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的功效與作用,不僅可用來做調料還可用來入葯

草果(學名: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是姜科,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叢生,高可達3米,全株有辛香氣,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干膜質,兩面光滑無毛,葉舌全緣,頂端鈍圓,穗狀花序不分枝,每花序有花多達30朵;總花梗被密集的鱗片,鱗片長圓形或長橢圓形,苞片披針形,頂端漸尖;小苞片管狀,萼管約與小苞片等長,頂端具鈍三齒;花冠紅色,裂片長圓形,唇瓣橢圓形,蒴果密生,熟時紅色,種子多角形,濃郁香味。4-6月開花,9-12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雲南、廣西、貴州等省區,栽培或野生於疏林下,海拔1100-1800米。

草果是葯食兩用中藥材大宗品種之一,草果作調味香料;全株可提取芳香油。果實入葯,具有燥濕健脾,除痰截瘧的功能。主治脘腹脹滿,反胃嘔吐,食積瘧疾等症。好多中成藥離不開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風丸、益腎丸、開郁舒肝丸、寬胸利膈丸、潔白丸等。

入葯部位

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

性味歸經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入脾經、胃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7.5克;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禁:身虛畏寒者慎用。氣虛或血虧,無寒濕實邪者忌服。

宜:脘腹冷痛、食積不化,或飲食不香、嘔吐反胃者宜食。

炮製方法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低溫乾燥。

草果仁:揀凈雜質,置鍋內文火炒至外殼焦黃色並微鼓起,取出稍涼,碾去殼,過篩取仁。

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薑汁與水少許,拌勻,微炒,取出,放涼。(每草果仁100斤,用鮮姜10斤取汁

功效:

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

藥理作用:

1.鎮咳祛痰作用:本品所含的a-和β-蒎烯有鎮咳祛痰作用。1,8-桉油素有鎮痛、解熱、平喘等作用。

2.抗炎、抗菌作用:B-蒎烯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並有抗真菌作用。香葉醇有抗細菌和真菌作用,對發須癬菌和奧杜安氏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0.39mg/ml。

3.其它作用:小劑量香葉醇能抑制大鼠的自發活動。大鼠口服香葉醇能抑制胃腸運動,小量口服有輕度利尿作用。香葉醇還有驅豚鼠蛔蟲作用。

文獻論述:

1.《綱目》:草果,與知母同用,治瘴瘧寒熱,取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也。

2.《本草求真》:草果與草豆蔻,諸書皆載氣味相同,功效無別,服之皆能溫胃逐寒。然此氣味浮散,凡冒巔霧不正瘴瘧,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3.《本草正義》:草果,辛溫燥烈,善除寒濕而溫燥中宮,故為脾胃寒濕主葯。按嵐瘴皆霧露陰濕之邪,最傷清陽之氣,故辟瘴多用溫燥芳香,以勝陰霍濕濁之蘊祟。草果之治瘴瘧,意亦猶是。然凡是瘧疾,多濕痰蒙蔽為患,故寒熱往來,糾纏不已,治宜開泄為先。草果善滌濕痰,而振脾陽,更以知母輔之,酌量其分量,隨時損益,治瘧頗有妙義,固不必專為嵐瘴立法。惟石頑所謂實邪不盛者,當在所禁耳。

4.李杲: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益真氣,消一切冷氣膨脹,化瘧母,消

宿食,解酒毒、果積。兼辟瘴解瘟。

5.《飲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嘔,補胃,下氣。

6.《本經逢原》:除寒,燥濕,開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麵食、魚、肉諸毒。

7.《本草求原》:治水腫,滯下,功同草蔻。

選方:

①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果飲)

②治癉瘧,脈采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清脾湯)

③治腫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上等分,細銼。每服半兩,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果附湯)

④治脾痛脹滿:草果仁二個。酒煎服之。(《仁齋直指方》)

⑤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上等分為粗末。

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半,煨姜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傳信適用方》草果飲)

