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腦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

顧建文,解放軍306醫院,神經外科

丘腦位置深在,與側腦室、三腦室、松果體池及其內的結構關係密切,毗鄰內囊、基底節等重要結構,因此丘腦腫瘤halamic tumors手術難度及風險均較大,並有較高致殘及致死率],也被認為是價值不大預后又差的手術。近年來,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Microsurgical treatment發展和新的手術入路的應用,丘腦腫瘤手術患者的臨床治癒率有了顯著的提高。為探討丘腦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的臨床價值。

丘腦腫瘤約佔顱內腫瘤的1%~5%,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多見於10~35歲,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丘腦腫瘤多為惡性腫瘤,且邊界不清。目前只能做到顯微鏡下全切除、近全切或部分切除。並依據患者的病理情況,術後行放、化療及免疫治療等,放療劑量依據腫瘤性質及殘餘量決定。本研究患者手術后均行放療,總劑量40~50 Gy,常規進行腦室外引流2~3 d,使用尼莫同擴血管治療,並每天監測電解質及尿量,及時處理高鈉或低鈉血症,效果良好。手術切除丘腦腫瘤入路的選擇十分關鍵,手術過程應盡量避免大血管及各功能區等,且使手術入路到達腫瘤距離最近,顯露腫瘤位置最佳為首要條件。但具體路徑可根據腫瘤所在具體位置而定。

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經胼胝體-透明膈-穹隆間入路和經頂枕皮質側腦室入路,但經側腦室體或三角區入路可能存在損傷內囊及神經核團等危險,導致患者術後肢體活動受限,甚至偏癱等癥狀。因此,本文總結經驗,經側腦室前角入路相對安全。因為腫瘤向前方生長超出室間孔,採用經前角入路,反之則經后角入路。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牽開大腦半球進人腦室內后,釋放腦脊液使腦壓下降,可以充分顯露腦室內壁的結構這樣就可以避免切開大腦皮層。本組資料還提示,手術進行時,都應用顯微鏡作為輔助工具,相對距離近,暴露良好,對正常腦組織損傷小,術后併發症較少,故值得臨床推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