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時間活動教育模式實驗研究總結報告

摘要:幼兒園時間活動教育模式實驗研究以促進幼兒制動發展和幼兒整體發展為宗旨,強調幼兒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探索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主動發展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時間活動;模式;主動

一、問題的提出

(一)背景及理論依據。世界幼兒教育的發展背景是,本世紀40-50年代為福利事業階段,讓幼兒學會生活;60-70年代是智力開發的主要時期,強調幼兒充分活動,學會學習;80年代到現在,提出了培養「完整兒童」的教育目標,強調幼兒要學會關心。這一時期的「終身教育」概念,更為學前教育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終身教育」始於生命之初,止於生命之末,終身教育認為,由社會整體提供教育機會。這一思想,對幼兒教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

我國1990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一下簡稱《規程》),是以世界幼兒教育的發展為背景的。《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制動互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以遊戲為基礎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意幼兒的實踐活動,以充分運用感官為原則,讓幼兒有充分表現的機會」。《規程》精神,為實踐活動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時間活動教育模式是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質教育是相對於影視教育提出來的。幼兒園雖然沒有考試製度,可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也出現了違背素質教育的種種現象。

不少幼兒園(班)追求讀寫算,甚至留作業,打百分。把小學一年級課程內容提前教給孩子,剝奪了幼兒自主活動和遊戲活動的時間;在教學形式上,只重視全班上課(集中教育活動),對其他大部分時間的活動並不認真計劃和研究;上課的過程,只注重教師如何教、如何示範、講解和演示,而不重視幼兒如何學,不理會幼兒接受教育的心理過程。只重視發展較好的個別幼兒,而忽視其他大部分幼兒,教師講得多,表現的多,幼兒表現少,甚至大部分幼兒根本沒有表現得機會……在這種教育的影響下,一部分幼兒生活在缺乏成人尊重和愛撫的環境中。他們的一切活動全由教師統一安排和指揮,沒有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活動的機會;沒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也沒有主動交往的機會。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是被動的,這等於剝奪了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機會。幼兒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主動精神很難發展,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在幼兒園進行素質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緊迫的任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幼兒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發展的觀點,已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理論。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動手操作和物體、他人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事物操作活動是幼兒認知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產生和發展的基礎與源泉,也是幼兒發現學習的重要形式。交往活動是以認為對象的時間活動,幼兒仕社會化的基本途徑。幼兒禹城人,同伴之間的交往,在幼兒社會化及個性形成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實踐活動(包括操作活動和交往活動),是進行素質教育和解決現存問題的重要途徑。

(三)實踐活動教育模式實驗研究,是「八五」教改實驗研究的繼續和發展。為了貫徹《規程》精神,我們在遼寧省教委和遼寧教育學院的支持下,曾於1990年12月1993年12月,在瀋陽市和遼陽市的6個幼兒園進行了「幼兒園教育整體改革實驗研究」。實驗緊緊圍繞著《規程》精神進行,將規程的思想觀念和要求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變分科教學為綜合教育課程模式。具體的框架是:打破學科界限,之一縱向系統性和橫向綜合性的結合,以一定的社會問題、自然現象和兒童感興趣的事物為中心將包羅萬象的體智德美教育內容組織起來,形成一個一個的主題單元。在這個思想指導下,6個幼兒園的30多名實驗,千辛萬苦,潛心研究,摸索出一條貫徹《規程》精神的幼兒園綜合教育之路。此項研究通過驗收並獲得省教委三等獎。

「八五」實驗和全省的幼教改革,奠定了貫徹《規程》的全面基礎,廣大教師在改革實踐中學到了《規程》的新思想和新觀念。在推廣「八五」成果的基礎上,集中精力突破幾個主要問題,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研究擬定了這一課題。

二、實驗假說及要突破的難題

(一)實驗假說,假設以有關理論為指導,在「八五」幼兒園整體改革基礎上,創建一種幼兒園實踐活動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恰到好處的將幼兒動手操作和相互交往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使幼兒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使幼兒的素質迅速提高,使全體幼兒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諧、積極主動的發展。

(二)要突破的難題。(1)時間活動與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2)時間活動與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3)時間活動與規則意識同時發展,解決教育教學中活而不亂的問題;(4)時間活動與幼兒全面發展

