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九死一生的進取精神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山西太穀人王相卿來到殺虎口謀生,先為人做工,后在清軍費揚古部服雜役,認識祁縣人張傑、史大學后,三人便相約一起隨營貿易。挑貨擔、拉駱駝,吃了一番苦頭后,終於開設了第一家商號----「吉盛堂」。不久清廷平叛葛尓丹成功,殺虎口成為軍事重鎮,吉盛堂生意日漸興隆,王相卿便將總號遷至歸化(今呼和浩特)並改名:「大盛魁」

經過數十年經營,大盛魁的生意已穿過西伯利亞,深入莫斯科、彼得堡等歐洲腹地,從乾隆朝後期一直至民國初年,大盛魁稱雄草原200餘年。巔峰時,大盛魁的夥計超過6000人,商隊駱駝達到20000頭以上,年貿易額突破千萬兩白銀。

翻遍山西商人早期創業歷程,幾乎都大同小異。一樣的窮苦出生,一樣走西口淘金,一樣吃苦耐勞,一樣九死一生。

Advertisements

殺虎口有句民謠:「殺虎口、殺虎口,沒有錢財難過口,不是丟錢財,就是刀砍頭,過了虎口還心抖」,可即便這樣,旅蒙晉商仍然前赴後繼,勢如潮湧。

除了這番進取精神,山西商人的敬業精神足為外人所道。他們衝破了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褒商揚賈,以經商為榮。他們一改「學而優則仕」的傳統,紛紛將家族中最優秀的子弟引入商海。榆次常家十三世常維豐、十四世常旭春文章學術名揚三晉,但最終都選擇經商,正是如此,才維繫了常家代代興旺。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