,僅為了識別,與牙膏成分無關。

真相闢謠:

這個謠言流傳甚廣,實際上除了某些特殊的牙膏比如含有抗過敏成分的牙膏因為遇水后活性成分會快速釋放而建議干刷以外,牙膏沾不沾水對於刷牙的效果並沒有直接的影響。

  刷牙的主要目的是清潔,通過牙刷和牙膏裡面的摩擦劑在牙齒表面的摩擦來實現;另外還有一些表面活性劑和起泡劑起一個輔助清潔的作用,這些成分一般是需要溶於水才能夠發揮作用。

  實際上,口腔本身是一個濕潤的環境,刷牙時唾液腺會更努力地分泌唾液,所以不管牙膏沾水還是不沾水,刷牙的時候都是在濕潤環境中進行的。

真相闢謠:

刷牙的目的是清潔口腔、保護牙齒健康,但是不是飯後馬上刷牙,取決於你吃/喝了什麼。

Advertisements

  如果剛進食了pH值比較低的食物或者喝了碳酸飲料,那30分鐘內最好不要刷牙。因為牙釉質受到酸的腐蝕後會變得脆弱,這個時候刷牙確實會傷害牙釉質。不過,其他時候,牙釉質可沒有那麼脆弱,飯後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潔的好辦法。如果沒有條件飯後刷牙,漱口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真相闢謠:

口腔內的菌群還是很複雜的,即使你每天刷牙,也不能保證把牙齒上的髒東西完全刷掉,總會有刷不到的地方。

  牙菌斑清潔不到位,加之唾液中礦物鹽的作用逐漸沉積,然後慢慢形成牙結石。而牙石的存在使得菌斑與組織表面緊密接觸,引起牙周組織的炎症反應。

  此外,牙石的多孔結構也容易吸收大量的細菌毒素,並且牙石還會妨礙刷牙。長時間不清除,可能引起牙齦炎、牙周炎、出現牙齦出血、口臭,最終引起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等現象。

  牙石形成后是無法通過刷牙在清除的,這時候就需要通過洗牙解決。

真相闢謠:

牙齒矯正是採取輕力矯治方案,在進行矯正治療時,牙齒受力發生移動的過程,會造成一些輕微的鬆動,牙齒受力后移動,牙根周圍骨組織出現重新改建過程,包括增生和吸收兩個過程,有骨破壞,同時有新骨形成,兩者巧妙的配合與調整,達到新的平衡,不會對牙齒或者牙槽骨產生損害,因此,牙齒矯正會導致牙齒提前脫落當然是否定的。

真相闢謠:

當牙齒出現問題的時候,儘早治療是保留牙齒的基本原則,能不拔則不拔。但是,拔與不拔要看你的牙齒壞到什麼程度,符合拔牙適應症要儘早拔掉,如果那些該拔的牙不拔,留下來也會造成口腔病灶,不僅使口腔衛生惡化還引起其他疾病。簡單來說,能保留的牙齒盡量會保留(哪怕牙冠壞了,牙根還結實,也要保留牙根),而對口腔構成威脅的則要拔除。

真相闢謠:

正常健康的牙齒顏色本來就是淡黃色,是釉質透出的牙本質的顏色。雖然遺傳性疾病、環境因素、傳染性疾病等會影響牙齒的顏色,但如果要讓牙齒顏色達到電視廣告展示的雪白的程度,只使用家庭美白產品比如家用美白牙貼之類的基本沒有可能,作用時間只有幾分鐘的牙膏就更不可能了。

牙齒不能一味追求白,自然協調是牙齒美觀的最高標準。

真相闢謠:

牙齒其實不是「老」掉的,恰恰相反 ,許多人到八、九十歲,牙齒照樣很好,老而不掉牙;而有些人四、五十歲時,還不到老就掉牙了,原因何在?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牙齒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病所致。

  能看到這裡,說明你對牙齒有了比其他人更深的認識。若覺得這篇文章有真正幫助到你,歡迎分享給更多一知半解的朋友,讓它們早些免除。

最後:

本文:圖文均源自網路,由紐羅口腔進行歸納整理,僅做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