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奎所傳的中和形意拳練法竅要

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里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形意門也是能人輩出,最讓人熟知的,便是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譽的郭雲深了。但同樣是崩拳,不是說學會了這個動作就能跟郭雲深一樣可以打遍天下了。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

中和形意拳立根當年的天津武士會張占奎所傳授的形意拳,由我國著名武術家、武當拳法專家沙國政前賢所傳,由其弟子,中國武當百傑、中和太極拳研修會會長李芝田老師演示教授。其取名中和,根自於一代宗師孫祿堂的言語。語日:「拳術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它妙也。」

Advertisements

  李存義前輩曾言,形意者,國術也。不以花架表演為能,專註於實戰養生為高。前賢曾有言:「見其外,知其內,誠於內,形於外。即內外和而為一者也。」形意拳講究一個「合」字,動作合,則致勁力順達,氣血暢通;不合,則氣血阻滯。故須明六合:外三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膝與胯合)與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六合能使人養成內外合一,上下一致,舉手投足動作和諧統一。這樣方可實現內養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真正實現六合一而萬事畢,此為形意拳術的意義。中和形意拳,是養生與技擊融為一體的優秀拳法,根於形意核心,更達於中和至理,時時處處講究中正平衡。習拳操武之時,時刻謹記二十四法,時刻關注省身照己。謹書二十四法於下:

Advertisements

  三頂:頭上頂有衝天之雄,手外頂有推山之功,舌上頂有吼獅吞象之容。

  三圓:脊背圓則力催身前,胸圓則兩肱力全,虎口圓則勇猛外宣。

  三挺:挺項則精氣貫頂,挺腰則力達全身,挺膝則腿堅馬穩。

  三抱:丹田抱氣氣不外泄,膽量抱身臨敵不變,兩肘抱肋出入不亂。

  三扣:肩扣則力氣到肘,掌扣則力氣到手,手足指扣則周身力厚。

  三垂:氣垂則氣降丹田,肩垂則力催肘前,肘垂則兩腕撐圓。

  三曲:兩肱宜曲則力富,兩股宜曲則力湊,兩腕宜曲則力厚。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覬兔之飢鷹,手毒如捕羊之餓虎。

  前賢李忠軒前輩曾言,二十四法師形意的根本。不明二十四法則其拳不見工整,其力難成一統,更不盲純粹的拳法。因為形意本是心神拳,不明規矩,不足以言方圓,更不能談形意拳二十四法的重要更在於三體式的體會上。能夠深入體會三體式二十四法,做到舉手投足形神相合,則可登堂入室也。

  老師經常講,初學形意拳的時候,首先要打出明勁。明勁者,剛猛和順,其發如電,其勢雄壯,出手無人能抵。更要取其蹚若犁行,翻手如塌天,行步雞形要穩,出拳三節要齊,振起四梢。講究三催力,腳催胯,胯催肩,肩催手,是為三催力。依此久而習之,則明勁易得,漸明拳道趣處。蓋而化之,自然心向。

  待明勁之後,則逐漸體會暗勁之功。暗勁如其名,力發不見形,出手見傷亡。按拳譜理解,形意拳的三種練法一明勁、暗勁與化勁,三勁之中,明勁易得,暗勁難人。看前賢的理論的時候,其實對於這三種勁亦曾作了比較詳細的練法說明。明勁的練法是動轉和順,起落整齊,方者居其中,方正其中,是達到高度平衡的意思。明勁並不是一味的剛猛,而是追求練拳時的平衡感。暗勁的練法是充實丹田,是身體堅如金石,神氣舒展,動作圓通。圓者以應外。暗勁階段,丹田會發生作用。孫祿堂的動物經驗,發生在暗勁階段。暗勁令肌肉堅實。暗,不是陰虛。暗勁是協調性,要活潑不滯,動作可以不規範,在周身協調的基礎上,以隨意的動作來提高自己的機動能力。化勁的練法是動作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勿忘勿助,一氣貫通而已。三回九轉是一式,即此意也。化勁在動作上與明勁、暗勁的動作一致,是規整的拳套或是稍作變化的拳套。不把拳打成新的模樣,但是內涵已經變化,動作不用力,以神意練拳。舉個形象的例子:貓全神貫注的盯著老鼠洞,達到忘我的境界,老鼠一旦出洞,貓就撲上去。此時,貓不會想著如何跳,爪子如何抓,意念一動,身體就飛出去了——這就是化勁。畫家的意在筆先,胸有成竹,也可以算是化勁。有了意念,不必斤斤計較,一筆一劃如何搭配,落筆自然協調。練到化勁,初步可以體會到神。化勁以意念練拳,收無意之效。薛顛曾言:「如有人來擊,心中並非有意防範,然隨彼意而應之,自然有堅決之抗力。如有人偷襲,心中來不及反應,已經做出了反擊。」以意練拳的要訣是勿忘勿助,不要失去意念,也不要加強意念。所謂「難得糊塗」,說的便是這種分寸。這個分寸不好掌握,忘了或者刻意了,都沒有練習效果。

