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不要再翻字典了翻《本草綱目》吧 裡面的中藥名美到不像話

辛夷,中藥名。又名木蘭、紫玉蘭,為中國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雲南、福建、湖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16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林緣。

蒔蘿,又稱土茴香。傘形科,果入葯,有驅風、鍵胃、散瘀、催乳作用。

秋石(Prepared Salt),中藥名,別名:秋丹石、秋冰、淡秋石,屬鈣化合物類。主治虛勞羸瘦、骨蒸勞熱、咳嗽、咳血、咽喉腫痛、遺精等癥狀。

重樓,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雲南重樓或七葉一枝花的乾燥根莖。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之功效,常用於疔瘡癰腫,咽喉腫痛,蛇蟲咬傷,跌扑傷痛,驚風抽搐。

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inn.),別名: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種子為中藥中最有效的驅蛔葯之一,對小兒寄生蛔蟲症療效尤著。

茯神,多孔菌科卧孔屬植物茯苓的菌核,原物種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樹上的真菌。藥用部分為乾燥菌核體中間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性味甘、淡平。有滲濕、健脾、寧心等功能。

硃砂,又稱辰砂、丹砂、赤丹、汞沙,有鎮靜催眠作用,認識不甚一致;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殺滅皮膚細菌和寄生蟲。

龍葵(學名:Solanum nigrum L. ),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葯,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檀香(Santalum album L. )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治心腹疼痛,噎膈嘔吐,胸膈不舒。

枳實,中藥名;屬芸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變種或甜橙的乾燥幼果。主治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后重;結胸;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

杜鵑,中藥名。為杜鵑科動物小杜鵑Cuculus poliocephalus Latham的肉。具有滋養補虛,解毒殺蟲,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病後體虛,氣血不足,瘡瘺,跌扑腫痛,關節不利。

青菀,釋名: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牽牛。氣味:(根)苦、溫、無毒。主治肺傷咳嗽;產後下血;纏喉風痹。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中醫常用藥。

昆布,氣腥,味咸。歸肝、胃、腎經。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能。用於痰飲水腫。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癭瘤、瘰癧、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竹茹,中藥名。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南星,也就是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是一種帶有藥用價值的草本植物。具有散風、祛痰、鎮驚、止痛的功效,可治中風麻痹,手足痙攣,頭痛眩暈,驚風痰盛等病症。

蒼耳,拉丁學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爾雅)為菊科植物蒼耳的乾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米。全株都有其毒(貝殼杉烯毒苷),以果實、特別是種子毒性較大。

豆蔻《中國藥典》收載的草藥,草藥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蒼朮,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茅蒼朮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蒼朮Atractylodes chinensis(DC.) Koidz.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晒乾,摘去鬚根。

佩蘭,中藥名。為菊科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兩次采割,除去雜質,晒乾。

連翹(拉丁學名:Forsythia suspensa),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癧,小便淋閉。

茵陳,別名牛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乙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

瞿麥,別名:高山瞿麥,全草入葯,有清熱、利尿、破血通經功效。

杜仲,藥用杜仲即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其味甘,性溫。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調理沖任、固經安胎的功效。 可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軟無力,肝氣虛引起的胞胎不固,陰囊濕癢等症。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

丁香,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藥,指的是沒有開花的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屬)花蕾晒乾後作為香料。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其性溫、味辛;具有芳香氣,有節,節處有環形膜質鱗片,節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

決明子,中藥名。是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乾燥成熟種子,以其有明目之功而名之。

白薇,別名:薇草、知微老、百盪草、白前等,根及部分根莖供藥用,有除虛煩、清熱散腫、生肌止痛之效,可治產後虛煩嘔逆,小便淋瀝,腎炎,尿路感染,水腫,支氣管炎和風濕性腰腿痛等。

杜若,(拉丁文名:Pollia japonica Thunb.),別名:地藕、竹葉蓮、山竹殼菜。主治理氣止痛,疏風消腫。用於胸脅氣痛,胃痛,腰痛,頭腫痛,流淚;外用治毒蛇咬傷。

半夏(學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屬天南星目。,藥用植物,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作用,獸醫用以治鎖喉癀。

雪見,雪見草,直立草本,高15~19cm,多分枝。莖方形,疏生短柔毛。根生葉叢生,貼伏地面,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葉面有明顯的深皺摺。根性味苦、辛、涼,無毒。能活血,消癰腫,止吐衄,全草治瘡毒。

忍冬(學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名醫別錄),別稱: 金銀花(本草綱目),帶葉的莖枝名忍冬藤,供藥用。

青黛,中藥名。為爵床酬科植物馬藍、蓼科植物蓼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或莖葉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團塊或顆粒。具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作用。

水蓼,中藥名。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地上部分。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具有行滯化濕,散瘀止血,祛風止癢,解毒之功效。

茯苓,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乾燥菌核。

白朮(zhú),拉丁學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別名桴薊,於術,冬白朮,淅術,楊桴,吳術,片術、蒼朮等,屬於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氣候,以根莖入葯,具有多項藥用功能。

紫蘇(學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別名:桂荏、白蘇、赤蘇等;紫蘇葉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薑同用。

白芷,以根入葯,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

你可能會喜歡