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太乙穴

自編腧穴助記歌訣:

太乙臍為參,直橫2寸取,點8、1.2,直刺即可以,鎮驚又化痰,和胃止痛禮,神經與消化,癲狂吐舌舉,心煩不寧醫,疝氣腳氣與,遺尿精神病,配穴效如許。

腧穴定位:

仰卧位,當胸劍聯合至臍中連線的下1/4與上3/4交點處,旁開中線2寸處取穴,橫平內側的商曲、下脘[7]。

仰卧位,太乙穴在臍上2寸,下脘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功能作用:

太乙穴意義:胃經氣血在此形成強盛風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強勁的風氣。

運行規律:風氣循胃經向穴外傳輸。

太乙穴有滌痰開竅,鎮驚安神,和中化滯,除濕散熱的作用。

古「太」與「大」通,此穴在「下脘」穴之旁2寸,此處近胃,下連於腸,其狀如「乙」字。《禮記》「魚餒必自乙。」註:「魚去乙則不肥。」大腸俗名肥腸。「太乙門」即是「大腸門」。其所治症,除腸疾吐瀉而外,如癲疾狂走、心煩,正合中醫之陽明腑證,棄衣登高譫語等證。正與中樞神志有關,所謂臟燥則狂者,由於大腸結熱。而大腸結熱,又當在迂曲彎轉之處,故治取此穴有效。

Advertisements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脹,心煩,癲狂,嘔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脹腸鳴,腸疝,腳氣,遺尿,胃痙攣,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腸鳴,泄瀉,心煩不寧,吐舌,癔病,癲癇,精神病等。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脹、心煩、癲狂。

太乙穴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腸腑等疾患:如嘔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脹腸鳴、煩心、癲狂、腳氣、遺尿等。

現代多用太乙治療胃痙攣、急慢性胃炎、腸疝等。

太乙穴主治胃痛,腹脹,心煩,癲狂等[2]。

太乙穴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腹脹,腸鳴,泄瀉;心煩不寧,吐舌,癲狂。

消化系統疾病: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腸鳴,腹脹;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癔病,癲癇,精神病;

其它:遺尿。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