三、實驗過程

幼兒園實踐活動教育教學模式實驗,是遼寧教育學院「面向21世紀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實驗」的子課題之一,是「九五」立項於省教委的實驗課題。參加這一課題的有瀋陽、大連、錦州、阜新、朝陽、本溪、營口、葫蘆島等8個市的16個幼兒園

實驗採取分級管理和指導的辦法。在省教委的管理和省教育學院領導下。課題負責人負責本課題具體的組織指導工作。各市教研人員分別隞本市的課題組織與指導,縣區教研員和各實驗單位的領導與教師負責本單位具體的實驗工作,實驗周期5年。

在總課題組的指導下,實驗人員學習了有關理論和資料,研究課題模式問題。在此基礎上,具體研究、分析幼教改革狀況,擬定了3個教育模式子課題。這是其中之一。分工后,重點研究了這一課題的內涵及其理論。做好了開題的準備工作。之後,召開了「面向21世紀素質教育教學模式開題會」。會議組織教研、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做了6個學術報告。其內容有:①面向21世紀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實驗理論;②關於面向21世紀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實驗幼教子課題的開題報告;③關於幼兒園實驗研究的測試工作;④關於幼兒園社會性教育實驗研究;⑤關於幼兒園實踐活動教育教學研究;⑥關於幼兒園分層次教育教學研究。這6個報告的提出,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開題,二是結合世紀培訓實驗人員。會議組織了研討活動,會後簽訂了課題議定書。

從1996年至1998年我們對實驗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指導,階段總結與評價,對成果進行研討等。1999年實驗進入結題驗收階段。

幾年來,各實驗幼兒園在省、市、課題負責人的組織和指導下,做了大量具體細緻的實驗工作,主要有:(1)組建實驗隊伍,確定實驗銀子,制定計劃,方案;(2)對教師、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3)對實驗班和對比班進行實驗前測和后側及橫向縱向發展狀態的分析研究;(4)對實驗過程、結果進行日常觀察、測試、記錄、統計、評估、分析研究。

四、實踐活動教育模式的構建

(一)實驗原則及要求。(1)實驗研究與日常教育改革工作緊緊結合;(2)目標在先,根據目標選擇內容和組織活動;(3)體智德美教育相互滲透,有機結合;(4)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注重幼兒的自選活動;(5)面向全體,因人施教;(6)以大自然大社會為背景為教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二)構建模式的宗旨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1)宗旨:一有二發展和幼兒整體發展為宗旨。整體的涵義指全體幼兒這個整體和個體幼兒的全面發展這個整體。具體講,意識強調幼兒主動(積極)發展,二是強調幼兒全面的內在和諧發展,三是強調全體幼兒中的每一個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不同發展。(2)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這一模式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主體地位和主動發展的問題。一要解決以幼兒為主體而不是以教材為主體的文藝;二是要解決幼兒主動發展而不是被動發展的問題。要具體解決教師與幼兒的關係,教與學的關係、面向全體與因人施教的關係、重教育結果與重教育過程的關係、智力與非智力發展的關係和活而不亂的問題等等。

(三)多層面立體化時間活動教育化式的構建。(1)總體描述:我們一改過去分科教學模式,構建現階段我省綜合教育模式——幼兒園多層面主體化實踐活動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因地制宜以大自然和大社會為背景,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泉,以幼兒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出發點,千方百計提供和創設教育環境(包括提供材料),解放時間和空間,解放幼兒的大腦、身體、雙手和物管,設計和組織多種多樣的,五彩教育活動、遊戲活動、生活活動和自由活動。(2)從不同層面不同方位構建模式:在教育領域方面,包括語言活動、數學活動、科學活動、社會性活動、體育活動、音樂活動、美術活動和綜合性活動;在幼兒一日活動各環節的安排上,包括早晨入園活動、幼兒自選活動、集中教育活動、自由活動、戶外體育活動、遊戲活動、活動區(角)活動、生活活動(包括盥洗、餐飲、入廁、午睡活動)和幼兒離園活動等等;在空間範圍上,包括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班內活動和班外活動、園內活動和園外活動;在組織形式上,包括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此外還包括主題性活動、學科性活動以及非主題非科學性活動。(3)具體的模式教育:在實驗活動中,實驗單位各自創建了具體的不同的各有特色的模式。概括的講,有多重玩玩做做模式、做做玩玩模式、動手操作模式、「動手操作——手腦聯盟——以動益智」模式、主體性區域活動模式、「以動為起點,體驗為過程,發展為目的」模式等等,還有多種多樣的教育經驗的總結和升華。

