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莪術的基本介紹

關於莪術栽培的研究進展

摘要:莪術是中藥莪術法定來源之一,莪術中主要含揮髮油類和薑黃素類成分,其中揮髮油為莪術抗腫瘤的有效成分,薑黃素為莪術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及經濟價值。本文就莪術的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莪術種植區普遍缺乏規範的栽培管理等問題。因此準確掌握我國華南地區的莪術栽培技術,筆者從育苗、田間種植與管理、肥水運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綜述了華南莪術栽培的研究進展。展望了莪術產業的發展趨勢,提出了無公害標準化栽培、延長產業鏈是莪術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從而提高莪術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莪術;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1. 引言

鬱金為常用中藥材之一, 為姜科植物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薑黃C.longa L.、廣西莪術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蓬莪術C.phaeocaulis Val. 的乾燥塊根[1 ]。莪術中主要含揮髮油類和薑黃素類成分,此外還有樹脂類、糖類、脂肪酸、甾醇、多肽類、生物鹼及微量元素,其中揮髮油為莪術抗腫瘤的有效成分,薑黃素為莪術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2]。莪術主要產於廣西、貴州等地[3]。國內市場對莪術的需求約有50%用於生產中藥飲片,近50%用於中成藥和提取物及製劑。莪術除藥用外,還可作色素、染料和殺蟲劑等,因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4]。

Advertisements

目前,有關莪術研究多集中於藥用成分、藥理以及臨床應用方面,而對莪術高產的栽培技術卻不多,開展莪術栽培技術的研究,對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能夠作為高效益產業使農民脫貧致富。為了準確掌握我國華南地區的莪術栽培技術,為此展開關於莪術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為生產高產,高效的莪術藥材提供參考。

2. 莪術栽培關鍵技術研究

2.1品種選擇

選擇適合華南地區種植的品種,比如廣西莪術、溫鬱金、蓬莪術。

2.2種姜準備

播種前挑選直徑20mm 以上,長度50mm 以上的二頭、三頭等直根莖或者直徑15mm 以上、長度70mm 以上的大子姜作種姜,碰傷發霉的根莖不能作種姜[5]。種植前將個大的莪術種縱切成兩塊, 不要傷芽, 待切面晾乾后再種, 或在切口蘸上草木灰后即可種植[6]。

Advertisements

2.3選地、整地

選擇有機質豐富, 肥力較好,陽光充足, 排水良好,壤性土質的旱地、坡地種植。栽種前再進行1 ~ 2次犁耙, 翻深20 ~ 25 cm, 不宜深翻,使耕作層疏鬆平整。經犁翻, 曬土約一個月以上, 畝用磷肥50~100 公斤, 混合牛糞1500~2000 公斤, 撒施作基肥, 然後耙細整平,起畦[7]。平地起細畦, 坡地起大畦, 以利於排水防漬又適當保濕。

2.4播種

4月上旬種植,蓬莪術種植密度為株行距35 cm×30 cm, 每畝株數4800~5200株穴內施廄肥、草皮灰混合肥,每667 m2施3000 kg,施后在肥上蓋一層土, 每穴放種莖1個,每塊約15 克,有1~2 個壯芽,種時芽眼向上, 深約5厘米, 覆土,再蓋一層稻草, 澆透水。每畝用種125 kg 左右[6]。

2.5施肥

種時畝施硫酸鉀複合肥30~50 公斤作種肥,要注意不要施得太靠近莪頭種,可施在兩株之間。6~7 月份根據苗生長狀況酌情追肥1~2 次。每次每畝用尿素、鉀肥( 硫酸鉀最好) 5 公斤,下雨後撒施。有條件的追肥用沼液、人糞尿、油麩發酵液、草木灰等淋施更佳[7]。莪術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隨生長期不同而變化,總的說來,氮素的吸收量最多,磷素和鉀素的吸收量接近。植株對氮、磷、鉀的吸收在出苗后99 d 為最高,並且氮的吸收量最多,全生育期氮、磷、鉀的總吸收比例為1:0.38:0.37[8]。

2.6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的原則是採用綜合防治為主,優先採用農業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機械防治法,化學防治法作為最後的措施。

主要蟲害: 姜弄蝶( 俗稱青蛆) 和蝗蟲( 土蝗) , 如果生長季節大量發生,則採收后徹底清潔田園,燒毀枯枝落葉,消滅越冬蟲卵或在幼蟲發生初期用90%晶體敵百蟲800 ~ 1000 倍液噴霧毒殺; 土老虎( 俗稱地蠶) ,蠐螬( 俗稱地龜蛆) , 螻蛄, 蟋蟀, 可用辛硫磷淋施或製成毒土伴種施防治;或者每畝用茶子餅15 ~ 20kg 搗成細粉加水漚爛約一星期,再加草木灰50kg,播種前作基肥施用。根結線蟲病, 實行輪作或施用淡紫擬青黴(線蟲清)防治[5,7]。

主要病害: ①葉斑病, 可用托布津500倍噴施防治。②爛苓綜合症。以農業措施預防為主: 選用健康莪頭作種和進行種子消毒( 500 倍強氯精浸種20 分鐘) ; 選用新地種植, 不連作;根腐病,與禾本科作物和油菜等作物輪作或5406 菌粉或木霉製劑1500 ~ 2000 倍液灌窩[5,7]。

2.7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栽培對莪術產量構成因素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9]。羲術通過蓋膜的辦法, 採用" 三避" 技術( 避寒、避雨、避曬) 栽培, 效果突出。一防雜草生長;二保土質疏鬆;三保水分均恆;四保肥增效。充分發揮土壤疏鬆、通透性好的優勢, 使莪術長菩多、個頭大、產量高以及收穫容易[10]。

