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上帝因為愛情,才造了月夜

文 | 莫泊桑

整個白天,他因為滿肚怒氣一直不說話,外甥女兒的愛情是那般不剋制,

作為一個教士他暴怒,作為道義上的家長、保護人和精神指導者,他的女兒欺騙了他,搶劫了他,玩弄了他,他同樣的暴怒。

她的女兒未經父母參與、勸導而自作主張,自擇配偶,他怎能不氣,他就是這麼認為的。

自私自利的他氣得說不出話來。

吃過了晚餐,他本想勉強去看一會兒書,可是他無法達到目的。他越想越氣。晚上10點鐘的時候,他拿起他那根粗大的榆木棍手杖,那是一根他在夜裡去看病人必定帶著防身的粗棍。

他像轉動風車兒一樣將那根粗棍掄在了手中,他瞧著它微笑。

最後,他將棍子擎起,他咬牙切齒地用它敲著椅子,那椅子的靠背應聲裂開,倒在地板上。

他拉開了門,他想到外面去,可是走到房檐前便停了腳步,他看見了那片幾乎從沒有見過的月色清輝,他竟然有些吃驚。

他生來很聰明,那是一種古代聖哲們才有的詩人的情感,看著屋外的這片天,他忽然覺得這空明夜色,這壯麗的美景讓自己分心了,他是被這種靜謐的美好感動了。

在這個被月光浸透的小園裡,成行果樹的枝柯上盪著剛剛掛上的綠色纖弱薄衣。

那些肥大的金銀花藤早已經攀到他住宅的牆上,一陣陣美妙的甘甜的清氣隨風送入鼻孔,此時,他心中便有一種溫和明朗氣息暗自涌動。

他深深地呼吸著、享受著,就像醉漢飲酒般享受著這清新空氣,他從容地信步向前走著,心曠神怡,他幾乎忘記了他的外甥女兒。

他獨自站立在田地里,他用一種玩賞的態度欣賞著面前這幅被溫情脈脈的清光所淹沒的平原,這是一方浸潤著月色柔情的平原

成群的蟾蜍用一種短促的聲調叫著,遠處夜鶯的聲音如同串珠般美妙,這些因著醉人月色而起的清脆顫音,好似為了擁抱和親吻而唱出的歌聲。

馬理尼央長老這時候又開始走動了,他的心裡失掉了先前的勇氣,他卻不知其所以然。他覺得自己陡然沒了力量。

他想坐下來休息,想就這麼坐著一動不動,他開始想從上帝的作品里去認識和讚美上帝。

遠處,一大行筆直的白楊樹隨著小溪向前蜿蜒地伸長著,那薄薄的霧靄被月光穿透過些許,它在河岸上和周圍浮著不動,成了發光的銀色。

白楊樹枝頭的葉子也被霧水片片抹過,月光瀉在上面波光斑斕耀眼。

在這樣清幽的夜晚,月光如一層輕柔透明的棉絮遮住了溪水的迴流。

教士再次停止了自己的腳步,他的心中產生了一種溫柔的感覺,那是一種越來越大卻又無法抵抗的溫柔,這種溫柔無聲地打動他的心靈。

一種泛泛的不安侵入他的心,他疑慮了,他覺得自己的心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問題就是他有時問自己的那些問題中的一個。

上帝為什麼會造這些東西呢?

既然夜是為了給睡眠者用的,熟睡的人的意識跟著睡去,他們需要忘卻一切,為什麼又教它比白晝更有趣味,比黎明和黃昏更加柔和?

強烈的光浪同好些微妙過於意味深遠的事物不相宜,為什麼這個態度從容使人感到誘惑而且比太陽富於詩意的月球,

竟像是被上帝註定來小心翼翼地照明這些事物一般,把黑暗世界照得如此通明透亮?

為什麼善歌的鳥雀不像其他歌者那樣在夜裡睡去?

為什麼它偏偏在這種使人動蕩的婆娑陰影里歌唱?

為什麼有這種半明不暗的薄霧投在世界上?

為什麼有心弦的顫動?為什麼心中會有感慨和激情的疲勞?

既然夜是為了讓人躺在床上睡去,為什麼又存在這種不被世人看見的誘惑?

這種入眼即美的景物,這種自天灑下的無邊詩境,究竟是為誰人而設?

長老終究是一點也不明白。

不經意地一抬頭他看見遠遠的處所,草灘的邊上,那被罩在發光薄靄里的樹叢底下,兩個相依的人影,一男一女漸漸地出現在他的視線里。

男人比較高大,他的胳膊挽上了女朋友的腰部,並且,偶爾還吻一吻她的額頭。

那罩著他們就像為他們設的仙境般的景物本來是靜止的,現在突然由於他們而充滿生氣。

他們兩人像是一個單獨的生命,是領受著天意前來享受這個靜謐夜景的生命。他們向教士走了過去,儼然一個活生生的答案,那個天主為教士的疑問投下來的答案。

教士站著不走了,他的心臟跳得很急,他的精神開始彷徨。

他記起〈聖經〉上的一些故事,路得和波阿司戀愛了,那是《聖經》里上帝意旨在一種幕景的實現。《雅歌》里好些篇章,烈火樣的呼聲、激情的召喚,那些灼人的溫柔詩篇是那麼熱烈,這其中醞釀的情感同他的感知產生了共鳴。

他對自己說:「上帝是想用理想世界掩護人類的愛情,才造了這種月夜。」

他終於在這一對邊走邊吻的人兒前面退卻了,然而那個女子是他的外甥女兒。

於是他問自己:他是否將要違抗上帝。上帝讓這樣一幅清幽美景圍繞著他們的愛情,他難道不允許愛情嗎?

他倉皇逃走,精神略顯恍惚,他的心裡產生了慚愧感,好比他闖入了一所他本不應該出現的異教廟宇中。

-遠 方-

莫泊桑把月光的美注入到文字里流傳,將月夜的妙不可言傳達得淋漓盡致,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這麼美麗的月色,不僅動搖了主人公要棒打鴛鴦的決心,也讓他領悟到了愛情之美,甚至感覺世界上的愛情原本就是上帝安排好的,這就是月光的魅力,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作 者-

莫泊桑,(1850—1893),法國作家,出生於諾曼底一個破落貴族之家,師從福樓拜學習寫作,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9篇中短篇小說及3部遊記,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有:《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于勒》。

俗話說: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相信這句話讓不少人糾結,要辭職嗎?要休學嗎?要離家嗎?

其實,旅遊也好,旅行也罷,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感觸他鄉的自然和人文風景,漲漲見識才是根本。

當你還沒有任性到說走就走的時候,不妨先閱讀那些旅行者留下的文字和照片,了解遠方究竟什麼樣。

但是,古代和現代、東方加西方,留下的遊記太多太多,如何找到其中的精華呢?!

在這裡,有幾位在行走又在讀書的旅行者,如獵人一般,從書頁森林,把經典遊記找出來,呈現給你。

看紙上風景,也是遠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