⑥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哺益甚,頭身疼痛: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用水一鍾,煎八分,午後溫服。(《瘟疫論》達原飲)

用藥宜忌

氣虛或血虧,無寒濕實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陽,老弱虛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經疏》:凡瘧不由於瘴氣;心痛胃脘痛由於火而不由於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咸屬暑氣溫熱,皆不當用。

③《本草備要》:忌鐵。

宜:脘腹冷痛、食積不化,或飲食不香、嘔吐反胃者宜食。

忌:氣虛或血虛的體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傷正氣;陰虛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溫燥傷陰。

做法指導

1. 草果忌鐵。

2. 用於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症,可與草豆蔻、厚朴等同用。

3. 用於瘧疾,對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藥用附方

1.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果飲)

2.治癉瘧,脈采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銼。每服20克,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清脾湯)

3.治腫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上等分,細銼。每服25克,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果附湯)

4.治脾痛脹滿:草果仁二個。酒煎服之。(《仁齋直指方》)

5.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上等分為粗末。每服10克,用水一盞半,煨姜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傳信適用方》草果飲)

6.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哺益甚,頭身疼痛:檳榔10克,厚朴5克,草果仁2.5克,知母5克,芍藥5克,黃芩5克,甘草2.5克。用水一鍾,煎八分,午後溫服。(《瘟疫論》達原飲)

臨床應用

1.以草果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於治療其它多種疾病,如:用草果配柴胡、桂枝等14味中藥組成柴桂草果湯,治療流感行性感冒300例,總有效率為95.31%(浙江中醫雜誌,1993,1:65)。

2.以草果15克,訶子5克,山柰5克,官桂5克,焙乾研細末,再以樟腦5克,一起入香油125克中,裝入鹽水瓶,密封浸泡三天後,外擦用治斑禿,治療30例,均愈(中醫藥學報,1987,3:53)。

3.配知母,具有調寒熱,和表裡之功,善治瘧證。

4.配常山,可加強截瘧之藥力,免除常山涌吐之弊。

5.配砂仁,增強化濕濁,溫脾陽,和胃氣的功效。配厚朴,化濕濁,健脾胃,行氣和胃。

6.配白豆蔻,二葯相使配對,各取所長,具有較強的化濕醒脾,暖胃散寒,行氣止痛,調中止嘔作用。

名家論述:

①《綱目》:草果,與知母同用,治瘴瘧寒熱,取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也。

②《本草求真》:草果與草豆蔻,諸書皆載氣味相同,功效無別,服之皆能溫胃逐寒。然此氣味浮散,凡冒巔霧不正瘴瘧,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③《本草正義》:草果,辛溫燥烈,善除寒濕而溫燥中宮,故為脾胃寒濕主葯。

按嵐瘴皆霧露陰濕之邪,最傷清陽之氣,故辟瘴多用溫燥芳香,以勝陰霍濕濁之蘊祟。草果之治瘴瘧,意亦猶是。然凡是瘧疾,多濕痰蒙蔽為患,故寒熱往來,糾纏不巳,治宜開泄為先。草果善滌濕痰,而振脾陽,更以知母輔之,酌量其分量,隨時損益,治瘧頗有妙義,固不必專為嵐瘴立法。惟石頑所謂實邪不盛者,當在所禁耳。

烹調用途

草果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氣,增進食慾,是烹調佐料中的佳品,被人們譽為食品調味中的「五香之一」

草果用來烹調菜肴,可去腥除膻,增進菜肴味道,烹制魚類和肉類時,有了草果其味更佳。燉煮牛羊肉時,放點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驅避羊膻味。調製精滷水和烹制肉類、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雲南特產封雞中亦採用草果增香。

1. 健脾開胃,利水消腫

2. 適用於虛熱、咳嗽、水腫、小便不利、小兒熱驚、頭生瘡腫等症

3. 身虛畏寒者慎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