3採收與加工

3.1採收

當年11~12 月份,地上部位枯萎時採收。採挖前一周先拔除地上部乾枯莖葉,挖出根莖、塊根,抖去泥土,撿出"老頭"、染病根莖和塊根集中深埋和銷毀,防止傳病。將葉堆積貯藏於田間,下一年用於覆蓋壟面或放入有機肥料腐化池腐爛成有機肥料返還土壤[5]。摘下塊根,剪去根莖上的鬚根,將根莖和塊根分開堆放[11]。

3.2加工

洗凈根莖和塊根,分別放在蒸籠內蒸或放入鍋內加過面水煮1.5~2.0 h,蒸煮至透心,撈起置潔凈曬場上曬至足干。塊根晒乾后即成商品鬱金,根莖切厚片晒乾后即成商品莪術[11]。或者蒸至透心后的藥材,按照根莖和塊根分別裝入烘箱中進行乾燥處理,乾燥溫度不超過50℃,乾燥時間視乾燥量和乾燥程度確定,保證根莖含水量不超過14%,塊根含水量不超過15%;乾燥完成後,分別稱重並做好記錄和標記[5]。

3.3留種技術

按種姜的要求適時收穫。收穫前一周停止灌水,割掉地上部莖葉,及時運出田間,以減少塊莖感病和加速幼嫩根莖木栓化。收穫時應防止機械損傷,避免霜凍。從原種圃和良種繁育地挖起植株后,分離根莖,抖去根莖上附泥,保留根莖上鬚根,剔除不合規格的根莖后即為下一年度播種用"種姜"。種姜應妥善貯藏,防止混雜、生病、爛種[5]。

3.4儲藏

中藥材倉庫要時刻保持清潔和通風、乾燥、避光、防霉變,溫度和濕度要進行實時記錄,保證符合溫度不高於20℃、濕度45% ~ 75% 的儲存要求。存放在貨物架上的藥材與牆壁、屋頂的距離不少於30cm、與地面的距離不少於10cm,定期檢查是否有蟲蛀、霉變、腐爛、泛油等現象[5]。

4小結

莪術作為常用中藥,在原料藥材出口及食品保健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而且莪術種植產生的經濟效益可觀,可作為種植示範項目帶動農民發家致富,十分具有吸引力[12]。因此,通過研究栽培技術的進展,可建立華南莪術及莪術類藥材栽培技術和管理的標準和方法,進行規模化種植,利用農機農藝相結合,加快莪術生產機械的研發,逐步實現莪術生產的機械化,保證藥材的質量,將有利於指導農業大規模生產,具有深遠意義,從而提高莪術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5.展望

現今莪術栽培雖然規範化種植,但是由於莪術栽培具有連作障礙,如何解決連作障礙問題是今後莪術栽培的重要研究課題。莪術通常以根莖入葯,這導致大量的莖葉被丟棄而造成浪費,如何充分利用莪術莖葉是亟待解決的問題[13],如何使有機廢棄物再生資源化和機械化栽培也是今後的研究課題。

因莪術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以莪術為原材料進行加工的藥物已大量上市,其應用前景極為廣闊,對其需求巨大。現在的生活,隨著癌症患者的不斷增加,對莪術的量也越來越多,這要求今後既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又要有優良的品質。為此,以下幾個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解決生產中連作障礙問題,減少土地浪費; 開發、利用莪術莖葉,減少資源浪費,使有機廢棄物再生利用; 建立合理的質量評價標準或體系,保證藥材品質; 挖掘多成分藥理作用,為新葯研發提供基礎。

如何延長產業鏈條,在開發藥用這一方面,要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 篩選和尋找藥用植物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 開展中藥材分子標記育種、中藥品質人工調控及生產基因工程藥物,將是21 世紀中藥學的新課題[14]。

參考文獻

[1] Ch P (中國藥典) [S ]. Vol Ⅰ . 2000.

[2] 許實波,唐孝禮. 薑黃素的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 中草藥,1991,22(3):140.

[3] 貴州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貴州植物志(第四卷)[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1.

[4] 劉銀章,楊玉蘭. 關於加快靈山縣中藥材莪術生產發展的建議[J]. 廣西農學報,2006,22(2):58-59.

[5]尹小娟,劉中軍,季歐,楊昭武,楊沙,林禹,李儒傑.蓬莪術規範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SOP)[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4,28(02):9-12.

[6]梁菊秀.莪術栽培技術[J].廣西熱帶農業,2006(03):39.

[7]勞創波.莪術栽培與加工技術[J].農家之友,2006(03):32.

[8]歐陽勝祥. 廣西莪術氮、磷、鉀營養特性、優化施肥與品種複壯研究[D]. 南寧: 廣西大學, 2008.

[9]梁菊秀,劉遜忠,劉旭欽,劉華才,何大福.不同種植技術對中藥莪術產量與效益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3(04):75-76.

[10]李振科,劉華才.廣西省欽州市莪術"三避"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13(18):97-98.

[11]吳慶華,林偉,寧全強,閻德愛,黃明廳.莪術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2,26(02):3-4.

[12]葉永浩,郝虹,蔡宇憶,楊麗瑩,李書淵.廣西莪術的栽培繁殖及分子鑒定研究進展[J].中藥材,2015,38(10):2220-2222.

[13]王德立.中藥莪術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1):3240-3242+3258.

[14]李校坤,姚崇瞬,黃亞東,肖健.現代技術在莪術研究中的應用[J].藥物生物技術,2005(02):134-137.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