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讀書心得,對當代年輕人大有助益

導讀: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讀書真的無用了嗎?北京一位攤煎餅的大媽都能月入三萬,多少大學生都不能達到。那麼,讀書的用處何在?又該如何讀書呢?百年前的一位著名大臣,李鴻章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時,將自己的讀書心得歸納出來,對年輕人有莫大幫助。

心得一:貪多嚼不爛,需要精讀也需要堅持。

李鴻章認為,讀書方法很重要,先要弄懂為什麼讀書。李鴻章為此特地教訓侄兒數語:得失常事,不足慮,總以發憤讀書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間斷;讀經先窮一經,一經通后,再治他經。不可兼營並騖,一無所得。侄能聽余言,毋論考試之得失,他日必成一有用之人。

心得二:讀書有益於心理健康。

李鴻章認為讀書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良方,但要講究方法。他說:"體氣多病,得名人文集,靜心讀之,亦足以養病。凡讀書有難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吟。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但於已閱過者,自作暗號,略批幾字,否則歷久忘其為已閱未閱矣。"

Advertisements

唐宋八大家·韓愈

李鴻章自稱是韓愈的"粉絲",最喜讀其《諫迎佛骨表》,認為"氣盛"。他勸三弟"可常常閱之。多閱數十篇,得神志。譬如飲食,但得一餚,適口充腸,正不求多品也。蘇軾代張方午諫用兵書,言之非常痛快,余亦當讀。

心得三:史書不可不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首先,西方有位名人說過:歷史是一個讓人隨便打扮的小姑娘。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犯了因噎廢食的毛病。不讀,靠什麼來了解歷史呢?反過來,一切信以為真,書上的每句話,都被當作證實的信條,那就是過於天真了,也是不對的。

讀史的正確的態度,是用辯證的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顛倒的歷史還原過來……

Advertisements

比如,一部二十四史,寫符瑞、迷信的文字,就佔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書里都有。像《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高帝紀》里,都寫了劉邦斬白蛇的故事,又寫了劉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雲氣,這一切都是騙人的鬼話。因為根據當時的生態環境來說,是很難產生那麼大的白蟒蛇的;此外,雲氣、星象都是可以預測和計算的,而不是反應帝王的信息。

每一部史書,都是由繼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關係到本朝統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寫,也不敢寫。如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陳橋驛,竟發動兵變,篡奪了後周的政權。《舊五代史》卻說他黃袍加身,是受將士們「擐甲將刃」、「擁迫南行」被迫的結果,並把這次政變解釋成是「知其數而順乎人」的正義行為。

影視劇·趙匡胤

結束語:李鴻章的讀書心得,雖然是百年前的經驗,但是,對於今天的人們仍然有很大幫助。放下手機,開始讀書,或許不能獲得成功的結果,但至少能獲得一個成功的開始。

李鴻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