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工作5年的老員工告訴你,特斯拉的「秘密」!

◎文丨《連線》 虎嗅編譯

在加入風投公司Eclipse Ventures之前,GregReichow曾是Tesla生產部門的副總裁,有報道稱,這是公司薪酬最高的行政管理職位之一。

在日前一篇由他撰寫的文章里,這位曾經在特斯拉工作了5年 「老員工」分享了特斯拉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廠里鮮為人知的「秘密」,據悉,在這個工廠的二樓,特斯拉正打造著自己的秘密武器。

我還在特斯拉工作的時候,特別喜歡在帶領訪客參觀工廠之後和他們聊一聊。參觀者通常會盛讚工廠的自動化水平、巨大的壓力機還有幾百號正在工作的機器人。然而實際上,他們只見到了工廠真實生產情況的一部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工廠的「神秘」二樓負責製造特斯拉的電池、電力電子設備和傳動系統。二樓車間是公司最高級的製造系統和自動化系統的誕生地。

Advertisements

我們很容易理解,特斯拉為什麼要自行生產包括電池和發動機在內的核心零部件。但是特斯拉為什麼還要自行生產高壓線、顯示器、保險絲這些不重要的零部件呢?為什麼特斯拉不只是開創一家普通的汽車公司,還要冒險做到比其他所有的傳統汽車廠商都更加垂直整合呢?

答案很簡單。特斯拉的目標不是生產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而是打造世界上最好的高端汽車,只是其恰好由電力驅動。要實現這一目標,目前的整合技術還不能滿足特斯拉的需求,我們需要不斷的推動汽車生產和設計的「常規」邊界。此外,我們還需要縮短汽車製造的時間周期,然而這一快節奏是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所不能實現的。所以綜合考慮,特斯拉選擇自行生產零部件。主要優勢包括以下三點。

Advertisements

01

第一個優勢是速度

推出一款新產品需要一個團隊做出成千上萬個決定。如果選擇將某個零部件外包,通常都需要將員工派到對方工廠工作很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其很難作出抉擇並對結果產生有效的影響。

首先,員工是在外包商的工廠工作,不是自己的地盤。其次,沒有足夠的產品設計團隊在現場做諮詢和決策。如果可能,工程師團隊每天都去到生產車間,和製造員工進行溝通,了解如何進一步進行提高才是生產的最佳方式。工廠信息的半衰期非常短暫,雖然很多外包商承諾會及時改進或完工,但是事實仍然是直到上了飛機還在匆忙的解決問題。如果自己負責製造,就可以從容的在工廠車間里解決一切問題。

02

第二個優勢是

縮短髮現問題和改進問題的周期

傳統汽車行業經常捆綁開發需求,每隔3-4年才在新一代產品上將所有的問題統一進行完善。為了等待核心項目的改進,有些項目需求會被推遲,總的來說捆綁開發需求會帶來更低的改進率。但是特斯拉絕對不會這樣。

特斯拉的方法是發現問題就立刻採取措施。特斯拉每周都會進行超過50次修改。實時對產品進行調整並不會大幅影響生產系統的工作效率。退一步講,到底是一味的提高生產效率重要,還是打造一款發展快速,富有競爭力的產品更重要呢?擁有自己的生產線是縮短應變時間,提高應變能力的最好辦法。

03

最後一個優勢是

企業自行生產零部件

會對於產品本身產生更深的理解

更好的發現改進產品的辦法

自行製造零部件時遇到的所有困擾最後都會轉化成寶貴的財富。特斯拉ModelS系列實現「Ludicrous」模式的升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對ModelS系列早期型號進行改進時,提高電池輸出功率的主要限制就是如何提高電池組內保險絲和開關係統的性能。

生產一種既能在正常運行中承受大規模電流通過,又能在毫秒內電流異常激增時保護汽車的保險絲是非常困難的。內部自行研發生產保險絲幫助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對產品的深刻了解以及基礎物理的紮實基礎讓我們實現了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的工作。特斯拉的用戶因此得以實現2.8秒內從靜止加速到百公里的驚人之舉。

自行生產產品永遠是對的嗎?當然不是。如果你的產品需要的零部件並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就沒有必要自行生產。但是如果你的產品需要的零部件含有獨有的知識產權並且變化很快,那麼自行製造就是最好的選擇。

根據不同的能力採取分層策略是比較理想的辦法。企業可以在開始時利用自己的生產線進行生產製造,並且最好讓工程師、設計師以及產品團隊共同參與生產過程。通過試驗性生產線,企業進行快速學習和迭代,了解生產產品的必要條件。隨後在初始產能的基礎上按比例擴大生產,根據外包商的製造能力進行分配。

這一策略有幾個好處。

首先,你可以識破外包商是否在說謊。如果想對產品作出微調,你可以先用自己的試驗性生產線進行測試,之後再交給外包商實操。通過這種方法,你對於新增成本已經有了親身經驗,所以可以避免和供應商就「微調到底會產生多少額外的勞動力成本」展開爭論。其次,試驗性生產線可以成為改進下一代產品和製造樣本的平台。採用能力分層策略既可以縮短學習改進的周期,也可以利用大型外包商的供應鏈提高生產效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創業者都不敢輕易創建硬體公司。但是解決重要的問題需要從物理世界入手。疾病、能源、基礎設施、機動性等很多複雜的挑戰都離不開包括硬體在內的跨學科解決辦法。現在這個時代需要勇敢的創業者去解決這些重要問題,抓住時代為企業和社區帶來的機會。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數字化企業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