為了構建模式,實驗人員因地制宜的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春天在哪裡、放風箏、踏青、爬山、春遊、撿貝殼、玩大海、游泳、製作昆蟲標本、五彩的夏季、有趣的螞蚱、拾麥穗、秋收活動、到軍營參觀、郊遊、玩沙、下雨了、看彩虹、有趣的小雪花、堆雪人、踩腳印、冰——水——氣的變化,拾落葉、數落葉、種子粘貼、剪雪花、凍冰花、種植活動、飼養小動物活動、觀察記錄活動、布置活動室、園田勞動、河邊投石子、草地上滾爬、馬路邊看交通、參觀郵局、商店、醫院、拔草、捉蟲、玩風車、燃燒的蠟燭、三元色、燈泡亮了、磁鐵、參觀小學、與小學生共上一節課活動等等。

教師給孩子們創設了不斷變化著的室內外環境,提供了豐富的玩具、學具和材料。活動室的牆面、角落、窗檯的每一塊空地都被利用來創設活動區和活動角。寢室用上了抽拉床,空出大塊面積供幼兒活動,走廊的一角搭起娃娃家,暖氣亮搭起了玩具架,幼兒憑著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不同的活動內容,他們一邊操作一邊商量、交談和相互一輪。他們在合作,他們在競爭,他們全身心投入活動中,沉浸在自己的「活動王國」里。

在集中教育活動中,改變了教師示範、講解、演示的模式,注重了全體幼兒多說、多做、多問、多議論和參與。教師講的少了,幼兒活動多了,幼兒規模意識反而增強了。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他們活動有序,活而不亂。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孩子們開闢了廣闊的天地,繽紛的內容開闊了幼兒的活動,使幼兒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諧的發展,多方面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

大量的總結材料和統計表明,這一教育模式發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幼兒的合作意識、服務意識、規則意識大大增強了;幼兒的生活能力、勞動能力、學習能力和獨立性增強;幼兒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和文明禮貌等行為習慣得到了發展。還培養了幼兒熱愛大自然、愛小動物、愛他人的情感,培養了幼兒的主動精神。自控能力、積極進取、敢說敢問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力、吃苦能力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

皮亞傑說:「兒童是主動學習者。」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著名的心理社會發展專家埃里克森認為:「學前期是主動感或罪惡感時期,是好奇、主動探索、預備去學習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兒童,需要經過對環境做出種種反應的機會來表現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如果他們的主動探索活動被看做是頑皮,兒童就無法發展主動感,而由罪惡感取代」。

我們認為,幼兒只有經過自身的努力大道進步和需要的滿足,才能進一步激起他們的主動活動的動機,形成一種良性的更高級的活動需求,使他們巨大潛能得到發揮和表現。我們以有關理論和《規程》精神作指導,從遼寧實際出發,通過5年的艱苦努力,構建和完善實踐活動教育模式。雖然課題只是從一個側面踢了出來,卻解決了幼教改革中不同層面難以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實踐證明,選擇的突破口是正確的,解決的問題是根本性的,也是全方位的。

五、實驗成果

課題組負責人,撰寫了《關於幼兒園實踐活動即搜於模式的研究》和《幼兒園半日活動的設計與評估標準》,主編了幼兒教材36冊,幼兒只能訓練6冊;撰寫了《幼兒園實踐活動教育模式實驗研究總結報告》。

實驗積累了大量的實驗資料,包括實驗計劃方案、問卷調查實體、測查統計表、教育活動的設計、教師隨筆、觀察記錄、家長問卷和幼兒作品等

5年的實驗工作,使教師的理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掌握了大量實驗方法,積累了豐富的教改經驗。共發表論文947篇,獲榮譽稱號377人次。積累模式實驗的活動設計5789個,接待教學觀摩767人次

這次模式實驗研究,為進一步貫徹《規程》提供了經驗,培養和梳理了典型教師的幼兒園,為幼兒園素質教育和全省教改的深入發展做出了貢獻。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