  中和形意拳,五行是根本。蓋因為心為火日炮,肝為木日崩,肺為金日劈,脾為土日橫,腎為水日鑽。十二形是其身法演變,龍之搜骨,虎之捕食,雞之爭鬥,蛇之拔草,鷹之捉獵,熊之揮膀,鷂之穿鑽,燕之飛掠,鴕之撞擊,馬之奔騰。蘸之泳翻,猴之縱跳。能明白五行的本涵,則其餘的全套不過是一個動作的延伸,一個要領的不同作用姿勢。中和形意拳,取法中和,以五行演化,陰陽化生,五行生剋為指導思想,由一而五,五而十二,再至變化萬千,復以繁雜歸真,由繁至簡,取十二形而體會五行,再有五行而至中和,反覆體會,終達致中和之境界。

  起鑽翻落,拳法要義,起勢要鑽,落勢要翻,起要勢連橫,落要勢順。起為橫之始,鑽為橫之中,落位順之始,翻為順之終,起鑽翻落,四字裡面分明。

  五行之練,起於無極,行於歸元,成於三體,一舉動,時時刻刻關照自身,不偏不倚,立身中正。行拳時,頭頂百會,虛領頂勁,抵舌閉嘴,收頦平視,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體松心靜,收腹斂臀,吊襠直尾,腰脊主宰,上下相隨,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先求開展,后求緊湊,沉胯,折胯,正胯,動作協調到位。

  五行拳練法多以劈拳領起,然本脈五行則以鑽拳領起。因為,五行之中,鑽拳屬水。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鑽拳亦是如此。通過深入體會鑽拳,可以明白水的無孔不入之勢,方知拳法其實變化無形,更根據五行生剋轉化,自然化生,由水生木,則可在鑽拳之後,自然順發炮捶,亦可輕鬆的破解來敵的崩拳和直拳。概以拳本無相,動即是招,起身鷹捉,反手橫拳,則正合了水之特性。

  鑽拳之後,多練劈拳,劈拳練習要有旋按勁,更有暗勁內蘊其中。這種理念與一般的劈拳要直推如劈山的概念不同,練習即是打法,一出手,自然螺旋,周身一團混元。劈拳練習之時,要體會劈拳之後當為崩拳,觀老師演練崩拳,其疾若電,真若撞車,勢不可擋。五行之中崩拳屬木,木性剛烈,是以其疾如電,其力若高速火車直撞而出,其勢起於跟,發於腿,形於胯,直推身手而出,出手似曲似直,彈力十足,堪為開膛第一先鋒手,講究快准狠,用力短促疾。實戰之時,一擊而出,六合歸一,三星相照,形與神和,意氣相連,自然出手力透臟腑不是困難。曾見老師演示出手,問起竅要,師曾言,六合歸一,三節要明,四梢要齊,則出手即是崩拳,不在一招一式,而在萬法歸於一法,24法是基礎。

  崩拳剛猛,炮拳炸烈,劈拳之後若是順勢接法炮拳,更顯一前一後,和諧一同,其勢不可擋。蓋因炮拳講究的是擰旋勁,前手上架,勢帶翻擰,後手若出膛之炮彈,一發即中,則其上下相偕,直勁與擰裹勁相合,破直破橫,易如反掌。

  橫拳渾厚,全在身法,是以其行也必與身同。因五行之中,土性渾厚,承載萬物,為萬物之母,是以作用於身可以調理脾胃,統御五臟,更是養生一氣中和的根本,不以一手橫蹚而在全身開合,出手鑽拳,順步上手即是橫拳。常言說,出手橫拳不見橫,橫勁全在一身轉,不在出手的發勁,而在於全身之開合,翻擰於一拳,則出手建功。簡單用之破壞對方的中心,擊倒對方不是複雜的事情。五拳裡面最喜歡的除了鑽拳便是橫拳,配以鑽拳,則可實現以水潤土,自然全身上下一元貫通,健身養生不在話下。

  五行煉之純熟,漸明五行歸一,節節貫通,一氣混元之道,此時則可明白步步雞行,手手鷹捉,勢勢虎撲,是中和形意的三大根本。明了三節,齊四梢,則方可明白五行歸一。最終的身法與功夫成就,都要在這十二字之上著落。

  深諳步步雞形、手手鷹捉、勢勢虎撲之理,則深入研修十二形。十二形主練身法——猴形、雞形、龍形、燕形、虎形、蛇形、鷂形、馬形、龜形、鼉形、熊形、鷹形,有別於其他流派所傳的套路只有一兩式的十二形。中和形意拳的十二形,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演練方式左右均衡,左起而右歸,右出而左還,陰陽交替演練,不偏不倚,順應生理,開發人體全面平衡能力,達到一氣中和,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十二形之中,更有著重技擊的雙形合演之勢,諸如熊鷹合演的,雞猴合形的。雞腿之進退自如與猴形的敏捷矯健一體,實為技擊之上乘技法。更有養生技擊的龜蛇合形,其行勢若太極兩儀游,其效堪比龜蛇萬年生。龍行之後更有蛇來配,實為龍蛇合演無孔不入,起若游龍雲中游,翻若蟒蛇翻波濤。

  拳道雖簡,其理念深。中和形意拳十二形之外,尚有八式拳、進退連環拳、形意綜合大連環拳法,以及形意五行內功術,內容完善,順序鮮明,真正實現了內外兼修,養生與技擊並重,實用與觀賞同步,更加重要的是理論與實踐的交替驗證,無不述說著中和形意拳法的優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