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萬神殿

萬神殿是古羅馬保存最完好的建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藝術家拉斐爾、羅馬皇帝維托里奧﹒埃曼努埃爾二世和溫布爾一世等長眠於此。

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

萬神殿,又名萬神廟,潘提翁神殿,位於今義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后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宏偉的萬神殿(Pantheon) 建於公元前 27 年,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建築。

在過去幾個世紀里,這裡曾是一處墓地,19世紀的義大利國王伊曼紐爾二世 (Victor Emmanuel II) 和翁貝托一世(Umberto I),以及著名畫家拉斐爾 (Raphael) 都長眠於此。後來,萬神殿又被用作教堂。

Advertisements

羅馬的萬神殿是誰造的呢?這個人的名字對於所有的美術生來說,絕對如雷貫耳。他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阿格里巴。

我們所畫的石膏雕像就是從這個大理石雕像,翻了無數次模而來的。

阿格里巴何許人也?羅馬帝國第一位大帝屋大維的部將、密友、女婿,蓋尤斯的岳父,是著名的古羅馬將軍(軍事統帥和海軍戰略家)和國務活動家。羅馬萬神殿正是依照他的意願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建造的

不過這座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在公元80年大部分毀於一場大火(所以我推測最初可能是石木混合建築),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Advertisements

「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

呂奇烏斯的兒子、三度執政官瑪爾庫斯·阿格里巴建造此殿。

我們今天看到的羅馬萬神殿主體建築則由哈德良大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為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包括天神烏拉諾斯、地神蓋亞、巨神泰坦在內的二十幾位神袛。

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為天主教堂,將多尊聖骸保存於內,更名為聖瑪麗亞教堂,后「拉特朗協約」將其定位義大利國立教堂。也正是因此,萬神殿才在後來倖存下來,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築而毀滅。矗立在羅馬萬神殿門前噴水池裡的方尖碑

二千年的日晷

萬神殿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孔,用於採光。這個天孔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

對於這個孔,今天的研究學者提出了一個引人好奇的解釋,認為萬神殿實際上是一個巨型日晷儀,用於讓陽光在重要場合照射到羅馬皇帝身上。米蘭理工學院教授吉利奧-馬格里認為萬神殿與一年內的太陽周期關係密切,它的一項主要功能就是將太陽與羅馬帝國聯繫在一起,鞏固羅馬皇帝的神授權力。他解釋說,在冬季月份,陽光只能照亮圓頂。但在春分或秋分的正午,陽光卻可以穿過大洞,照射到地板上。4月21日這一天,陽光可完全照亮入口。

自然光能通過圓頂上的巨大開口照進大殿,但雨雪也會藉機湧入。所以萬神殿地坪上開鑿了一系列小洞,用於排水。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