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什麼?個人反抗機器的寓言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在中國的豆瓣、美國的IMDb都排名第一的電影,故事緊湊流暢,又飽含深意。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它的主題是什麼?

自由,希望,勵志?都不是。

《肖申克的救贖》的主題只有一個:反抗體制化

體制化這個詞出現在里德(Red)和獄友們聊天的時候。他的原話是:「這些圍牆很古怪。最開始你恨它,後來你習慣它,很久以後,你變得非常依賴它。這就叫體制化。」

什麼是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

把人變成系統的一部分,就叫體制化。通過系統性的、全方位的壓迫,將一個個體喪失主體性,變成系統的附庸,就是體制化。

對於個人來說,體制化是一次從內而外的、脫胎換骨的改造。這個過程往往充滿了暴力和殘酷,其結果是,個體失去個人意志,變成系統的努力,反過來捍衛這個系統。逃避體制化是不可能的。

Advertisements

里德說的話,代表了體制化的三個階段:反抗,接受,維護。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監獄就是一個體制化的機器。它是一座孤絕的城堡,一個王國,一台精密的機器。這裡裝滿了形形色色的」無辜「的罪犯,一切都是為了把罪犯們體制化。

再也沒有一個機構,比監獄更有象徵意義的了。

電影里的重要人物老布(Brooks)在監獄了度過了50年,成功地體制化了,他最後愛上了監獄。當得到獲得自由的消息時,老布精神崩潰,居然要綁架自己的獄友,再次犯罪,以便留在監獄里。

經過半個世紀的教化,老布已經成了監獄的一部分。當他重新回到社會(一個貌似自由的世界)中時,他變得手足無措,如同走進了一座原始森林。老布無法忍受這種折磨,選擇上吊自盡。他的故事是體制化最大的諷刺。

Advertisements

里德也被體制化了。他出獄后,「不得到允許,就尿不出來。」

《肖申克的救贖》竟然把體制化的本質說得如此簡單而透徹,因此,安迪的反抗才如此激動人心。

反抗體制化

電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贖》,救贖(Redemption)是什麼意思?救贖的是什麼?

看過整部影片后,觀眾們才會驚奇的發現,主人公安迪·杜弗倫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反抗體制化」,反抗這個機器,反抗監獄強加給他的一切。

一群囚犯在天台上,沐浴著早晨10點鐘的溫和陽光,喝著冰冷的啤酒(每人3瓶),感覺像是個自由的人,在修葺自家的屋頂。這是影片中最溫馨的一幕。安迪幫監獄里最殘暴的獄警哈德利逃稅,這是他的回報。

里德在旁白中說:「他只是想再一次做回普通人,哪怕只有一小會兒。」

安迪對抗的不是監獄的惡劣環境,而是體制化本身。喝啤酒的時光,就是他對抗體制化的武器。不僅如此,安迪從此在監獄里有了後台,侮辱他的「三姐妹」受到了懲罰,他也有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

「反抗體制化」是艱難而痛苦的,需要堅定的意志。安迪做的第二件事是建立監獄圖書館。他需要官方的支持。他每周都給州議會寫信,儘管從沒有迴音,卻一直堅持了很多年。議會實在沒辦法,終於回了信,給了他一些書。從此,安迪繼續寫信,最後建立了全州最好的監獄圖書館。

圖書館不只是一個休息娛樂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給囚犯們提供了一個精神世界的避難所。知識、娛樂給了安迪另一種武器。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場景。安迪溜進了典獄長的辦公室,在廣播中播放了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的一段二重唱。聽到美好的聲音,全監獄的囚犯都獃獃地站著聽。

為了多聽幾分鐘歌劇,安迪不聽預警的勸告,這是監獄機器無法容忍的。他被關了2周禁閉,但安迪說,有莫扎特陪著他。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安迪照顧了一個小兄弟,一個叫湯米的生機勃勃的粗魯小孩。他花了大量精力幫助湯米自學,參加考試。這同樣是安迪抵抗體制化的一種努力。監獄並不鼓勵知識,只鼓勵服從。

安迪不接受體制化,而是堅定地反抗體制化。接著,他在最絕望的時刻,向這座罪惡的監獄發起了絕地反擊。

挖牆的隱喻

一個電閃雷鳴之夜,安迪爬出了牢房,在無法想象的惡臭中爬行了500碼。他穿過一條骯髒的河流,爬上岸時卻潔凈如初。有些鳥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它們的羽毛太閃亮了。

安迪住在監獄牢房的邊緣。他花了10多年,每天偷偷挖牆,挖開了通向自由的秘密通道。常年的勞作,他的那把小鐵鎚幾乎磨光了。

挖牆是一個隱喻。就像把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挖出隧道一樣,安迪在嚴密堅固的體制化機器中挖出了一條縫隙。這才是他的救贖之道。

很多觀眾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很「勵志」。其實,「反抗體制化」才是影片的主題,也是影片長久不衰、擁有巨大感染力的地方。

《肖申克的救贖》的票房不佳,獲得了7項奧斯卡提名,但因為在1994年遇到了超高水準的《低俗小說》和政治保守的《阿甘正傳》等作品,最終一無所獲。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的觀眾意識到了它的價值,它也在影史上獲得了自己獨特的位置。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