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中生「社交恐懼」的案例

一個女高中生近一個多月總是不想去學校,雖然也去了但是總是悶悶不樂,學習效率也下降了很多。在家裡也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每天情緒低落,媽媽很擔心孩子的情況,幾番溝通之後帶著孩子一起過來諮詢。

開始,女孩和諮詢師交流不多,認為自己一個人呆著很好,諮詢開始進入有些困難,隨著諮詢師接納的傳遞,女孩內在的求助慾望被激發出來。她認為不接觸人很好,很輕鬆。看上去她想要幫助,但是似乎心裡並不那麼願意改變這個現狀。進一步了解發現,女孩曾多次看到班裡的其他女孩被男同學用言語辱罵過,覺得男同學不好。通過認知輔導,女孩說,你說的,我也知道。但是我就是不願意和他們交往。

諮詢師嘗試去了解孩子的和父母的關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女孩說,母親從小對自己的走路的樣子,內八字走路的樣子,很是不滿意,總要自己改正,但是自己一直改不過來,這對自己打擊很大。說著說著,女孩哭的很傷心,而這樣的哭泣對她而言是內心委屈的宣洩。

女孩進一步說到,母親在很多公眾的場合會表露對自己的體形較胖不滿意,特別是在買衣服時會這樣說自己。讓自己很難堪。說到這裡女孩哭的更傷心了。自此女孩的心理問題找到了更深的原因:母親對孩子的不認可,被孩子內化為自我的不認可,在處在青春期的女孩恰好是對自我形象最為關注的時期。同齡異性對一些身材不好的女孩有些言語侮辱的時候,這往往會令女孩聯想到自己,引發並放大了內心的恐懼和自卑,進而導致女孩不願意卻學校,不願意與人交往,以此作為保護自己迴避批評指責的方式。

和母親的溝通,建議母親首先要無條件的接受孩子的一切,在此基礎上改變自己和孩子說話的方式、語氣、表情,積極來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而對女孩來說,也需要讓孩子意識到,並學習如何自我欣賞,如何看到自己本來的價值和意義,並挖掘女孩內心積極、正面和力量部分,學會如何以恰當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