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梁氏家訓四則、海南梁氏家訓六則

作者:梁如金

海南梁氏家訓六則

功德言,永不朽

重教子,育英才

立遠志,淡名利

善交友,練人情

讀書明,濟蒼生

痛改非,去痼疾

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首,德邪則功歪,功歪則言惡。是故,德之至者,功立萬代,言傳千秋。聖人之德,仁義孝敬忠誠也,仁於身,孝於親,忠於國。知仁義而圖報孝,知孝敬而攬忠誠。功德言,相輔相成,此三者當立於不朽之境地。

子不教,養之過。教而非溺,普天之下,凡逆來順受者皆一事無成;教而非積,歷史之源,凡聚貨斂財者,均自暴自棄。必以聖人之道,感其生,動其情,使子孫發奮自力,方可以實現人生之價值。

人無理想形如鹹魚,苟且名利則無德行。立志乃成功之第一要義也,無志者無功,無功而立於世界,則形同虛設,何以光耀族譜?何以創造未來?不鶩名利,寧靜以致遠;明哲保身,知足以長樂。

朋友不可以不交,禮尚往來不可不練。社會之中,人情世故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問,乃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一竅不通者,何以談論學問?人情未練達者,何以為文?正所謂,處世之學,在於交遊;學文之端,在於明理。

學以致用,大濟蒼生,此為讀書立身之本分也。孔子曰:學而優則仕。仕者,為官也。為官而為一方父母官,為官一方則造福一方,為官一時則奉獻一時,此為讀書仕途之道也。不可只顧個人名利,功名利祿,此乃背離讀書之初衷,不可為也。

人恆過,而後能改,善莫大焉。世上知錯而不改者,均為面子問題,非意識觀念之差。意識觀念之差,可由讀聖賢書以修正,明知故犯猶未改者,此為心理痼疾也,當去除。


廣東梁氏家訓四則

讀書起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

勤儉治家之本

和順齊家之本

這幾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起家靠讀書,保家需循理,治家當勤儉,齊家要和順。

家族的興起,要子子孫孫以讀書為己任,讀書的成敗不但關係個人的命運,而且關乎家族的命運。現今社會中,讀書求學依舊是發家起家的絕佳途徑,多讀書,多學習知識,人的見識就多,心胸就開朗,眼光就獨到。

古人云: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就是說,讀書積澱知識,很好地運用知識就能夠打造一座「黃金屋」。這是物質需求方面,另一個是精神給養方面。人們的一切先進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宇宙觀,都要從讀書中得來。人生在世幾十年,不可能一切事情都親歷躬行,還要自我總結經驗,人們沒有這個時間,很好的途徑是讀書,讀書能夠使得人們花費較少的時間就能夠掌握相豐富的知識。而這些知識,會在某些時候成為發家致富的本領,因此,讀書時起家之本。

讀書還有好處,那就是讀書可以循理。何謂循理?遵照一定的道理、規律處事,簡單說就是講道理。又為何說循理是保家之本呢?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雖然在封建社會時期,有些國法家規殘暴甚至是沒有人性,但是無論在哪一個歷史階段,規矩是一定要講的。我們現在是法制社會,就是要運用法律手段來規範公民的言行己舉。如果一個人等到社會對他採取制裁措施,那麼,他就基本無藥可救了。因此,讀書可以教育人怎樣運用事物的發展規律處世,又要遵守社會準則,否則只能接受社會的制裁,時代的淘汰。循理即為保家之本。

勤儉節約是我們最常說的,大詩人陸遊有一句詩這樣寫道:歷覽先賢家國事,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觀歷史,歷朝歷代以來,朝代的更迭與皇室的奢侈浪費有很大的關係,常常是前幾任皇帝體恤民情,到了王朝的最後幾任皇帝便開始荒淫無度,消耗國家財產,國庫空虛,賦稅嚴重,人民苦不堪言,只能奮起反抗,正是官逼民反。對於家族而言,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勤儉節約,對於祖先積攢下來的財富耗盡一空,那結果只能是家毀人亡,狼狽於世間,愧對祖宗萬代。因此,勤儉治家乃成家之道,奢侈浪費乃敗家之恥。

所謂和順齊家之本,即是和和順順是家庭和睦的根本。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法律也同樣有規定,不能強制要求親人做污點證人,就是要保障家族的和諧穩定進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如果家族宗親之間,相互猜疑,勾心鬥角,試問一個家族如何和睦繁榮?社會又如何安定發展?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基本單位一旦大幅度出現了不安穩的音符,那麼,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就會增加,由此帶來的社會危機是不可估量的。正是:家齊則國治,國治則天下平。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