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試試中醫

痛風,是古代流行最多的疾病之一。當時在埃及、希臘及羅馬等西方大地蔓延,多為餐餐大魚大肉的帝王將相等富貴人群所患,所以又叫「帝王病」「富貴病」。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痛風的發病率在我國逐步成為常見病。

痛風是由於長期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鹽結晶沉積所引起的急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並可發生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等,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致殘、腎功能不全。

痛風最常見的病因是飲食因素,即食用嘌呤高的食物,如肉類、牛奶等。此外,手術、外傷、飲酒、情緒緊張、過度疲勞等也可誘發痛風。

關節疼痛,隨「風」漂移

中醫怎樣認識痛風?

中醫學認為,痛風屬「痹證」範疇。痹證多由風寒濕熱引起,中醫把含嘌呤高的食物叫做膏粱厚味。膏粱厚味最易惹濕生熱,所以痛風最常導致濕熱的表現。

Advertisements

風性善行而數變,所以痛風關節痛會從一個關節轉到另一個關節;病情變化很快,急性期紅腫熱痛很厲害,令人痛不欲生,可幾天後卻又風消雲散,恢復如常人,像「風」吹過一樣。

痛風有什麼徵象呢?

一是無癥狀高尿酸血症期:尿酸增高但沒有癥狀。

二是急性期:誘發因素有飽餐飲酒、過度疲勞、緊張、關節局部損傷、手術、受冷受潮等。表現為關節劇痛如刀割,關節局部發熱、紅腫及明顯觸痛,常見最先發病部位是第一趾。

三是間歇期:又叫無癥狀間歇期。四是慢性期:全身出現多發小疙瘩,是尿酸鹽反覆沉積使局部組織產生了痛風石。

五是腎臟病變:包括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和急性尿酸性腎病。

治療痛風,清熱祛濕

陳先生35歲,近兩年來右足趾反覆紅腫熱痛。因疼痛加重,且持續了5個多小時,無法行走,陳先生是坐著輪椅來醫院就診的。醫生檢查發現,陳先生舌質紅,舌苔黃厚,脈弦滑數。右足趾紅腫燙手,觸痛明顯。中醫辨病辨證為痹病,風濕熱證(即西醫所說的痛風病)。

Advertisements

中醫對痛風病的治療,主要有內服清熱祛風濕中藥、中成藥,外敷局部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減輕癥狀,同時能避免單用西藥帶來的毒副作用。治療原則是迅速控制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預防急性關節炎複發,糾正高尿酸血症,從而避免尿酸鹽沉積造成的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

清熱祛風濕的常用處方有白虎湯合四妙散:

石膏30克,蒼朮10克,知母15克,黃柏10克,牛膝15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30克,海桐皮15克,虎杖20克,七葉蓮30克,川萆薢30克,生苡仁30克,蒲公英20克。配4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配合內服痛風定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雙柏散水蜜外敷局部。

5日後陳先生回來複診,右足趾的紅腫熱痛已減輕大半。醫生囑其按上方再服3劑。3天後隨訪:右足趾無紅腫熱痛,走路如常。

在此,向廣大患者介紹幾種簡便的中醫治療方法:

牛膝黃柏茶

牛膝15克,黃柏15克,赤小豆25克,加水煎湯代茶飲,防治濕熱型痛風。

土茯苓茶

土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將土茯苓晒乾研粉,煲好粥,放入土茯苓粉攪勻,再煮,食粥,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痛風性發作間歇期均有效。

薏米蓮子百合粥

薏米50克,蓮子30克,百合20克,粳米60克,紅糖適量,將薏米、蓮子、百合洗凈,加水煮爛,再與粳米一同煮粥,適用於濕熱痹阻型痛風。

運營人員: 董敏 MZ011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