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鼻炎、耳鳴刮痧治療

面部色斑刮痧療法

面部色斑是發生於面部的淡褐色或褐色斑,為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本病相當於中醫的「肝斑」、「黧黑斑」,多發於中年婦女。

臨床表現為對稱發生於顏面,損害為黃褐色或深褐色片狀色素沉著,邊緣一般明顯,形狀不規則,尤以兩頰、額部、鼻、唇等處多見。多見於女性。日光照射可促發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過程,患者常無自覺癥狀。中醫分為肝鬱氣滯、肝腎不足2種類型。

一、肝鬱氣滯

(一)癥狀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鬱或易怒、口苦、口乾便秘。

(二)治法

(1)選穴 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陽陵泉、太沖。

(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太沖: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局部病變部位,再刮頸部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刮下肢外側陽陵泉,最後刮太沖。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外側陽陵泉穴和足部太沖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腎不足

(一)癥狀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軟,倦怠乏力,手足心熱,夜間加重。

(二)治法

(1)選穴 局部病變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三陰交、太溪。

(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定位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后緣。

太溪: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點揉頭面部下關、頰車,再刮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最後刮下肢三陰交及太溪穴。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變部位,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然後刮背部肺俞至腎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和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三、病例

某 女,32歲。面頰出現黃褐斑4年,4年前妊娠后褐斑一直未退,面頰、鼻部及口唇部均有褐色素沉著。每至月經前,色斑加深,月經后變淺,要求刮痧治療。視其面頰、鼻柱、眉上及口唇部呈黃褐色蝶翼狀斑,面頰與鼻柱表面被有灰垢。伴腰膝酸軟無力,身體贏瘦。舌紅苔少,脈沉細。(1)刮背部:持刮痧板與皮膚呈45°角斜向下,塗活血劑。①督脈:重點刮大椎、靈台、命門;②膀胱經:重點刮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從上至下拉長刮20~30次。(2)辨證循經刮:氣滯血瘀證取肝經、脾經、督脈,重點刮血海、三陰交、太沖、膈俞;肝腎陰虛證取肝經、腎經、任脈、督脈,重點刮太沖、太溪、關元、氣海、肝俞、腎俞、命門。(3)局部刮:前額從前正中線向左右兩邊外刮30下;從人中穴向左右各橫刮;從承漿穴向左右兩邊斜向上到太陽穴;從太陽穴入髮際推向耳上方。病變在眼周圍者,睛明一攢竹、魚腰一瞳子骨、太陽穴,輕微按壓刮,黃褐班處可稍加重些。隔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第1個療程后色素斑已漸淺,兩個療程后色素斑全部消退,后又刮3次以鞏固療效。

急慢性鼻炎刮痧療法

急慢性鼻炎是因邪犯鼻竇,竇內濕熱蘊積,釀成痰濁所致,以鼻流濁涕量多為特徵的鼻病。

局部癥狀可見鼻塞,流黃濁涕、量多、帶臭味,鼻塞呈交替性或持續性,並有暫時性嗅覺障礙,頭痛嚴重,常由鼻竇區放射至同側頭部。臨床分為肺經風熱和膽經鬱熱2型。

一、肺經風熱

(一)癥狀

表現為鼻塞,涕多白黏或微黃,或多見於發病初期或慢性鼻淵因外感而急性發作,伴頭痛咳嗽。

(二)治法

(1)選穴 尺澤、合谷、迎香、印堂、風池、上迎香

(2)定位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問,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O.5寸,當鼻唇溝中。

印堂: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風池: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上迎香:位於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處鼻唇溝上端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後頭部風池,然後刮面部印堂、上迎香、迎香,再刮前臂尺澤,最後重刮手部合谷。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後部風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為止。然後刮面部印堂、上迎香,迎香,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前臂尺澤穴,由上至下,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手部合谷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二、膽經鬱熱

(一)癥狀

表現為鼻塞頭痛,涕黃黏稠如膿樣,量多,有臭味,多見於急性鼻淵或慢性鼻淵急性發作,檢查可見嗅覺缺失,鼻黏膜充血且腫脹,鼻腔內可見較多膿性分泌物。

(二)治法

(1)選穴 風池、俠溪、迎香、上星、印堂、行間。

(2)定位 風池: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縫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O.5寸,當鼻唇溝中。

上星: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

印堂: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行間:在足背側,當第一、第二趾問,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後頭部風池,再刮頭面部上星、印堂、迎香,然後刮足背部行間、俠溪。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後部風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為止。然後刮面部上星、印堂、迎香,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然後重刮足部行間、俠溪穴,30次,可不出痧。

三、病例

某女,16歲。患者自8歲開始感冒后鼻塞、流清涕,當地醫院給口服交沙黴素、滴鼻凈治療。近1年來著涼后便頭痛,流黃色膿涕,記憶力下降。檢查見雙側鼻眼黏膜充血,下鼻甲腫大。取風池、俠溪、迎香、上星、印堂、行間穴,在塗抹刮痧油之後,行刮痧治療,每日1次。20天後上述癥狀消失,繼續治療1個月。隨訪半年,未複發。

