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五大名將,狄青第四,宗澤第三

宋時期不管北宋南宋,都是重文輕武,大宋王朝在華夏文明的傳播和承載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宋朝時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但在抵禦外敵上,宋朝卻遭受這遼夏金蒙的壓迫,好在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將領。岳飛,孟珙,宗澤,狄青,王堅,曹瑋,李繼隆,韓世忠,劉錡,畢再遇,虞允文,吳玠,曹彬,王韶,魏勝等都不論是在作戰能力還是戰功上,都足以讓後來者景仰。

五,王堅

王堅,南宋時期抗蒙名將。曾秘密潛入蒙古軍造船之地,燒毀其船支二千餘。寶祐二年,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廣安等地擊敗蒙古軍。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王堅調集民夫,修築釣魚城。開慶元年,蒙哥汗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與副將張珏堅守釣魚城,多次擊退蒙軍。蒙哥派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為王堅所殺。蒙軍攻打九月不下,蒙哥為旋風火炮受創而死。蒙軍被迫撤退,史稱釣魚城之戰。以功封寧遠軍節度使。后調任湖北安撫使等職,因遭賈似道排斥,景定四年三月,被任和州知州兼管內安使,景定五年三月,鬱憤而死。可以說,倘若王堅不死,南宋還可以多存活幾年。

Advertisements

四,狄青

狄青動畫形象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我們小時候有部動畫片就是說大英雄狄青抗擊西夏的,那時候賊愛看。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當時西夏正值巔峰,狄青之前宋都是戰敗的,他每次戰鬥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後25戰,以皇祐五年正月十五夜襲崑崙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謚號「武襄」,又是一個沒得到善終的民族英雄。

三,宗澤

宗澤,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宋史》:夫謀國用兵之道,有及時乘銳而可以立功者,有養威持重而後能有為者,二者之設施不同,其為忠一而已。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宗澤還是岳飛的伯樂,可惜的是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是一個將國家興衰看的比什麼有重要的將領,一生憂國憂民。

Advertisements

二,孟珙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亦是岳飛部屬,一家都是保家衛國的將領。南宋中期宋蒙戰爭爆發后,曾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13世紀初至中葉的中國大地上,南宋相繼與衰亡的女真金國、新興的蒙古汗國發生了激烈的民族戰爭。在這段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歷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從普通的下級軍官做起,與父親孟宗政憑藉戰功成為抗金名將,最後攻破金國都城,親手俘獲金國末代君主的遺骸。金國滅亡,蒙古又大舉入侵,妄圖消滅宋朝。孟珙再次擔起重任,統領南宋兩大戰場(南宋四大戰區:川蜀、荊襄(又稱京湖)、淮西、淮東),率領宋軍浴血奮戰,全力抵抗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確保南宋挺過了宋蒙戰爭的前十餘年。他作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體化的防禦體系,將後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衛南宋政權、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軍戰火荼毒的宏偉事業中。無論戰功還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偉大英雄。名聲和實力不成正比的典型,孟珙稱得上是軍事全才,不亞於岳飛,論重要性恐在岳飛之上。

一,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達了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可惜的是正當岳飛在前線大敗金時,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後來又被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悲哀,想起岳飛,就想起滿江紅那兩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及「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精忠報國可惜壯志難酬。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