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夷長技以制夷,談談日本的匠人精神

近年來,來日本旅遊的人不斷增多,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搶購日本製造的經歷。日本製造為何能成為一張名牌?我想這主要是源於日本的匠人精神,那什麼是匠人精神呢?筆者認為匠人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把喜歡從事的職業、產品、服務做到極致的一種追求!

日本的匠人精神不是一天兩天造就的。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在德川日本,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當時的德川將軍為了維護他們的勢力和特權,限制了這些流動,特別是他們試圖保護武士階層,使得農民階層不可能成為武士。換句話說農民的後代只能做農民,武士的後代只能做武士,同樣市農工商後代只能從事自己祖上的職業。

這與中國科舉制完全不同,中國的科舉制正好造成了不同職業直接的流動。

Advertisements

有了這樣的規定,基本人每個職業的人也就死心了,他們沒有任何選擇,農民只好把農業做好,製造業只能把製造業做精。而商人,只能把商業做到極致。

這種傳統形成之後,便成了日本人民的基本遵循,儘管二戰以後行業之間縱向流動增多,也沒有太大限制,但骨子裡的東西早已經沉澱下來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日本的商鋪以及公司、小作坊動不動就有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歷史。

正是由於日本的匠人精神紮根,以及近代日本制鋼技術的發展,使得日本的製造業如虎添翼,先進的製造加工工業以及不斷成型的技術,反過來了又推動了匠人的發展和匠人精神的延續。

舉個例子來說,日本很多工廠的機器,世界上只有一台,他們純粹是為了自己的生產需要定製的。在日本成熟的產業鏈以及高精的技術儲備,定製機器並沒有太大難度。無論是工業還是其他行業,很多工具,大型小型機械,農業機具都是獨一無二的。記得看到一篇報道,日本一個種土豆的農民,覺得翻土豆太麻煩,於是找一起的農民商量,共同設計開發了一款專門翻土豆的機械,最後這個機械經過多次實驗,居然真成功了:翻土豆專用,速度奇快,而且一點都不傷土豆。

Advertisements

還有日本有很多農業種植方面的研究人員,都令很多農作物的研究令人汗顏。比如,橘子在有海面反射的地方,也就是吸收夜光後會更甜更好吃,於是和歌山等夜光較好的地勢就專門栽培橘子。

著一切,可能還有個更加深層次的原因,即生活理念的不同。

一群中國人與一群日本人來到美國生活,你問問中國人來美國做什麼,他們會回答攢錢買房子。

美國人問他為什麼買房子,他說為了賺錢,賺完錢做什麼,繼續買房子——一個不折不扣的死循環。

你再問問日本人,在美國做什麼,他們會說我喜歡畫畫,我要畫一輩子畫。也有的日本人會說我喜歡音樂,我要做音樂,只要能維持簡單的生活,便一直做下去。

另外你再問問,喜歡登山的,喜歡寫作的.......只有很少的日本人說在來美國是純粹為了賺錢。

沒有了錢的對人的精神控制,人更純粹。宮崎駿畫漫畫一直畫到七十多歲,很多老人經營自己的小店一生。在東京的很多小巷,你會看到各種小店小鋪,各種咖啡館,各種日本料理店。他們都是平常心經營,每個人都沒有賺暴利的想法。

因為他們做什麼做好了都是人生,這就是匠人精神。

另外社會環境也大不同,你問問日本的孩子,將來想做什麼,有的說農民,有的說賣大餅,有的說做豆腐。在中國你問問孩子將來想做什麼。估計沒有說想做農民的。記得有個電視節目好容易有個孩子說要做大餅,結果主持人說,你就這點出息呀。哎!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