鼻衄的刮痧療法

鼻衄可由局部外傷,如挖鼻孔、撞擊等損傷引起或因鼻中隔彎曲,鼻腔和鼻竇炎證或腫瘤,或全身性的原因引起。有的婦女在月經期容易出血,稱為「倒經」,與內分泌失調有關。還有些是因氣溫高或空氣乾燥而使鼻出血。臨床上鼻出血可以從一側鼻孔流出甚至從口中和另一側鼻孔中同時流出。

鼻衄大部分為單側鼻腔出血,雙側者較少見。如出血部位在鼻腔前段,血液多從前鼻孔流出;鼻腔後段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從口吐出。青少年、兒童的鼻出血多位於鼻腔前端,老年人以後鼻孔出血多見。本病臨床分為肺熱與胃熱2型。

一、肺熱

(一)癥狀

鼻衄伴有鼻塞,口鼻乾燥,咳嗽發熱等症。

(二)治法

(1)選穴 迎香、風池、合谷、孔最。

放痧:少商。

(2)定位 少商: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O.1寸(指寸)處。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合谷:位於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後頭部風池,再刮面部迎香,然後刮孔最,最後刮手部合谷,放痧少商。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後部風池穴,重刮,刮至病人不能耐受為止。再刮頭部迎香,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然後刮拭前臂內側孔最穴和手部合谷穴,重刮,出痧。少商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人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二、胃熱

(一)癥狀

鼻衄伴身熱煩躁,血色深紅,口渴口臭,牙宣,大便燥結等症。

(二)治法

(1)選穴 內庭、二間、巨髎、上星、天樞。

(2)定位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縫紋端。

二間:在食指本節(第二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

巨髎: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上星: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

天樞:仰卧位,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3)刮拭順序 先刮面部上星、巨髎,再刮腹部天樞,然後刮手部二間,最後刮足部內庭。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上星、巨髎,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拭天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為度。然後重刮手部二間穴,30次,重刮,可不出痧。最後刮足部內庭,30次,重掛,出痧為度。

三、病例

某女,50歲。患者每年夏收以前鼻衄難止,最近複發數日,形健,口唇略淡,自覺口渴口臭。脈右關弦短,左關沉小短弱。舌淡紫,苔薄白。取內庭、二問、巨髎,上星、天樞穴,在塗抹刮痧油之後,行刮痧治療,每日1次,2日後,鼻衄未止。脈右小弦軟,左關小弱短,舌淡紅苔薄白。4日後鼻衄止,左側后枕及左側腰疼。治療后第五日當晚鼻衄量甚多,治療后鼻衄止。惟頭昏乏力,面微浮腫。脈右弦,左關細弦弱。治療后15日,鼻衄未再發作。后隨訪3個月,未見複發。耳鳴的刮痧療法

耳鳴是聽覺異常的一種臨床癥狀,病人自覺一側或兩側耳朵聽到一種聲響,或如蟬鳴,或如水漲潮聲等,聲時大時小或不變,有礙正常聽力。臨床中多種疾病均可出現此症,實際上此種聲音不存在的,只是病人的一種自覺癥狀,在安靜環境中感覺更明顯。

耳鳴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颳風似的呼呼聲,有機器響似的隆隆聲,有蟬鳴般的唧唧聲,或有的似蟲鳴、鳥叫、流水聲,以及哨聲、鈴聲等。耳鳴有的發生在一側耳,稱為單耳鳴;有的發生在雙側耳,稱為雙耳鳴。有的耳鳴斷斷續續,稱為間歇性耳鳴;有的耳嗚晝夜不停,稱為持續性耳鳴。輕者安靜時可昕到,重者無論工作、學習時都可以聽到。本病臨床上分虛實兩型。

一、虛證

(一)癥狀

耳鳴伴有頭暈、目眩、腰痛等症。

(二)治法

(1)選穴 肝俞、腎俞、聽宮、聽會、耳門、太溪、三陰交

(2)定位 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聽宮: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聽會: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后緣,張El有凹陷處。

耳門:位於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凹陷處。

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刮拭順序 先刮頭部耳門、聽宮、聽會,再刮背部肝俞至腎俞,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太溪。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頭部耳門、聽宮、聽會,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拭背部肝俞至腎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二、實證

(一)癥狀

臨床特點為耳中暴鳴如鐘鼓。

(二)治法

(1)選穴 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外關、風池、曲池、合谷。

(2)定位 聽宮: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聽會:耳屏問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耳門:位於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翳風:在耳垂后,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外關:在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問的凹陷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3)刮拭順序 先刮面部耳門、聽宮、聽會,再刮頭部翳風、風池,然後刮前臂曲池至外關,最後刮合谷。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耳門、聽宮、聽會,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拭頸後部翳風穴至風池穴,可重刮,出痧為度。重刮上肢外側曲池穴至外關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

三、病例

某男,47歲。耳鳴2個月,因家庭瑣事爭吵后病情加重,伴口苦,自覺耳中暴鳴如鐘鼓,急躁易怒,舌紅,脈弦。取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外關、風池、曲池、合谷穴,在塗抹刮痧油之後,行刮痧治療,每日1次。1周后痊癒。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